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到明朝考科舉 >第134章 學習相關,無干貨,可跳
    崔燮那天上午還在國學裏認真唸書, 下午就被監丞、學正匆匆拉去辟雍接旨。

    禮部官員念罷敕書,要他明日起去禮部演禮, 準備給東宮講書的時候,他險些沒反應過來就他, 這學歷, 這學習時長,還給太子講書這麼重的責任他擔不起啊旨意上真沒寫錯名字,寫的是崔燮而不是哪個同姓的教官

    司業費誾從旁輕咳了一聲,叫他趕快接旨謝恩,他纔回過神來,叩謝皇恩。

    頒旨的大使把敕書塞進他手裏, 含笑安慰他:“聖上親口說了, 這次叫你去東宮講書, 是如當初李學士的故事, 只爲叫太子看看你的學問,講不好也不要緊。宮裏已經遞了題目出來, 你好生準備, 回頭把講章呈遞給太子講官們,自有人替你修改。”

    敢情不是真讓他講, 就是去做個秀,背後還有團隊幫他修講稿呢, 那還怕什麼。

    他當年也是天天隔着電視屏幕看見各國領導人,跟首長在一家店裏喫過包子的人,還怕給太子作個報告

    講了

    他恭恭敬敬地接了旨, 起身答謝那位傳旨的天使。祭酒丘濬等人看着傳旨官要走,崔燮又是一副不明內情的模樣,忍不住攔住那大使問道:“崔燮不過是一監生,不知禁中如何傳出這樣的旨意”

    須知當初李東陽能進宮講尚書,那是因爲他是個天賦異稟、四歲就會寫徑尺大字的神童,景泰皇帝愛重他,就願意叫他進宮。可崔燮這把年紀不說他今年都十七了,就是炒出神童之名的時候也十五了翰林院裏多的是少年秀才,如劉次輔幼子劉鈗也深荷聖恩,小小年紀就賜爲舍人,卻也不曾叫皇上送進東宮講書啊

    那名傳旨官笑道:“這下官也是奉旨而來,不敢妄揣聖意。只是隱約聽徐侍郎說,崔燮教弟有方,給他出了些什麼題目,聖上看了之後深爲欣賞,便下此口諭。”

    衆人驚訝又好奇地看了崔燮一眼,只見他低眉順眼的站着,身子挺得筆直,顯得又穩重又謙遜,果然像個有氣度德行的儒生。

    崔燮當然不緊張。

    高太監他兒子早來透露了憲宗考察之意,他等了好些個月了,早盼着皇上知道他家裏的情況,滿足好奇心之後撤掉監視,別影響他跟謝瑛約會呢。

    他唯一沒料到的就是憲宗居然讓他給太子講學而已。

    見着教官們都盯着他,崔燮便微微垂頭,嚴肅恭謹地答道:“學生只不過是爲舍弟頑劣,不愛念書,才隨意給他出了些律令、三禮上的題目給他做,叫他知道禮儀,以後爲人處事能沉穩些,也不是什麼出奇的東西。卻不知聖上如何會留心這般小事。”

    傳旨官笑了笑:“下官心裏也極想知道是什麼題目能打動萬歲,可惜聖命在身,還要回禮部繳旨,不能留下多聽了。崔監生不妨多擬幾份相應的題目,萬一太子有問,你也好有個應對。”

    崔燮答應下來,恭送傳旨官出去,又被學正拎回了辟雍。

    丘祭酒打量着他,慈和地說:“上意命你給太子講書,是愛護你的意思,你不用怕,本官自會教你如何講經。”又問道:“你在家裏果然時常教導弟弟出的什麼題目,不如就在這裏寫下來叫我們看看”

    說是用了個問句,其實教官們連筆墨都準備好了,並沒給他個說“不”的機會。謝助教知他甚深,早跟祭酒說了他有過目不忘之能,也不費工夫等他回家取卷子,給張紙叫他當場默出來。

    崔燮提起筆來問道:“是寫學生平常留的題目,還是就着聖旨上要求的寫一份”

    聖旨上要他講的是詩,且指定了曹風鳲鳩這一篇,是首“美君子用心均平專一”的頌詩。文章經義他都背得熟極而流,連同先儒的讀書筆記都記下了,要出個卷子也是分分鐘的事。

    丘祭酒不假思索地說:“先寫你平常出的題目,等你從我讀幾天書,再出這個題目給我們參詳。”

    崔燮點了點頭,閉上眼打開pdf,隨便開了個新出的周禮卷子,半抄半默寫下來。

    教官們坐在堂上椅子裏等着。原以爲他只是出帖經、墨義,小論,頂多了節選些經義出作時文題目,卻不想他寫起來就沒完了。一張卷子滿是淋漓墨跡,又還嫌不足,換了張白紙接着往下寫,長得叫人懷疑是不是把鄉試、會試的題目都抄上了。

    一名博士等得心焦,連忙起身拿了他寫完的卷子過來,與衆教官同賞。

    卻見他那捲子上密密麻麻地寫着整整一頁的題目:先是大片有少量留空的帖經題;而後是在空處下方給了幾個相似、易混淆答案的墨義題;再之後則是寫了經義叫人判斷對錯的,有的在原文上有添減字詞,有的是將不相干的兩句搭在一起

    若是背記不牢的,倒真有些易錯。

    這些最簡單的帖經、墨義之下,則是一道道對着周禮原文寫註釋的解經題。題目寫的又多又長,相較起來,做題的人要寫的倒不算多,果然是適合小學生開蒙的卷子。但也未免太簡單了,這也值得天子特地傳旨叫他進東宮講學麼

    太子九歲出閣講學,讀經書的年頭比崔燮還長得多,經書義理無不精熟。這樣的卷子拿去叫崔家那不愛讀書的小子做也罷了,叫太子做

    他們還得商量商量,再出些合太子身份學力的題目。

    幾位教官議論了一陣,再看崔燮仍是低着頭從容書寫,手邊又多了兩張字紙。另一名年輕的博士過去拿了紙回來,卻見這兩張紙上的題目略短了些。雖然只寫題目,也是不留空白,但看其內容便知,底下要學生寫的更多,更能考驗其掌握的優劣了。

    下面一張先寫的,除了連着前面的判斷正誤題,就都是些考訓詁的題目,叫人解釋社、稷、墉、壇之類是何意;再之後的題目裏特加了“簡言”二字,叫人照着註疏解釋陽禮、陰禮等禮儀;而後又是幾道“詳解”地域劃分及土地出產的題目。

    教官們一頁一頁的拿卷子看,初時還嫌題目太簡單,後來漸漸就爲他友愛兄弟之情感動

    崔燮在國子監裏一向是早來晚走,認真記筆記、好好作文章的典型,自己的課業就十分繁重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想到他晚上回去不僅要自己用心複習,還給弟弟出這麼厚的卷子,都不禁感嘆了幾聲。

    這麼好的兄長真是世間難尋,那作弟弟的將來不成材都對不起他。

    丘祭酒也覺着看得差不多了,吩咐道:“就寫到這裏罷,教官們看過題樣就差不多了,回頭你寫詩經題時再詳寫。”

    崔燮剛寫完“如何理解一部周禮,理財居其半”這道對於讀書少的崔衡小弟充滿陷阱的大題,忽聞祭酒叫停,便擱了筆,吹乾墨汁,將卷子捧到教官們面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