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到明朝考科舉 >第254章 第 254 章
    弘治六年正月長假過後, 提學御史就要到各州縣巡考。縣考、府考排得更緊, 遷安縣如今成了北直隸科考大縣, 永平府也叫提學看得上心了, 把本該三月才輪到他們的道試提到二月。

    這麼算來, 正月假期一過,遷安縣就得開考縣試, 二月初成績出來,學子們就得馬不停蹄地赴府考剩下兩場。

    崔燮當年就是這麼考過來的,今年又輪到崔衡、崔和了。

    崔家這兩個考生不是帶着全套應試教育本事穿來的崔燮, 卻是叫崔燮當作高三考生拘束了多少年才教育出來的。兩人的四書和本經背得精熟,寫出文章來主旨緊貼着經義,比偶句中有幾處可取的亮點,字也都練得規規矩矩的。

    這就算得好學生了。

    這一任的遷安縣令逯鼎逯大人是國子監監生出身, 與崔燮雖不是同堂同齋, 也算是做了幾年同學, 有些煙火情。往年崔燮給他寫信論交,請他照顧弟弟, 他也曾召兩個學生來考校, 知道他們是肯用功的人。

    考場上見着兩人整整齊齊的卷子,逯縣令心裏更有了把握。

    崔和少年要強, 早早交了卷子。逯縣令愛他年幼,叫他做了幾句詩, 對了個對子, 便在他卷頭上畫了個紅圈, 揮揮手道:“去吧,算你過了,下場不必再來。”

    崔衡捷才不如弟弟,到晚上收卷時纔跟着衆人一道把卷子交上去。好在卷面寫得乾淨漂亮,兼之文字通順、義理精熟,逯縣令細細看了一遍,也給他畫了圈。

    五場之後,兄弟兩人同過了縣試,等着赴三月初的府試。

    北直隸首位狀元的弟弟要考試,從縣到府的官員都是關注着的。他們倆可比崔燮當那個自炒出來的神童時知名度更高,在府裏考棚外排隊時,巡場的差役都不知怎麼認出了他們,扒他們衣服都比扒別人的輕柔利落,沒讓他們在寒風裏凍多久。

    弘治初新調來的知府吳大人特地叫人盯着他們的文章,作了記號,想看看二元登第的崔狀元的弟弟能有什麼大才。

    兩張對比着看來,都是格式嚴謹,滿紙忠君之情,析理時字字依朱氏原義,倒真是一個人教出來的。只可惜寫得有些平淡,少了幾分激昂義烈的文氣,只能說是中規中舉的文章,比不上他們兄長當年流傳京師的狀元文。

    崔和年紀還小也就罷了,崔衡的天份看來真不及乃兄啊。

    吳知府略覺遺憾,一面搖頭一面在兩人文章題目旁畫了圈,把兩人錄進了前三十名,也算賣他們兄長一個面子。

    縣府兩試過後,他們倆就正式有了大明朝最低一級功名童生,有了童生身份的人就不用每年再考縣府兩試,可以直接應提學御史的院試了。

    崔衡更是欣喜。他大哥當初說的是他要是考不上童生,就不給他娶親,如今至少有了童生身份保底,差可給兄長交待了。

    兩兄弟挾着前兩場之勝的銳氣,留在府城再拼院試,誓要一舉入泮。他們暫住在府城裏趙家大哥趙應世給安排的客棧,用心背記新年裏大哥給他們改過的文章,緊張地等待最後一場院試。

    二月下旬,院試終於也結束了,兩兄弟同時上榜,立刻給家裏、給京城寫信報喜。

    崔家立時備好了鞭炮、酒食,請鄉鄰親友們都來慶祝,只差沒敲鑼打鼓地把這兩位新秀才從永平府迎回去。但他們的兄長卻根本沒收着信,也沒關心一下聽話長進的弟弟們,因爲崔燮二月初八就被關進了貢院,以翰林侍講身份充任了詩經房同考官。

    這場會試的主考官正是他老師李東陽,副考是同爲侍講學士的陸簡。崔燮是沾了老師的光,年紀輕輕就要給人當房師了。

    但正因他是借老師的光超拔上來的,更得賣力幹活,選出真正的才子文章,以免有人抓着他的不是,往李學士身上潑髒水。爲此,他拿出了當年衝刺考試的態度,從二月初九晚上拿着第一份卷子起,就沒在三更前闔過眼。

    每日三更睡、五更起,手不釋筆、眼不離卷,忙到連王守仁、祝枝山這樣的名家都顧不上問一句,更不必提家裏的兩個弟弟了。

    就是想到也白搭,進貢院卷房之後,就連簾外巡視的同僚都不能跟他們說一句話,何況是家裏人呢

    崔燮每天熬夜看卷,又喫着閱卷官特供的精緻酒膳,一不小心竟胖了幾斤出來。幸虧晚上在臥房還能練深蹲、卷腹這樣動靜小的運動,不然說不好這小一個月下來還能不能看見腹肌。

    饒是這樣,他也感覺臉胖了不少,紅光滿面的,跟那些熬夜熬得兩眼發青的考官相比,顯得不夠敬業。

    到了對讀填榜那天,崔燮座在下手同考官席上,細聽着對讀官一句句對念朱墨卷,尋找自己熟悉的名字。

    卻不料聽遍了二百九十八張卷子,都沒有王守仁之名。不只王守仁,連他從鄉試認識回來的祝枝山一行也全都沒取中。

    崔燮簡直痛心疾首。

    可惜這倆人一個學禮,一個學易,卷子都沒落到他這一房,不然他肯定得仔細判兩人的卷子,挑出裏面的精華文句,用力推薦他們

    王守仁落第之事不只他一個人可惜,填完榜之後,翰林院教過王守仁讀書、看過他格竹子的長輩們都有些可惜。

    必是格竹子格病了纔沒考中的下一科定然就中了

    王狀元倒很看得開這事,都沒耽擱給崔燮趕稿,交稿時還豁達地跟他們師徒說:“會試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憑的是天命,我不也是落後於喬兄兩科才中了頭名這孩子說不定與我命數相同,今科就不該中,得遲兩科纔到火候呢。”

    謝遷與他同窗讀書、同科中舉、同做了狀元,才學不分高下,中試卻有先後,豈不就是命數使然。他兒子也隨了父親,難免要多進幾回場。

    李東陽便安慰他說他兒子必如其父,下科當奪魁首,揹着他又叫自家弟子私下勸勸王守仁,叫他不可爲一科失利而摧折了胸中志氣。

    崔燮託着厚厚的書稿說:“老師放心,守仁賢弟不是那樣的人。弟子這邊剛收來舍弟來信,說是都已取中了秀才,我正想搬他們進京來議親,等略安頓了家裏事,就去找他說話。”

    李東陽算了算他那弟弟的歲數,便點了頭:“你那弟弟都二十多了若不像你這樣不方便娶妻的,是該儘早準備了。你可尋了人家”

    尋了,還是陸先生給他推薦的,自己同鄉同年的舉人楊承祺。

    楊大人沒像陸先生那樣留在京裏考試,而是以舉人之身選官,現在已做到了永平府的理刑推官。他家女兒因守母孝留到了十九,不大好出嫁,其實是個溫柔賢孝的姑娘;做丈人的又跟陸先生一樣清廉莊肅,管得住姑爺,跟崔衡實在相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