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穿到明朝考科舉 >第281章 第281章
    李琮獻上的新薯皮色紅潤、兩頭尖尖,大的足有兩掌長,因是從呂宋移栽來的,當地人多稱番薯。這種番薯在福建貧瘠的沙地、田間都能生長,不挑地、不挑肥、不需精耕細作,隨意栽種即能生長,產量卻比所有糧食和能充飢的薯芋之類都高。

    他除了幾車分裝得整整齊齊的薯根塊,還獻上了幾盤帶着莖葉、只清理了泥土的整串番薯。那一串莖下竟拖着五枚碩大的薯根,稱量一下,足有七八斤重。

    弘治天子對這薯簡直愛不釋手,立刻問他如何栽種,要將這東西推行到各地。

    李琮答得十分流暢。

    他當年見着此物時也是如獲至寶,不只嘉獎了獻薯的海商、福州知州與當地屬官,還親自在院中栽種過一季,因此講起栽種之法如數家珍。哪怕有人問他何時施肥、何時間苗,他都能歷歷數清,只不過天子面前只能撿着要緊的說,再細緻耕種、食用之法自有下面的人交接。

    天子頷首笑道:“講到這裏也罷。你等回去安心等待,吏部考察之前,翰林侍講崔學士便會過去寫栽種法。你們細細替他講解,吏部也會計此功的。”

    栽種番薯的法子竟要勞動翰林寫了莫不是要記入內檔,往後修史時也要記上一筆

    李琮與同來的知州、知縣們都有些激動,低頭謝恩告。弘治天子命賜了這羣官員在宮中用宴,又叫司禮監隨堂太監親自到客棧,賜給那幾名獻紅薯的商人白金、綢緞、御酒、寶鈔與整桌御膳菜餚。

    同賜下的還有一道詔令,賜封那些商人世襲錦衣衛帶俸千戶。

    雖說沒正式許他們實職,可世世代代有官有祿,這幾家人就搖身一變,從四民之中最低的商人變成官人,徹底擡升祖宗門楣了。

    有這幾個獻番薯的榜樣,那些往來海外的走私商人們,怎麼不想借機搏個官身,回故鄉做個清清白白、受人尊重的鄉宦

    搜尋海外良種即可得官的消息在這天之後便如乘了風般傳至閩粵諸省。原先還持觀望態度的商人紛紛出海,僑居安南、占城、日本、琉球等國的海商或海盜,甚至早已植根當地的世家大族,都起了幾分歸鄉立業的心思。

    而弘治十三年這個元旦前夕,海外風浪尚未揚起,獻番薯的官員卻先見着了中樞一位名聲在外的翰林講官。

    太有名了。

    放在別的地方可能還差些,福建這個專出盜版書的地方,卻連不識字的百姓都聽過崔燮的名字。麻沙版盜印遍天下書籍,不少書坊都靠翻印他主持編纂的科舉科舉筆記、中試舉子經驗、每日農經系列活着。

    今年建陽大火,燒了無數書版。那些書坊坊主們拿竹筋水泥板和稻草匆匆搭了屋子,第一件事就是重刻他的每日農經和同爲居安齋的錦衣衛少年錦衣衛系列圖畫書,然後又刻他的筆記試題經驗正經的四書五經還都是在官員們逼迫下才不情不願地重校重印。

    布政使李琮、建陽知縣等人對崔燮還是頗有感情的,極熱誠地招待他進房坐下,李琮還親自替他倒了盞茶水。

    崔燮只是個從五品侍講,叫正三品布政使親自招待,自然要受寵若驚,忙起身道謝,並說了自己受命而來,要爲陛下記錄紅薯栽種之法的事。

    李琮便命人取來紅薯,親自提刀切塊,教崔燮如何挑選薯種、浸泡催芽,待薯苗長到幾寸後割苗催根,根長到多長時再將薯苗種在大田裏

    紅薯喜光喜熱,土要鬆軟深厚,最好是沙壤,水倒不用澆得太多水多澇根,還容易結出不好喫的柴根。

    他們進京時帶的多是整齊的紅薯塊,但紅薯藤也能育苗,等明年紅薯在京里長起來,再育種時也能取紅薯藤剪斷育苗。

    崔燮掏出鉛筆、線裝的筆記本記錄,字寫得飛快,除了有時問幾個細節,幾乎不需要李琮停下來等他。

    李琮說得差不多了,停下來呷了口茶,笑着說:“崔大人也用這石墨筆我前些年做山西按察使時便見人用這種京裏傳來的筆,當時還只是百姓們用,後來到福建做官時,就見官廳裏的人都用了。也不知這東西是誰做出來的,平常在牆上記些事、題首詩,倒省了磨墨蘸筆的麻煩,也容易清洗。”

    崔燮又起來說了一聲“慚愧”,這也是他叫人弄出來的。後來他們家先生兼他的同年陸博山盡力推廣此物,卻不想如今已經推廣到大明最南端了。

    李琮聞言愣了一下,直起身仔仔細細看了崔燮幾眼,朝他拱了拱手:“福建百姓多蒙崔君之惠了。”

    多少書坊刻版時翻他編的書,描版時用他做的筆,賺的錢養活了小半個建陽的百姓,他做布政使的便代百姓謝上一謝。

    建陽知縣也起身行禮,跟他說了建陽翻刻他的書成風的事,崔燮這才明白緣故,笑着還了一禮。

    當初他還很認真地打擊過盜版,但後來奔着當首輔、開海禁、平倭寇,讓大明搭上工業革命的順風車奮鬥了,連環畫就成了重要的宣傳手段,自然不能再狠防。

    教輔也不能限居安齋畢竟不是現代化印刷廠,印的書僅能供書店所在府州,卻供不起全國。這些盜版書質量雖差些,印量卻大,能賣到居安齋鋪不了貨的地方,叫各地讀書人看到同樣的教輔書,也算保證了教育資源公平。

    難道朝廷不知道麻沙版都是盜印的可建陽大火之後,朝廷還要送正版四書五經去讓那些書商們精校精印呢。

    他如今已經不在是憑着個小書店掙扎求生的白丁,也不是要養一家祖父母和弟弟的小秀才,而是中央領導了,眼光和心思自然和從前不一樣了。

    &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nbsp;崔領導跟二品大員談笑風聲,研究紅薯怎麼喫好喫。

    福建引種進來才一年多,最初還是那幾個商人把番薯藤絞在船纜裏偷運回來的,直到現在也沒栽種出幾畝。而種出的良種多又要運到京裏來,當地官員們也沒太敢喫,就只想出了蒸、烤、熬粥這幾種簡單的喫法。

    喫多了胃不舒服,但若能推行開來,青黃不接時以此爲糧,總比喝野菜羹強。

    李佈政還送了他一匣番薯,叫他帶回家與家人一同嚐嚐新。回到家裏,天子的賜食也送來了,是精精緻致的一小簍番薯,約有十餘斤,表皮光滑乾淨,紅殷殷的,叫人看着就想起烤紅薯。

    他有十多年沒喫過烤紅薯了,想起來也是心酸。

    崔燮再不客氣,立刻叫人取火盆來,精挑細選了兩個略小的埋進灰裏,晚上煨熟了和謝瑛共享。還有幾個小的他叫廚子拿去蒸熟,剝了皮和上雪白細面炸成點心,送給京裏的三個弟妹共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