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六韜·鬼谷子謀略全本 >第62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準則 (2)
    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成王。楚成王覺得重耳可能會成爲國君,就以國君的禮節接待他,重耳對楚成王非常感激。在一次宴會上,楚成王說:“你流落到楚國,在落魄的情況下,是我接待了你。如果你日後當了國君,該如何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你的國家強大,美女、寶石、絲綢這些東西你有的是,我獻上這些也無法表達我的心意,雀翎、象牙又是楚國的特產,我國境內實在沒有多少好東西了,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報答你了。”楚成王笑着說:“話是這麼說,但是報答的事情你也該好好考慮一下。”重耳明白,有稱霸之心的楚成王不貪圖錢財這些身外之物,要的是其他東西,於是他回答:“如果我能回國且當上國君,將來楚晉兩國發生戰爭,那我一定會退避三舍,報答你現在對我的恩惠。如果退避三舍還是不能得到你的諒解,那我只好跟你戰鬥了。”重耳的回答盡顯其誠,又遵循了維護個人和國家尊嚴的原則。

    後來,重耳逃到了秦國,秦穆公要扶植一個親秦的晉國國君,於是大力支持他。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回國,並且當上了晉國國君,即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漸漸強盛起來。晉文公希望能像齊桓公一樣,做箇中原的霸主。

    晉文公早就看出了楚國想稱霸諸侯國的野心,所以要想當上中原的霸主,就必須先打敗楚國,但是苦於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正在這個時候,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晉國搬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進諫說:“楚國平日總是飛揚跋扈欺辱諸國,主公宅心仁厚,此時不建功立業,更待何時”於是,晉文公率領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去幫助宋國。

    公元前632年,晉軍攻襲了附屬楚國的曹國和衛國,生擒其國君。

    楚成王不想跟晉軍開戰,因爲此時晉國已經十分強大,如果兩軍開戰一定會有大的傷亡。聽到晉國出兵幫助宋國,他立刻下令撤兵。可是大將成得臣覺得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願意停止戰爭。他遣將報信說:“末將不敢妄自誇大一定勢在必得,但絕對會破釜沉舟。”一聽這話,楚成王不樂意了,但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就派了少量人馬歸成得臣指揮。

    楚軍告知晉軍,要求放還衛、曹兩國的國君。晉文公私下款待兩位國君,將他們奉爲座上賓,並且承諾恢復他們的君位,但是要求他們先同楚國斷交。曹、衛兩國國君不敢和晉國抵抗,就都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

    成得臣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怒,他本來是想救這兩個國君的,沒想到這兩個國君倒先和楚國絕交了。他立刻下令,全軍準備,馬上攻打晉軍的大營。

    楚、晉兩國間的戰爭終於爆發了。晉文公見是楚國的軍隊,立刻下令後撤,一直後撤了九十里地才停下。晉軍中很多將士對晉文公的做法不滿,說:“對方來的是臣子,我們來的是國君,跟他們打仗我們還退,莫不是我們怕了他們”

    晉文公的手下狐偃說道:“兩軍開戰,講究名正言順。當初楚王曾幫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如今後撤,就是應諾,這樣就不會理虧了。如果退兵他們還不罷休,繼續得寸進尺,那就是他們無理,我們再還手也不遲。”全軍將士釋然,暗自佩服晉文公信守承諾。

    楚國諸將軍見晉軍後撤,便也想退兵。但主將成得臣不同意,他率軍緊隨晉軍一路追到城濮,並且給晉文公下了戰書。晉文公回道:“貴國曾有恩於我,我銘心謹記,今已兌現。倘若還步步緊逼,下回就在戰場一決高下。”

    大戰開始,按照原定的計劃,晉軍顯現出節節敗退的樣子。成得臣大喜,率軍急追,不料中了晉軍的埋伏。隨着成得臣率軍深入,晉軍也不再後退,而是反過來用精銳部隊攻擊楚軍,把楚軍打得大敗。

    隨後晉文公下令,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行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領殘兵敗將走在回營的路上,覺得自己回去沒辦法向楚成王交代,於是就自殺了。

    “退避三舍”體現了晉文公言而有信。這一做法不僅信守了當日的承諾,報答了楚成王的恩情,而且避開了楚軍的鋒芒,驕縱了楚軍,激勵了晉軍士氣,贏得了將士們的理解和支持。另外,晉文公選擇了有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戰場,也是一種在政治上爭取主動,軍事上誘敵深入、後發制人的謀略。

    身爲執政者或者決策者,要信守承諾,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得到大衆的支持,晉文公的做法就驗證了上面的話。

    其實,這只是執政者要遵循的一個準則。另外,執政者在賞罰時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前文說過,執政者施行獎賞原則的時候要守信,施行懲罰原則的時候要公平。賞罰要分明,是扶正祛邪的一個手段。

    關於賞罰問題,諸葛亮曾經說過:“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故賞不可虛施,罰不可妄加,賞虛施則勞臣怨,罰妄加則直士恨。”意思是,獎賞與懲罰的政策,說的就是善的予以獎勵和惡的予以懲罰。獎勵是用來鼓勵立功的,懲罰是用來杜絕奸邪行爲的。既不能獎勵不公平,也不能懲罰不平等。通過賞賜,他們知道要給予好處的原因,勇士就會爲了正義而奮不顧身;通過懲罰,他們知道被懲罰的原因,做壞事的人就知道要有所畏懼了。獎勵不能無根據地實施,懲罰也不能隨便地亂用。如果沒有根據地獎勵,有功勞的人就會有怨言;隨便地懲罰,正直的人就會忌恨。關於獎懲方面,很多執政者處理得還是非常好的。

    南宋的時候,某個地區的一些人覺得自己生活得不是很好,便決定落草爲寇,並且定好了搶劫的日子和地點。有個人負責傳遞消息,不料半路卻被官府的人抓住了。他說出了實情,希望得到官府的寬大處理。知州陳壎詳細地詢問了那個人,對那些人有了初步的瞭解,然後心裏就有了打算。他沒有大張旗鼓地去抓捕他們,而是按兵不動,派人悄悄給這些人送去牛和酒,然後附帶了一句話:“你們不做農民而去當草寇,不去耕田而去弄兵器,這樣做有什麼好處現在給你們送來牛和酒,希望你們認真考慮一下。如果你們的行爲過分了,殺無赦”

    衆人見勢不妙,覺得事情有些嚴重,決定前去自首,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猶豫不決。這個時候,陳壎又下令,凡是獻出兵器的人一律重賞,既往不咎。這個命令一下,投靠官府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全部繳械。陳壎也真如他所說,給了這些人重賞。這樣,知州陳壎未發一兵一卒,就將這件事平息了。而且,當地的治安也有所改善。可見,獎懲的威力有多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