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九章 免費醫療?
    第九章免費醫療

    “神醫,現在百姓醫院已經聚集了華佗等10多位名醫。並召收了100多位學徒。這些學徒均爲10來歲的識字少年,華佗已經將他所著的青囊書拿出來教授這些少年,各位名醫也紛紛將自己的拿手本領編印成冊,輪番教授這些學徒。”

    中年文士繼續給張仲景解釋醫院的事情。張仲景大受觸動:“如此多良師益友,假以時日,這批少年必能成材。”

    “沒錯,小公子也說,只需要4、5年,這些少年學徒便可以獨當一面。到時候就可以將他們派往各處,救治各地病患。如此,不勝過神醫你一個人單打獨鬥嗎但是小公子也說了,要論對癘疫、傷寒諸病的診療,張神醫可稱當世第一人。不知神醫可否願意去教授這些孩子”

    “教,當然教”張仲景雞凍了,中年文士給他描畫了一副美好的前景。按照這種方法,4、5年就可出百十個神醫,再過4、5年又出百十個神醫,到時候還怕病患得不到救治嗎

    古時候的醫生少,醫術水平高的醫生更少,原因很多。師承是一個原因,那時候沒有醫學院一說,很多大夫都是從小跟着師傅抓藥的童子,從師傅手上一點一滴學回來的醫學知識。

    所以多數大夫沒有經過系統學習,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奮與天分。若師傅水平高還好,遇到困難能得到師傅的有效指點,若是師傅水平臭,不把你指入歧途就不錯了。

    更有些人是自學成才的。所謂不爲良相亦爲良醫,古時的讀書人,有些人考取功名無望,乾脆轉行當醫生了。爲良相是治國,良醫是治人,治國不成,退一步治人也湊合。醫書文字雖然晦澀,但是對於學過四書五經的讀書人來說是很容易懂的,學起來比一般人簡單多了,所以歷史上很多名醫都是這麼出來的。

    據說華佗就沒有師承,他原來也是個“士人”即讀書人,少時曾在外遊學,後來沉迷醫學,一心鑽研醫術反而不求仕途了。

    可想而知,靠自學成才有多難,尤其是醫學,必須經過大量的臨牀實踐才能成就一個“良醫”,靠閉門造車在家再怎麼苦讀醫書也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更何況,在印刷業不發達的古代,甚至根本還沒發明印刷術的時代,醫書也不是那麼好得的。

    基於上述原因,古代,醫生少,“良醫”更少,醫生的水平也參差不齊。現在劉厚一個醫院包含了醫學院的職能,解決了醫生的師承問題。不但是簡簡單單解決了師承問題,更是可以集中多位名醫,取長補短,密集式灌輸當代最先進的醫學知識給那些學徒。焉有不出“良醫”之理。

    張仲景一聽就知道這個方法的優越性,當然,前提是要這些名醫能無私奉獻。張仲景不知道的是,由於左慈師徒相繼搗鼓出造紙術和印刷術,教科書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慢着”張仲景突然想起一個問題,“這個什麼百姓醫院是給百姓看病的,這我相信,但是,目下正逢亂世,百姓多有流離失所,很多百姓連果腹都難,敢問尊駕,到這個百姓醫院看病,收費幾何”

    其實,張仲景言下之意是:能免費看病嗎如果免費看病,財政怎麼支持他自己幹過這方面的事,當然知道,救治這些流民,財政負擔有多重,以他舉長沙一郡之力,面對這些流民,也不過杯水車薪而已。

    “神醫放心,小公子設立的百姓醫院,已經考慮到貧民問題。在百姓醫院看病,可以分爲兩種情況:對於有支付能力的人,自然還是需要付錢看病的。”

    聽到這裏,張仲景也暗自點了點頭,這一點他是認同的,而且他做得更絕,對有錢人,經常是收重金才肯上門去看病的。

    例如上次給甘夫人看病,他就收了劉備10兩金,放在21世紀,,差不多10萬元了,不可謂不貴。給吳國太治病竟然就收了一顆夜明珠,這種東西直接就屬於無價之寶行列了。

    當然,你也許會說,10萬元算什麼現在住個院,沒幾萬元出不來,10萬元也就是個小病的規模,若生個什麼大病,做個手術換個腎什麼的,幾十萬還不一定搞得定呢。

    可是,你要知道,現代醫療那麼貴,很大程度是因爲使用很多大型儀器設備的原因,這個檢查那個檢驗。如果動手術,整個手術室乃至於所有使用的器材輔料,全是無菌的,這些東西那樣不是錢堆出來的。

    但是張仲景給人看病,不過是望聞問切,連個聽筒都沒有,要說有儀器設備,就是幾根銀針了。把把脈,翻翻眼皮,拿起毛筆刷刷刷開個藥方,如果這樣也要收10萬塊,擱在21世紀,就算你自稱是御醫後人估計也沒什麼人肯給吧

    “而對於沒錢支付的人,我們會先讓他們治病,所耗費的醫藥費,等他們痊

    愈後,會安排這些患者或者他們的親人做工,以工錢償還之。小公子在成都郊外開墾了很多藥田,大量種植各種常用藥材。還有,小公子也開設了一些工坊,那些沒錢治病甚至沒錢喫飯的貧民,小公子就收留他們在藥田耕作或去工坊做工。”

    “喔,這種植藥材倒是個好方法,唉,怎麼我就沒想到呢,這樣一來,藥材價格必然會大大下降。只是這工坊又是幹什麼的爲什麼不種植糧食”

    “因爲看病付不起錢的人太多了,藥田一下子也容納不了這麼多人手,因此小公子就將一部分人安排到工坊做工了。這個工坊是生產各種日用品的,如鞋啊、衣服啊等等。因爲成都平原肥沃,土地早有人耕種,戰火基本上沒有波及這些人家,沒有多少人丟棄土地逃難。因此,也沒有多少荒地可供屯田。”

    事實上,劉厚的工坊生產的東西多了,什麼紙張、書本、水泥、火藥、槍炮等等,都是這個時代的人少見甚至從未見過的東西,解釋起來老費勁了,於是中年文士乾脆以“日用品”代替。省得張仲景追問不休。

    本來劉厚也野心勃勃想學曹操屯田的,不過來到成都平原才瞭解到,這裏天府之國不是浪得虛名的,這麼肥沃的一塊土地,早不知道多少代就是有主之物了,人家世世代代在這裏耕種着,你總不好意思搶過來屯田吧。

    曹操能搞屯田是因爲中原大戰不休,百姓不是逃難躲避兵禍就是被屠殺,以至於大量土地被丟荒。曹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得這些土地的所有權,推行屯田制。

    劉備頂着仁義之名,就算攻伐益州,也約束部下,絕不會縱容部下有搶掠的情況發生。所以對當地的生產基本上沒什麼破壞,百姓知道仁義的劉皇叔到來,也沒有出現逃難的現象。這也導致了劉厚想找些荒地來屯田都找不到。所以,只能多開工坊,以“工”代“醫”醫藥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