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輪迴行 >天玄門
    話說華夏大地東靠大海,北接蠻荒,西斷天寒,南起熱沼。人煙旺興,物產富饒,普天下之城,論其繁榮,首舉洛晨,北有燕京,西金雲,東有常春,南有廣都。話說洛晨,南承洛水河,北坐天玄峯。天玄峯號稱華夏神州第一險,其山九峯,終年雲霧繚繞,四季常青,其勢磅礴,人間罕見。山上九峯,乃當今第一年修仙門派天玄門修道之地,更接繁榮洛晨,長年煙火不絕,人聲鼎沸。天寶年間一代詩人李不惜曾遊於天玄山,留下一詩曰:

    半入青天半入雲,如錐似墨傍洛晨。九峯盡落重霄外,當屬天下第一門。

    自此,天玄峯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論起天玄門派淵源,恐怕連當今天玄門掌門也不曾說清。天玄門開山祖師天玄道長,出道前本一書生,姓張名自閒,鄰居稱之張生,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天資聰穎,學術淵博,習得百家之說,而其又上承祖德,下修其身,因此家業傳至他手中越發發達。所謂:霽霧易消,風雲難測,敦料至不惑之年,全家財物竟爲一潑強盜所劫,族中之人此後也所餘無幾,一夜之間,原來書宦之家,傾然而散。至此張生志消頹然,流浪於世,看破紅塵。不過這倒也落個清靜,白日謁山訪水,晚上秉燭夜讀,好不自在。

    如此這般光景過了約九歲,倏爾到了天命之年,一日張生路過天玄山,只見九峯疊見,幌若入天,雲煙繚繞。咋看處,鴻燕飛空;細聽時,石泉滴巖。張生遇此佳景,憶及當年家族何其旺盛,如今則只自己一人孤苦伶仃,不禁感嘆萬千,心中嗟嘆。想那張生本是飽讀詩書,又則上了年齡,遂駐足半刻,嘆作一首,本是心中所想,卻不自覺吟誦出來。一時則清風拂崗,彩霞映江,哪還見得什麼天玄九峯,只見雲彩中走出一老者,白髮飄飄,仙姿鶴鶴,臉若彤雲,左持道撣,右託錦盒,片刻飄然而至,道:吾本天玄星,巧遇有緣人,此經需造化,普渡世紅塵。

    老者遂遞與張生一錦盒,轉身便飄然而去。張生正愈問起由來,只見逝雲中響起一洪亮聲音:你若參 透此書,不枉來世一生。話響間萬本歸元,眼前幻影蹤跡全無,張生慎細看盒,只見盒上映書五彩三字:天玄經,當即開盒細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張生飽歷世間榮辱滄桑,又聰穎天資,觸類旁通天性卻是異於常人。加上這數年遊歷,身心早已是半道之人,有此等無上天玄經參悟,不到半年光景,在天玄峯中於書中所載已通悟了大半,一時諸如體中真氣,駕物飛行等種種上乘武學竟無師自通。

    自此張生改號爲天玄道長,每日均在天玄峯悟法參道。十年之中,天玄道人在天玄山開山立派,取名天玄派,平日裏說道說法,又斷續收得九徒,將生平所悟譬如玄經心法,馭氣真訣,天人十式,道法自然多種武學並連同天玄經一道傳與九徒。待諸事妥當後再次下山,自此再沒了蹤跡,其九徒曾多次涉世而尋,但終究未果,世人傳聞天玄道長在筨谷關羽化登仙,但後續皆爲野史,天玄門流雲館中並無記載。

    天玄門傳至今日,已經是六十幾代門主,當今門主碧軒道人更是道法高深,雖只悟得玄心經中第七重,但已是當今之世數數一數二的高手,天玄自是香火鼎盛,世人盛傳:

    玄是真經心是仁,馭氣真決降惡人。天人十法承妙式,道法自然鎮天門。

    詩中所述幾句則是天玄門門派武功所在,第一句則是玄經心法,第二句則是馭氣真決,第三句則是天人十式,第四句則是道法自然,這道法自然乃天玄掌門歷代祕傳,掌門平時從不使出,往往只在門派危急時刻才用,傳說千年前,天玄掌門以一己之力,用道家至高無上仙法道法自然,通過九轉神器,將所有魔道拒之在大荒之外,這才換得人界千年太平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