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血色漢末 >第四十三章 東西兩漢(一)
    關東聯軍,陸續起兵,以成燎原之勢,身坐洛陽的董卓自有顧慮,雖未惶恐不安,卻也憂心忡忡。

    顯陽苑,董卓入京之後一直駐紮之所,哪怕以取洛陽多時,然此地任是其多居之地。

    近來當一封封關東戰報不斷送至,董卓也不得不放下終日的享樂,開始籌劃應對之策。

    “近來,關東謀逆不斷生事,氣焰很是囂張,什麼袁紹、袁術、王匡、曹操、張邈、橋瑁之輩,盡推舉袁紹爲盟主,號十七路義軍,逼近洛陽。爾等可以應對之策。”身坐主位,董卓手指厚厚的戰報,看着手下武道。

    “一羣跳樑小醜而已,義父一令,布願領一軍,取其項人頭,爲義父沽酒!”主公有憂,當是表忠心之時,當即目空一切的呂布請命道。

    “哈哈哈!有我兒在,老夫何懼叛逆!好!待他日出兵,定以我兒爲先鋒!”自從當日收復呂布,董卓早已被其勇征服,更視其爲心腹,每每出入定相伴左右,此刻聽其請命,當即欣慰着頜首道。

    “不過如今敵情不明,並不是出兵之時,請主公三思……”聽呂布之言,再聞得意之笑,李儒深怕取得洛陽政權後,以志得意滿,不聽告誡的董卓再行昏招,趕緊出聲。

    “優有何建議……”儘管因鴆殺劉辯與自己有分歧,董卓心有些冷落李儒,可此大敵當前,聽其出聲,還是不免詢問道。

    “如奉先之言,如今關東聯軍看是浩蕩,又分三路逼近洛陽,可詳看,卻並非不可戰勝,只說領軍之人,如袁紹、橋瑁之徒,皆徒有虛名之輩,不會是我軍對手。”早以預料董卓會詢問破敵之策,知道戰事詳情的李儒,胸有成竹道。

    “嗯!正如老夫心所想,袁紹不過一世家子,雖名聲在外,可行軍打仗之術,卻稀鬆平常,想敵過我西涼勇士,那是笑話。”對於李儒話語的鄙視,董卓很是受用,當即稱是道。

    “故!婿建議相國,所爲聯軍只需調兵遣將防禦即可。如今該擔心的是暗地裏的敵人!”隨着董卓掌權許久,喜怒已經難料,哪怕是公認心腹,李儒也是小心翼翼着,先順其心,再言重點。

    “暗處敵人??優明言是何??”雖然對於李儒一驚一乍有些不滿,然董卓卻承認其語,當即詢問道。

    “如今觀之天下,有三處未有異之地,主公當小心!一者洛陽官場,二者長安皇甫嵩、蓋勳,三者幷州姜伯孝……”聽着詢問,李儒倒也沒有賣弄,趕緊說道。

    “洛陽?長安?幷州??不錯,洛陽百官如今以黃婉、楊彪爲首,常常密議,似有所動作。長安皇甫嵩能征善戰手有兵、蓋勳主政京兆多年深得民心,定能爲之呼應。如若他們據守長安,便斷了我軍與西涼聯繫。姜麒、姜麒!他是老夫最怪的,當日一逃回幷州便起兵割據,可如今天下皆召喚他起兵,卻又不見動。老夫爲其謀官試好,傳旨天使以去多時,也不見迴音,是有不定……優可有解決之法?”細聽李儒之言,慢慢品味,董卓當即同意。

    “婿有三策,或能爲相國解憂……幷州方面,婿建議牛輔將軍即刻收攏兵馬,據守河東,以牽制幷州姜麒、河內袁紹。長安方面,婿建議請天子下詔,召喚皇甫嵩、蓋勳入洛陽述職。至於洛陽方面,婿建議遷都!!”語不驚人似不休,衆目睽睽李儒最後盡拋驚人之語。

    “遷都!!遷都……”此言一出,震驚四座,哪怕是沙場宿將,也被李儒之言震的脫口而出。要知道從光武稱帝定都洛陽到如今以一百六十多年,眼下輕言遷都,誰人不驚。

    “牛輔剛敗白波賊,此時收攏兵馬可以防止兩線作戰,老夫同意。詔皇甫嵩、蓋勳入洛陽,可以斷其根基,以二人自詡忠義,應該不會拒絕,便除背腹受敵危險。二策皆妙計,可遷都??優爲何有如此一說??”也如衆人的驚訝,董卓也不明白道。

    “相國行伍出身,當明白,眼下洛陽以成四戰之地,不說河北有強軍隨時可能渡河,說兗州方面,如若虎牢失守,可無險可依了,要是此刻籌備遷都,也算留下後路,不怕洛陽陷落顧慮。更何況如若遷都長安,對相國還有另外兩利:一者相國可以利用遷都之事排除異己,二者、退入長安,不但有函谷天下、潼關之利,更能與西涼根據聯繫,如昔日之強秦,何懼天下衆叛。屆時之洛陽,任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能更加長久控制朝堂。”面對驚訝,目光,李儒解釋道。

    “不錯!!如若天子移都長安,不但能讓我軍不會四處皆敵,更能長遠掌管天子,妙計!妙計!哈哈哈,不過此大事,朝武定會反抗……借時便可一舉盡除暗流。有優在,老夫當無憂矣!”如若說天下四起董卓最擔心者,無非不能再掌控今日之權,眼下李儒不過輕鬆一計便讓其破解擔憂,當即拍案讚賞道。

    “不過想要遷都,卻要一個契機……”

    ………………………………………………………………

    晨曦將之,踏着腳步,一衆排列整齊的大漢官吏又踏了心驚膽戰的朝會,每每到達此刻,他們是多麼懷戀靈帝時期,劉宏的懶惰。要是如今也能一兩個月方朝一次,那是多麼幸福。

    “子琰兄……聽說現在洛陽市井有一童謠,傳唱很是廣泛,可成知曉??”朝列緩緩而行,領頭之,弘農世家,前朝名臣楊賜之子,如今的大漢司徒楊彪小聲說道。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雖然只是童謠,然琬還是聽過,先有何見解?”聽及楊彪搭話,如今的太尉江東名士黃琬,頜首接話道。

    “歌謠言簡意賅,西頭一個漢,自然指的是高祖建都長安,東頭一個漢,應該是光武皇帝建都洛陽。下面兩句,你我該清楚指的何……”大家都是一根繩的螞蚱,楊彪沒有隱藏,言出自己顧慮。

    “是啊!如今關東聯軍如燎原之勢,擁兵數十萬進逼洛陽,不可一世的董卓該是感受到了壓力,着童謠可不是平白無故而來,今日又突然傳令早朝,看來董卓是有動作了。”如同楊彪的分析,黃琬回道。

    “如今天子蒙難,義士蜂擁而來除賊,此乃天大好事,也是救黎民於水火之時,要是今日有亂政之事,子琰兄,你我爲三公,當盡力說服纔是……”見黃琬明白自己的意思,楊彪提議道。

    “先放心,如若董卓敢行大逆不道之事,琬定不會任其胡作的。”對於楊彪的提議,黃琬同意道。

    南宮主殿崇德殿,隨着晨光引領,百官依次入位。身披龍袍、頭戴冕旒的劉協,隨後慢慢從殿後步出,座於高高的皇位之。或許是每日生活於董卓恐怖之下戰戰兢兢,又或許感傷兄長被殺,方九歲的天子憔悴的很,算坐在龍椅之,也是木木愣愣。

    武早到,天子以座,早朝卻遲遲未開,直到一聲豪邁之氣到達,衆人方纔打起精神:“哈哈哈……今天天氣不錯,諸位同僚可好。”

    入朝不趨,跨劍殿,普天之下唯有一人,可百官,哪怕天子也不敢言語,紛紛起身相迎:“見過董相國……”

    “臣董卓,見過陛下!”對於百官相迎之事,董卓早習以爲常,根本沒有理會,只對着天子劉協招呼一聲,也不見行禮。

    見着董卓大逆不道之舉,劉協心切齒,面卻不敢表達,甚至帶着謹慎扶手言:“董公無需多禮,賜坐……”

    “謝陛下……”對於天子的表現,董卓很滿意,輕輕點頭隨後入座。

    董卓入座,身後一直行禮的百官方敢起身入位。武分座,隨即天子身側之宦官步出,朗聲道:“天子諭,有事起奏、無事退朝……”,話畢,朝會正式開始。

    朝會,既然舉行自然是要議國家大事,可宦官傳詔,殿百官卻只相互觀望,無人敢言。當然着也是常態,自董卓當政以來,凡有其在場,皆無人敢狂言。

    等待半天,見無人響應,董卓當即冷笑一聲,起身道:“啓奏陛下,臣有奏……”

    “董公請講……”早有預料董卓有事,劉協回望怯怯道。

    “陛下,近來關東不斷有叛逆之徒,行不軌之事,犯作亂,臣啓奏,詔賢臣回京,商議討伐之事。”早有準備,董卓側身看着百官道,他是很想看看,這些平日裏畏首畏尾的官吏,有多少期盼着袁紹入京。

    “董公想詔何人?”一聽賢臣之名,劉協心浮起一人,不過卻又不太敢言,只好期盼道。

    “左將軍皇甫嵩,能征善戰,可入朝領兵。京兆尹蓋勳,善治一方,可回京述職。”調虎離山之策,雖好,卻怕二人不從,董卓依李儒之建言語道。

    “皇甫嵩、蓋勳??父皇當政時,二位卿家確是賢臣,那依董公之言,詔回京聽用。不過……董公,我大漢,能臣賢士不少,可是還有他人詔回?”皇甫嵩、蓋勳賢臣之名,劉協自然知道,此刻董卓提議,他自然不敢,也不可能拒絕,當即同意道,只是隨後又不甘,小心翼翼的問道。

    “陛下所指何人??”讓劉協同意詔回皇甫嵩、蓋勳,沒有什麼難度,董卓早有預料,只是好,會有意外發生,當即笑道。

    “董公覺得易陽侯姜伯孝可好??”見着董卓眼神不善,劉協很是害怕,可卻又怕錯過了此機會,再沒有藉口,試探着說道。

    一聽劉協之言,董卓笑了,笑的很恐怖,他明白了,爲何自己要求封姜麒幷州牧又加食邑的時候,劉協那麼高興,原來心還藏着一個賢臣。

    /42/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