飄天文學 > 衙內闖三國 >第201章:進漢中
    人頭,匣子內竟是一顆人頭。看其面目栩栩如生,顯然是切下時日不久。劉璋細細端量,卻是並不認得,不由疑惑的看向賈詡。

    賈詡抱拳道:“此華陰守將段煨之首。”

    劉璋啊的一聲,眉頭不由的一軒。當日董卓分置手下大將,把守各處要隘。這段煨便是其中之一,手下兵雖不多,卻也算員上將,不知怎的竟被賈詡如此輕易拿下。

    賈詡淡然道:“詡既知主公之志,如何不知漢中之重要?今老大人坐鎮蜀中,原本馬相不過鼠兔耳,尚容其苟延殘喘。但今日之張魯,託五斗米教之衆,若不早圖,他日必又是一個太平教。主公欲取漢中,又不想引的天下人注意,必然要用張濟叔侄。若此,華陰這一支偏旅,便成肘腋之患。詡以小計,邀其過府飲宴,一舉拿下,如今大河之南,再無憂矣。”

    劉璋這才省悟,兩眼瞅着賈詡,這心中直是一個勁兒的讚歎了。他以後世人超越千年的資歷,本來對這些古之謀士,雖極喜愛推崇,但真正說到骨子裏,其實不過是一種猶如後世追星一般的心理。而且,從他出道以來,多數設計,大都在他引導之下完成,所以,在他心中,其實武將的分量更重一些。

    而今天,面對這賈詡風輕雲淡的幾下散手,他才驀然發覺,自己那點智謀,只能算作聰明,但對於預爲之所,分析進而乾脆利索的定計,離着這些真正的謀士,實在還有莫大的差距。

    便是此次要攻擊漢中,他也僅只是想到要打。但要怎麼打,又要防範這華陰段煨之事,他卻真的未曾想過。如真像賈詡所說,自己一門心思衝過去打了漢中,半路卻被這段煨蹦出來給自己一下,只怕那損失可難說的很了。

    想及此,面色不由一正,恭恭敬敬的起身,對着賈詡深深一揖。賈詡微微動容,連忙起身躲開,詫異道:“主公這是何意?”

    劉璋慨然嘆道:“先生未雨綢繆,料敵機先,這才使得劉璋未能因自大而至傷損,此皆先生之恩,劉璋豈能不謝?更要代麾下數萬將士,因此少流血而謝過。便請先生受我一拜。”說罷,再次躬身施禮。

    賈詡目中閃過光芒,側身扶住,面頰上有紅潮閃過,搖頭道:“詡身爲謀士,爲主分憂乃份也,不敢當主公之禮。”

    劉璋見他仍是一派沉穩,也不過分去做,拉着他再次坐了,這才道:“先生既知劉璋欲取漢中,不知可有以教我?”

    賈詡微微沉吟,手捻鬍鬚想了想,這才道:“漢中之地,若自司隸而行,有兩條路可行。一是出青泥隘口,穿子午谷而行。一是由陳倉,穿斜谷而進。然此兩條路,最終都將匯於陽平關。

    這陽平關西控川蜀,北通秦隴,後依景山,前有定軍、卓筆、天蕩,右邊據白馬、金牛二嶺,左邊有云霧、百丈之峯,其中,更有漢水、黑水、燼水圍繞環伺,多有深澗斷獄之地,實極天下之至險。

    縱觀漢中之地,最險無如陽平關者,堪稱咽喉之所。主公若取漢中,但下了陽平關,餘者皆不足慮,漢中唾手可得也。”

    劉璋早知蜀地險惡,卻從未來過,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後世之時,科技發達,公路、鐵路縱橫,再難過的地方,還有飛機可行,對於這個時代行軍之難,雖說前時也有些心得,卻當真沒想到竟到了如此地步。如今聽賈詡一說,不由的就是一陣的直嘬牙幫子。

    他心中原本有些小計較,想要玩一手打着董卓軍旗號,快速推進,奇襲漢中的打算。但聽說這道路這般險峻,他就知道,別說奇襲了,就是能完整安好的走進去,都是天幸了。

    所謂奇襲,必然要快,但這路數萬大軍而行,又怎麼可能快的起來?只怕不用走到一半,對方就早已得報了。難道真要靠着武力,打一場硬仗嗎?劉璋不由的有些頭疼了。

    賈詡擡頭看看他,微微搖搖頭,笑道:“主公也不需擔憂,漢中雖險,卻也不是不可破之。如今,張魯新得,威信未立,雖有巴夷異族相附,但號令不一,以一教派之組織而控數百里軍機之地,必然處處漏洞。再加上原馬相舊部,必存報復之心,我料此時,張魯也必是捉襟見肘之勢。咱們以正軍臨之,威之以勢;以奇兵克之,勝之在險,漢中,易取耳。”

    劉璋啊了一聲,轉頭看着他,雖聽明白他的意思,但卻還是沒想到具體的細節,不由的面現迷茫。

    賈詡擺擺手,輕聲道:“主公不需憂慮,此刻詡也只能說個大概,具體用兵,還當身臨其地,再隨機應變纔是。”

    劉璋大出一口氣,想想也是。這畢竟是活生生的現實,又不是什麼YY小說,不待出門,便早早就運籌千里了,那種幾近於妖的事兒,偶爾湊巧還說的過去,若是每次都這樣,那還何必費力去搞什麼內政、人事、軍略了。

    想想自己可不是鑽了牛角尖,不由暗暗好笑,遂放下心事,點頭笑道:“先生說的是,咱們先過去再說。到時候親自考察下地形,探探敵情,再針對着做出計劃纔是。我這現在就憂慮心焦,可真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了,呵呵,璋受教了。”

    賈詡見他從諫如流,坦言承錯,眼中不由再次劃過異彩,暗暗點頭。

    當下,兩人只揀些閒話隨意聊了,這才各回房中安歇。第二天,張濟張繡已然準備妥當,盡起弘農三萬大軍,以大將胡車兒爲前鋒,劉璋、張繡、賈詡爲中軍,張濟親自押後,兵出青泥隘口,直往漢中而來。

    此時,董卓之死,已然由王允、呂布等人傳檄天下。漢獻帝一朝得脫賊手,恍如夢中,歡喜之下,立即下詔對衆臣封賞,對於那位皇叔,更是極盡榮寵,不但盡復舊職,更是進驃騎將軍,顯封威侯,食萬戶,假節以制青、徐、揚、越四州之地。各地諸侯每每接報,俱皆震驚。

    劉璋沉寂許久,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殺着。輕輕巧巧的便將攪了個天翻地覆的董卓當場拿下,想想當日衆諸侯齊集,連戰皆敗,對比之下,劉璋此舉愈發顯得舉重若輕,天下諸侯皆是心中震駭。

    劉璋之名再次頂上一圈光暈,所部青州之地,無不側目,不敢輕犯。

    只是這位候爺,堂堂大漢皇叔,驃騎大將軍在做了這件大事後,忽然竟又玩起了失蹤,不但不理會朝政之事,據說麾下一部勁旅,再次隱去了蹤跡,不知去了哪裏。衆人百思不解之餘,卻也都是心中惴惴,小心提防。

    話說這一手,與之前對付董卓時何其相似?可不知又有哪一個倒黴的,怕不是被他盯上了吧。衆諸侯心中慄然之餘,相互間的動作忽然都和緩了起來,大漢獻帝初平三年,難得的,竟相對平穩了下來。

    這其中變化,便是始作俑者的劉璋也是未能料到,他更未料到,有了這麼一個緩衝的時間,竟讓某些人就此壯大了起來,給他後面平添了無數困厄。

    此時的劉璋,並不知道外間的變化。他此刻,正艱難的行走在秦隴大地的崇山峻嶺之間,爲着解決自己大本營的隱患而揮汗如雨呢。

    “人言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平日雖有所感,但如今真實的身臨其地,才知其中三味啊。這他奶奶的,哪裏有路嘛,分明就是開荒。”

    劉璋沒騎馬,這裏山路崎嶇陡峭,坐在馬上,有時候簡直感覺就要隨時會翻倒一樣,更是怕傷了馬蹄子。所以,此刻的他跟衆多士卒一樣,一手提着袍襟,手中將噬血拄着,權當柺杖了,邊走邊和身邊的賈詡抱怨道。

    賈詡被兩個山部部衆攙扶着,也是氣喘吁吁的,只是他倒是一臉的平靜,縱目望着遠山近峯,目中光彩閃動,竟有陶然之意。聽的劉璋所言,先是驚奇於他初時兩句,但隨即卻又被最後兩句雷了。

    苦笑笑搖頭道:“主公這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語卻是精闢之極。川隴之地,自古便爲不毛之所。昔日蠶從、魚鳧開國,至今已有數萬年之久,而後秦據三關而臨天下,我高祖於蜀中而出,若非得這蜀秦隔絕之勢,何能有所作爲?至於再後,五壯士開山闢路,因之而成棧道,方有人跡往來。到得今日,已是不知好過多少了。”

    劉璋聽的發愣,他只知道什麼西蜀,什麼秦漢,對於那什麼蠶從,什麼魚鳧的,完全不知所云,更不知道棧道又跟什麼五壯士有啥關係。聽的賈詡娓娓道來,不由大感興趣,扯着賈詡給他細細講了起來,聽着其中典故,不覺間,那份辛苦倒也稍解。

    一路指點江山,談古論今,賈詡見他喜歡聽,興致便也高了起來,君臣二人本因劉璋強行擄了人家家小,幾乎是半強迫式的挾持了賈詡落下的隔閡,經此一路,竟不覺消散許多。直到前方斥候迴轉,報說前方陽平關便在不遠,兩人這才相視一笑,住了話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