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四十二章 代理省長
    第四十二章代理省長

    上回說到,由於關公受傷過重,劉厚不得不將他送回成都,打算讓那邊的醫學研究院試試新開發的青黴素能不能救他一命。送走關公後,去掉了最大的阻礙,費禕和郭攸之開始爲劉厚策劃獲取荊州牧一事,主要的方法就是寫奏摺給劉備。

    奏摺的內容一是鼓吹劉厚在荊州做出的功績。功績很多,包括:挫敗了東吳的偷襲,保住了荊州城;氣走了呂蒙,避免了大軍決戰,再次保衛了荊州城;打敗東吳水軍,第三次保衛了荊州城;救回關公;挫敗了東吳的行刺行動和營救俘虜行動。而被東吳趁亂救走7位重要將領這種丟臉的事情就被刻意忽略了。

    這些功績被兩個御用文人大肆渲染了一番,將劉厚的形象塑造得高大上,給人感覺是能文能武,英明神武,完美無缺,就差“文成武德,一統江湖”的口號了。

    當然,少不得也順便奉承了劉備一下,大意是得上天眷顧的他生了個好兒子,不但生得好,還教育得好,劉氏江山後繼有人,大漢之幸也,萬民之幸也,可喜可賀云云。

    其二就是訴苦,將荊州的情況說得要多險惡有多險惡,例如四敵環視啦這是事實,曹操和孫吳虎視眈眈,例如兵將折損嚴重,現在兵不過萬啦這也是事實,還有什麼糧草不濟、餉銀髮不出啦這純粹扯淡,劉厚的家底豐厚着呢,還有什麼吏治混亂啊,急需有個強有力的領導人來整治啊什麼的這基本上也是扯淡,荊州就那麼幾個官員,好管得很

    訴苦完後,就提出了主要目的,想讓劉備封劉厚爲荊州牧,相信在世子的帶領下,荊州一定能重整旗鼓,開疆拓土,gdp翻倍,安定團結,物價穩定,人民羣衆幸福感飆升,迎來美好的未來

    在兩個御用文人絞盡腦汁炮製了這樣一封奏章後,派人連夜送回成都,呈報給劉備。

    劉備看到自己的兒子那麼有出息,那麼本事,幹出那麼大的成績,不禁老懷大慰,喔,不,應該是龍顏大悅纔對。經和諸葛亮商議後,發出旨意,讓劉厚“權荊州牧”。“權”就是“暫時代理官職”的意思。劉備封劉厚的這個官差不多就是個代理省長的職務。

    荊州的範圍比後世一個省份還大,荊州牧相當於是省長兼省軍分區司令員,民政軍政一把抓。本來以劉厚這樣的年齡,這樣的資歷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獲得這樣的職位的,不過誰要他是漢中王世子呢,老爹封兒子的官,想封什麼官不行

    事實上,荊州的範圍是大,但是劉氏集團控制的範圍就沒多大,只有整個荊州三分之一地盤而已,所以這個州牧是名不符其不實的,頂多是個太守的加強版再加強版而已,或者說是太守x3。

    而明眼人更是看出,現在的荊州就是個火山口,這個位置不好坐,坐在上面隨時都會被噴發的火山爆了菊。試問連關公這樣天下有數的英雄人物都落到如此下場,誰自問能強得過關公,敢去搶這個位置

    關鍵是現在還是亂世,官職的封賞早就亂了套,很多以前很難獲得的官職,都變成了爛大街的白菜,隨處可見。

    各種雜號將軍不說了,一抓一大把,本來是總督全國兵馬的大都督都有好幾個。漢朝祖制規定不能異姓封王,現在連這個規矩也被破壞了,漢中王還勉強可以說是劉氏宗親,那曹操的魏王呢不久的將來還要多個吳王。天下大亂越久,漢室的存在感就越小,漢朝的規矩就越來越都被踐踏。

    這種情況下,劉備封劉厚爲代理荊州牧根本沒引起人注意,在劉氏集團裏,也沒有人會那麼不識趣跳出來說三道四。畢竟人家兩父子玩兒政治,關你什麼事

    劉厚在荊州很快就等來了成都的任命狀。對於這個“權”字他沒放在心上,代理就代理唄,代理省長也是省長不是。再說,他有信心,自己會越做越好,這個代理省長做的時間不會太長,而到時候要換職位了,只會換更好的,不會換比現在低的,難道自己老爹還會虧待自己嗎

    送走關公後,劉厚就在荊州城整飭軍務,整頓城防。軍務主要是招兵買馬,現在劉厚手頭上的軍隊實在太少了,滿打滿算也就7千人,守着這麼大的城池,在古代簡直是不敢想象的,所以擴軍成了劉厚的第一要務。

    但是,這個第一要務可不是那麼好辦的。擴軍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兵員來源呢現在還剩2萬8的東吳俘虜是不敢用的,他們的親人都還在東吳,誰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作亂

    從民間青壯裏招也沒多少人可招了,之前關公發動那麼大型的襄樊大戰,可以抽調的青壯幾乎都被抽調了一空,再強行徵兵恐怕就要影響農業生產了。於是,劉厚召開了擴大會議,將趙雲、費禕、郭攸之、關平、關興、張苞、王甫、趙累等人都招來商議事情。

    “唉頭痛啊”劉厚提出今天第一個議題,並介紹完情況後嘆氣道。“世子,我們可以從武陵、零陵、宜都等地徵兵。這些地方之前

    受襄樊大戰的影響相對較少。”熟悉荊州形勢的王甫第一個出來建言道。

    “宜都尚好,武陵、零陵等地都是人口稀少之地,且多爲蠻人生活之地,想從中徵兵,殊爲不易也。何況這些地方路途遙遠,就算能徵到兵,一來一回之下,需耗費不少時日,怕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郭攸之反駁道。

    商量來商量去,沒什麼好的辦法,郭攸之提議從公安、江陵處再各抽五百精兵過來,讓他們再就地徵兵補充缺額。只是這兩處本來兵員也不多,這樣抽調,對這兩地的城防更是雪上加霜,關平和趙累都反對這樣做。

    劉厚突然想起,歷史上這兩地守將傅士仁和糜芳,在荊州城被呂蒙所取後就投降了東吳。關公被斷絕後路被逼走麥城,最後走投無路被擒殺和這兩人的投降不無關係,實在是可恨之極。

    尤其是糜芳,他本就是糜竺的弟弟,是劉厚的小舅,和劉備關係那麼密切他竟然都能投降,節操不是一般的低。

    現在這些歷史事件並沒有發生,無憑無據之下劉厚也不好動他們,但是必要的防範還是不能少的。這令劉厚充分認識到三國時期,既有關公這樣義氣留千古的品德高尚之士,也不乏見風使舵,節操碎一地的人。

    於是,他還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讓費禕安排人到東吳的戰俘營去做做工作,看有沒有願意加入自己軍隊的人,有的話經過層層審查,再擇優錄取,最後將人數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能讓這些人成爲多數羣體,還要將他們打散編入各營防止他們抱團。

    對於傅士仁和糜芳這兩個將來有投降可能的傢伙,劉厚也沒有太多的辦法。一來現在沒有人手替換他們,二來不教而誅視爲虐也,也不能無緣無故撤他們職。只好仍然讓他們守在這兩座城池裏,並儘量抽走他們手上的精兵,算是將他們邊緣化和儘量削弱他們手上的力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