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讀書王 >十一 aa中心小學
    葉如高一笑說:“咱們是一家人了,你就不必這麼說。”說完,各拿了這些東西一起下樓,搬上小車。葉仁吉早在車邊等候,宋清清檢查了葉仁吉的東西,問:“東西全都帶了嗎有沒有忘記拿需要用的東西”

    “衣服、課本、簿等都帶了,米等也帶了。”葉仁吉說。

    原來,葉如高、宋清清對葉仁吉非常不疼愛,葉仁吉讀書時都是自己收拾,生活上喫的東西也自己收拾,然後乘上小車,由小車送去學校。這已成了習慣。

    “米是不要帶的。我家裏有米,一年接一年也喫不完,平時一年中常糶出十幾擔稻穀,自家的米總比去市場糴來的米好,所以不必帶米。以後我就帶一些米給你們嚐嚐看,是不是比糴的米好喫何況自家喫的米打農藥掌握及時,距離收割時間都在三十五天至四十天,不但人喫安全,而且米糠給豬喫也安全。”

    “既然這樣,仁吉米就別帶了,明天去嬸嬸家拿吧”葉如高笑着說:“一個星期五各給仁吉、行義五十元開支,夠不夠呢”

    “太多了”王行義說:“一般開支一個星期一元至二元左右就綽綽有餘。我家有醃菜、醃蘿蔔帶去學校,就不要花錢買菜了。”

    “那麼少怎麼夠呢”宋清清心中暗歎,王行義家庭那麼窮,當然給行義的開支是那麼少了,一元,二元錢能買什麼呢便接着說:“行義,蘋果之類的果品也要買喫,多喫營養豐富的東西,不要帶醃菜、醃蘿蔔去學校喫,不要省錢,捱餓。從今以後的開支不能與以前相比,你如果省喫儉用,喫瘦了,伯父伯母會生氣的,懂嗎”便拿五十元給王行義,五十元給葉仁吉。

    “是伯母”王行義說:“現在有伯父伯母送順風的那麼多錢,不必再拿了。”

    “這是開支的錢嘛”宋清清嚴肅地說:“行義收下”

    王行義只得稱謝收下。

    葉仁吉是一聲不響,毫不客氣地收下。

    趙玉珠向葉如高、宋清清告辭,王行義恭敬地說:“伯父伯母保重,小侄下次再來向伯父伯母再領雅教。”

    葉仁吉一句話也沒有說,

    小車緩緩地駛出公司,向趙玉珠家馳去

    公司是在市內,距王行義家只有五公里半,與aa中心小學距離六公里。王行義家,距離aa中心小學也是五公里。aa中心小學與公司、王行義家的王家村是一個三角形。南村距公司和a公司距離五公里左右,距離王行義家有二公里。南村去王行義家有兩條路可通,一條是經過公司或a公司去王行義家,一條是直接去王行義家,那只有二公里。當時劃分割片這六個村孩子在aa中心小學讀書,葉如高、文有爲等六個公司總經理原是屬於這一片,他們戶口是這幾個村的,所以他們的子女只能在這個aa中心小學讀書。

    首先,六大總經理的子女在aa中心小學讀書都各僱用一個保姆,但學校反對保姆,六大總經理提出讓他們的子女讀書三年,就把保姆撤回。學校也勉強答應。誰知纔讀了一年級下學期,f公司總經理楊文昭的兒子楊向友與一個小同學打架,保姆當然是護着楊向友,打了那個同學。那個同學的父母知道這件事,立即到學校要打還楊向友,老師阻止後,那個同學的父母不肯罷休,並招集親戚十幾人闖入學校,把保姆打倒在地,要打楊向友時,幸得老師把楊向友藏起來。這事鬧到教育局,教育局爲了息事寧人,讓公安局拘留了保姆十五天,並開除了楊向友。

    楊文昭因兒子無法讀書,要求aa中心小學辦個寄讀的手續,讓楊向友到城裏讀書。aa中心小學因楊向友的保姆鬧事,引爲學校奇恥大辱,不肯辦理。楊文昭找個與教育局有熟悉的朋友幫忙,教育局也認爲不能讓這個小學生讀書半途而廢,道德上講不過去,便去aa中心小學勸說校長等。校長勉強辦理了楊向友的寄讀手續,讓楊向友去另一個偏僻山區小學學校讀書。

    從那次鬧事後,學校要把有保姆的學生全部開除,葉如高、文有爲、李如平、張清良、呂文向只得撤回保姆。

    aa中心小學有六輛接送學生的校車,當時讀書,星期六上午還有課,上午課上完同學們便上了各自回家的校車,六個村分別有一輛校車,。星期日下午,校車分別去接學生們來學校。

    學校臨近的二個村的學生沒有住校,校車早晨去接學生來上課,中午在學校喫午飯,放學後,校車就送學生回家。

    aa中心小學在北村大隊。當時這幾個大隊人口少,即王家村大隊只有一百多戶,不到二百戶。各個大隊都有辦小學。不過只辦到小學三年級、四年級,在自然村借村民的大廳爲學校進行教書。一個學校只有一二個教師。有的學生讀三年級、四年級就到aa中心小學讀四年級、五年級。aa中心小學那時的學生數一個年級還不到二個班。後來人口逐漸發展,學生也多了起來。可是三個大隊還是沒有建學校,依舊權借大隊部或借用村民的大廳教書。

    後來大隊改稱村,村民們有的跑到外地搞生意,向生產隊交副業金,一個月十五元至三十元不等再後來,村中人們見這些跑到外地搞生意的人發了一點財,於是人們接二連三地向外地跑。農田責任制後,人們跑出去搞生意的更多。有搞食品的,有承包學校食堂的,有包工地的,有聯繫醫院讓他承包什麼科的,有辦廠的,有搞物流的各種各樣的都有,五花八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沒有錢的人只好去給人們打工

    這樣一來,有很多夫妻都出去搞生意,有的一家都去,把孩子帶在身邊,去外地讀書。有的在外地娶妻生子。各個村中只有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家,他們的孫和孫女都跟着父母去外地,在外地讀書。各個村的學生已經極少了,而這些學生基本上是村幹部的子女和家庭非常困難的人在家的子女,王家村的趙玉珠就是一個例子。

    教育局見各個村小學的學生很少,有的一個班只有幾個學生,有的班一個學生都沒有,只好撤去這樣的學校。即aa中心小學的周圍幾個村學校都撤了,教育局就把這幾個村的學生讀書劃入aa中心小學讀書。那時幾個村的學生合併只有二個班。就王家村來說,一年只有二十個左右學生,有的村不到十五個學生。後來有的學生又被父母帶去外地,最後aa中心小學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了。王家村一個年級的學生只有十個左右,南村只有七八個學生了。

    教育局因爲村民反映這樣讀書學生來去非常不方便,教育局就給aa中心小學買了六輛校車,學生來回由校車接送。那時還沒有辦幼兒園,孩子是七歲才能到aa中心小學讀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