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衙內闖三國 >第249章:公孫瓚的邀約
    回憶像帶着棱角的五色石,不但有着美麗的顏色,也有着不可觸碰的灰暗。趨吉避凶、忘卻痛苦是一種本能,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是一種共性。

    十六年的歲月與千年的歷史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卻是承載着冗長的珍藏。

    善於忘記者,或許覺得只是一種遙遠的曾經,他們或許會嗟嘆、會唏噓,但卻不會有太多的負累。

    但對於執着者,卻是一種發白的歲月沉積,歷久彌新,表面上不會顯露什麼,但心中卻悄悄將之深深的埋起,然後在某個午後或者月夜,在無人處翻出,一遍遍的詠讀,最終成爲一種定格的永恆。

    就像金庸筆下的楊過和小龍女,時間只是一種酵母,催發之後便凝成一壺令人沉醉的美酒,薰然其中。

    劉璋從來不認爲自己是楊過式的人物,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美麗的邂逅和緣分,只要有能力,便會將沿途所見的美景盡數移植到自家的後花園。

    他也不喜歡悲劇,他認爲悲劇是一種對人生掌控不了的失敗。所以,他不管是在對待如何制霸天下,還是如何經營家庭上,都是用一種近乎苛刻的態度去對待。

    只是他畢竟還是一個人,一個凡人。所以,對於曾經自己不小心失去的東西,雖然沒像楊過那樣執着,但卻依然是偷偷的藏起,小心的不去觸碰,將一種刻骨銘心強硬的封存在最深的角落裏。

    但今天和甘媚的不期然相遇,耳中陡然聽到釵兒臨終,那近乎於病態的囑託,他費了那麼多心力,多年埋藏的心情,還是如同被從厚土中拖出來的木箱一樣,拂去上面的塵土,露出的全是一張張斑駁的心痛。

    沒有任何猶豫,也不需任何解釋,他帶走了甘媚。即便不爲了釵兒那份沉甸甸的感情,單隻甘媚默默守着母親的遺命,獨自等待的這份沉重,他也絕不會有半絲遲疑。

    甘媚,如同獨自開在深山的幽蘭,不因無人來嗅而失其香,反而因爲那份離世煢煢,凝成了春風化雨般的暗香,讓人才一靠近,就不覺沉醉。

    偶然的發現甘媚,劉璋心情紊亂,對於後面的巡視徐州便也失去了興趣。拔都雖不知其中糾葛,但對於劉璋出來後,眼角尚遺留的淚痕,卻是看的暗暗喫驚。

    當即一邊囑咐顏良文丑二人少說話,一邊傳令衆人放棄巡視,立即往青州返回。沿途,以青州府衙之令,讓各郡縣以邸報的形式,將各處情況彙總政事堂就是。

    甘媚也最終確定了母親口中,那個讓自己一生侍候、關愛的人,就是如今鼎鼎大名的大漢皇叔、青州之主。

    拋開初時的震驚和羞澀,一路隨劉璋而行,眼見他多少次的揹着所有人,撫摸着母親留給自己的那塊五色石潸然淚下,黯然神傷,心中便隱隱的作痛。

    這個年輕而偉岸的男子,他掌握着龐大的帝國,他生殺予奪,他一怒可令山河變色,但是又有誰能知,他心中也是藏着如同自己的那般苦。

    讓我爲你撫平那些憂傷吧,不是因爲母親的遺命,只是因爲我想。甘媚躲在暗影的拐角,堅定的心中說着,對自己,也是對那個在月下獨自垂淚的人。

    劉璋不知道甘媚的心思,雖然知道了釵兒的遺命,但卻一時半會兒很難將甘媚和釵兒重疊起來。他只知道對於甘媚,現在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非常重。至於日後要怎樣,他沒去多想,從沒一刻如現在這樣,他感覺很累。他只想回到家中,聽聽琰兒的琴聲,躺倒她柔軟的胸前,靜靜的睡上一覺。

    大漢在又一次經歷了短暫的混亂,終於又迎來了一段難得的平和。各地似乎都沉寂下來,受傷的忙着躲起來舔舐傷口,設計別人的,安坐釣魚臺,靜靜的等着自己的計謀開花結果。

    太陽東昇西落,日復一日,這種平靜中,渡過了三年。

    三年中,大漢各處休養生息,呈現出生機勃勃之相。其中,因爲劉璋橫空出世而改變的歷史,此時除了一些勢力割據的格局變化了外,歷史在時間的進程上,又再次展現了他的強大。

    漢獻帝在曹操的挾持下,還是按照歷史那樣,更改了兩次年號。先是興平,而後又是建安。只不過,這次更該建安的原因,不是因爲遷都許都撲滅的那次天火,而是因爲幽州的變局。

    “此次公孫瓚相約,局勢複雜,主公答應親身前往,詡竊以爲大爲不智!”

    青州往幽州的驛道上,一隊騎士衛扈下的馬車內,賈詡與劉璋相對而飲,面無表情的說道。

    “公孫伯圭昔日於我有恩,今既相請,我如何能不去?他的心思,我自然明白,但能借此親自往北地走走,卻也是我之所願。”劉璋斜斜依着一個軟墊,嘴角含笑回道。

    “我知主公欲親自窺探河北虛實,只怕其中多還有藉此一觀那劉玄德之心吧。”賈詡嘴角微微抽動,聲音仍然沒有起伏。

    劉璋微微一笑,卻不作答。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賈詡見他不答,終是有些無奈,面上現出一絲關切和不滿,但卻隨即又掩去,微微提高聲音道。

    “哈哈,文和也會激動?嘿,固然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但豈不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何況,北地局面雖亂,但卻亂不到我身上,我此行看似兇險,實則穩如泰山,文和何必擔憂?”劉璋哈哈一笑,目光饒有興致的在賈詡面上一轉,笑着說道。

    賈詡塌了塌肩,他自然也知道,以劉璋此刻超然的地位,和身後的實力,但凡在中原之地,只怕無人敢輕捋虎鬚。

    但他以謀士角度出發,一向都是隱身暗處的,這會兒突然走向前臺,要周旋在幾方勢力面前,心中便有說不出的彆扭。

    這會兒眼見劉璋滿面促狹,微覺尷尬中不禁來氣,還待再說什麼,車外拔都的聲音響起道:“主公,先生,前面已到了渤海,進是不進?”

    劉璋眉頭一軒,坐正身子,伸手挑開車簾,探頭向外看去。但見光影熾烈,不過剛過午時,想了想,搖頭道:“算了,直接越城而過,不做停留了吧。”

    拔都應了,縱馬向前隊傳令。劉璋放下簾子,回身坐好,賈詡看着他,皺眉道:“主公此行,必然瞞不過袁本初,既如此,到了渤海,爲何不停?”

    劉璋將車窗簾挑開,眼睛看着外面景緻,微微笑道:“袁大將軍外表謙和,實則驕傲的緊,當日在我母靈堂上,並未得了什麼顏面。此番我又是去見他的對頭,他既不曾來迎,那麼,相見爭如不見。”

    賈詡看了他一眼,眼中若有所思。

    車隊粼粼聲不絕,也不入城,繞城而走,直往北順路而行,望着幽州地界而走。

    消息報到城中,袁紹面上涌過怒氣,只是,轉瞬卻又微微蹙起眉頭,滿地轉悠起來。

    他生性多疑,外寬內忌。對於劉璋,心中也是有着說不出的複雜感覺。那是一種既怕又不肯承認,既顧忌又瞧看不起的心裏。總覺得劉璋頭上的皇叔光環,壓根就是取巧而來,那是怎麼也比不上自己實打實的四世三公的身份的。

    劉璋此次北地之行,面上雖聽說只是公孫瓚喊着自己壽辰,特請昔日好友相聚,但其中只怕未必那麼簡單。

    公孫老賊在自己之前,那劉璋又身處自己之後,雖說幾次征伐,青州都是一貫的冷眼旁觀,並未參與。但誰知以後之事?尤其此次相約,明眼人誰不知道,其實正是公孫瓚想要玩的遠交近攻之計?

    只是知道歸知道,卻沒人能說出什麼來。一來青州並不參與天下爭鬥,這是衆所周知之事;二來,青州實力強悍,上次對付袁術一事上就可看出,簡直不動則已,一動便是雷霆萬鈞,三倆下便讓袁術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了。

    這種恐怖的實力,便算劉璋現在孤身而動,又有誰敢打他主意?誰敢忽視他身後的青州?更何況,如今更有了徐州,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徐州竟然發展極速,繁榮不下青州。都說劉季玉統軍手段厲害,誰知道治政竟也是如此妖孽。

    如今的青徐二州,戶籍百萬,兵強馬壯。其人麾下謀士如雨,悍將上千,更兼與吳地孫策南北呼應,西面蜀中又是他親爹劉焉坐鎮。而朝中雖被曹操掌握,但長安那邊,皇甫嵩死後,代之而起的朱儁,也是極力聲援劉璋的。

    這種格局,幾乎已過中原半數之地,其人本身又名望播於四海,威名顯赫,偏偏做出一副洵洵君子的模樣,從不主動找人麻煩,讓天下人既怕且敬。這種情勢下,若是有人去打他主意,那要不是頭被門夾了,就一定是被驢踢了,袁紹恨恨的想道。

    不過,也正因爲劉璋從不主動介入各方爭鬥,所以,他此次往北地赴公孫瓚之約,袁紹雖知定然是公孫瓚想要結盟,心中卻並無多少懼怕。

    而單論身份,劉璋以皇叔之尊路過他的地盤,本應他出面相迎一下,以示尊漢之意。但他心中一來不忿當日在劉母靈堂上,幾乎是被趕了出來的羞辱;二來也是心中別有打算,這才端着架子。

    本想劉璋怎麼也會敬一下自家四世三公,特意來走上一趟的,哪知竟是連城都不進,難道說,他竟要打破以往的規矩,真個有插手地方爭鬥的打算了?

    想到這兒,袁紹心中不由拿捏不定起來,煩躁之餘,再也坐不安穩,令人去請幾個謀士,渤海城主府裏,氣氛忽然緊張起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