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庶帝 >第十六章 七德之舞
    敬完酒之後是舞樂,王傑對古人的宴會舞樂其實沒抱多大的希望,但是第一支舞樂的一百二十八名舞者一上來就改變了他的想法。

    只見這一百二十八名舞者全部披甲持戟,鎧甲上鍍銀,在殿內的燈火下閃閃發光。舞樂起,擂大鼓,伴着激揚的胡樂,舞者陣形和戰陣一樣,隨着樂聲變換,和着歌者雄厚的嗓音,舞者持戟來往疾呼擊刺,聲震百里,氣壯山河。

    王傑不知不覺看得怔住了,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不停變換的陣形既有男兒的熱血氣概,又有舞者翩然的形體之美。

    安文瞧他如此呆愣愣的樣子,忍俊不禁道,“七德舞本就改自軍舞,四弟久居深宮,怕是沒見過如此聲勢。”

    王傑回了神,不禁讚歎道,“這句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唱得極好,不知是誰創編此舞”

    安文回答道,“此舞是唐太宗爲秦王之時,破叛將劉武周後,親自所制。原本只是士庶利用軍中舊曲填唱曲詞。貞觀初,唐太宗召魏徵改制歌詞,呂才協律度曲,訂爲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又親制破陣樂舞圖,更名爲七德舞,遂成之。”

    安文一提唐太宗,王傑就知道自己問錯話了。果然,他轉頭一看安慶,安慶的神態和剛剛在中殿時,太子想和他討論“歐虞之別”一樣。

    但是安慶這回卻不像和太子話時一樣沉默了,畢竟太子和他們有一層儲君之別,但是二皇子比他們尊貴的只是嫡兄這個身份而已。安慶不敢正面和太子辯論,但是和嫡兄還是敢道兩句的,“四弟尚未就學,恐怕不知七德之故,此典語出左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所謂武有七德,其如是也。唐太宗一生戎馬,征戰南北,爲大唐盛世立下赫赫戰功,作此舞曲,以示不忘本也。”

    安慶看似是在向王傑解釋,但是隨即話鋒一轉,借題發揮道,“杜子美曾賦詩云,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只可惜隱太子、巢剌王身死玄武門,死後禍及親子、妻女受辱、強加惡諡,又何曾享那殺兄囚父的貞觀之治。”

    其實安慶這話挺狠的,因爲歷史上對玄武門之變的爭論往往集中在“殺兄”上,李世民能更改史料記載,抹黑李建成和李元吉,讓“殺兄”看上去變得合理。而“囚父”是指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派守衛囚禁父親李淵在海池的船上,成功之後逼迫親父禪位於他。

    東郡對於“受禪登基”是很敏感的,安慶這話很容易就變得政治不正確,尤其李淵篡隋,其實也是受隋恭帝的禪讓,安慶的那句“囚父”要是真深究下去就變得複雜了。

    但是安慶這話的意思也很明顯,明顯到連王傑都聽懂了,於是王傑試圖轉移話題,“七德舞已如此浩大,不知後面是何舞曲”

    安慶道,“是九功舞,本名功成慶善樂,也是唐太宗於貞觀六年所造,其名取自於唐太宗所生的慶善宮,舞蹈比之七德舞舒緩安徐,意寓以像文德洽而下安樂也”

    王傑接連問錯了兩個問題,決定接下來都閉口不言。他可算知道安慶爲什麼要把話得這麼狠了,因爲就算這支舞曲躲過了,等到第二支九功舞,安文還是會接着借舞曲打機鋒。

    與其糾纏不休,不如快刀斬亂麻。

    王傑在旁邊看着安煜、安文兩兄弟對安慶的旁敲側擊,再不通世事也知道這嫡出雙生子已經勢不兩立,隨着其他庶皇子漸漸長大,這兩個嫡出子都想拉庶子入夥,擴大勢力。

    王傑猜也知道入夥條件是什麼,不過就是兩兄弟都許諾其他庶子,奪嫡成功後會善待站隊的庶皇子,許他們一世榮華富貴,共享太平江山云云。

    而這個條件之所以誘人的原因也很明顯,就是因爲前朝顧明寬、顧明誠兩兄弟自己封自己當皇帝了。而爲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爲安氏一族當時想保禪帝登基,所以外封了兩個年長的皇子。

    對於顧明寬、顧明誠兩兄弟的舉動,王傑細想下來也覺得情有可原。如果禪帝繼續當皇帝,那好歹有“手足之情”,安氏想動盛德宗親自封的同姓王還真挺不容易,但是安懋當皇帝了,對前朝分封的皇子肯定是會剷除的。

    既然新君一定是會剷除自己的,不如干脆賭一把起義自己當皇帝。

    但是,且不論顧明寬、顧明誠兩兄弟起義到底有沒有這層苦衷,東郡的下一任君主都會用這個藉口限制其他兄弟們的政治權力,做富貴閒王這種好事估計是不會再有了。

    因此,這時嫡出雙生子對庶兄弟的權財許諾就顯得格外動人了。

    王傑這麼一場看下來,心裏由衷地佩服安慶的,兩邊都不鬆口,兩邊也都不得罪。

    安慶對着太子自己是初學者,所以要學歐陽詢“不擇紙筆,皆能如意”的書法功夫,對着安文就嘆息唐太宗文治武功什麼都好,就是可惜道德上殺兄囚父不圓滿。

    這兩邊周旋的苦心並沒有感動到安文,“昌、發啓國,一門三聖。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安慶徹底不再搭安文的話,轉頭問王傑道,“四弟可知何爲九功”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傑很給面子地搖搖頭。

    安慶答道,“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唐太宗詞作中還有戢武耀七德,升文輝九功之句,可見唐太宗治得貞觀世,所憑並非玄武門之變,而是文治武功、經世偉略之才。”

    安文見安慶不接他的話,也沒有生氣,實際上在宴席上他也不敢露出不快之色來,安懋和太子雖然坐得遠,但並非完全看不到這裏。

    過了一會兒,七德舞完畢,華傲使者站起來按套話誇讚七德舞如何氣吞山河,安懋如何英明神武,東郡如何有盛世之像。

    安懋也一一笑着應和。

    這很明顯是事先安排好的套詞。

    但是華傲使者接下來的問題,讓在座衆人措手不及,“聽聞東郡皇上已所出五子,可此宴如何只有四子出席”

    1 新唐書禮樂志記載:“唐之自制樂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

    2 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故使子孫無忘其章武有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

    3“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出自杜甫的北征“煌煌”就是顯耀;盛美。“宏達”就是宏大而通達。“樹立”即建立;建樹。先帝神靈常在,太宗建立的偉大基業穩固而深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