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皇后娘娘早上好 >110.第110章 一個時代
    本文獨家發表晉江,保護原創, 支持正版, 從我做起。

    兩宮皇太后不必說, 一個是嫡母, 一個是生母, 他年紀小,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內外一應事宜都由不得他。但他畢竟是皇帝,兩宮深居後宮, 鞭長莫及,因而真正執行她們的命令對他管頭管腳的, 是父皇留下的大總管來寶。

    大到經筵日講該學什麼,小到今日喫幾塊糕點, 每件事都有人安排好, 稍有更改立刻就會報給兩宮知道。

    不過李定宸最怕的還是首相王先生。

    他是世宗朝的老臣,資歷極深, 永初後期就已經入閣拜相。宣宗皇帝性格懦弱,繼位八年始終無法對朝政置喙, 整個朝堂實際上的掌控者就是首相王霄。到了本朝,君主年幼,兩宮對王霄十分信重, 說是垂簾聽政, 其實不過坐在簾子後面說一句“便依王先生之言”。他又與來寶達成聯合, 一內一外, 權傾一時。

    王先生性情嚴肅,在朝中多年的一言堂養成了他一股凌人之勢,出口之言容不得別人拒絕。他是李定宸的太傅,私底下面對皇帝的時候,也是教訓的口吻爲多。

    這四個人,就像四座大山,壓得李定宸喘不過氣。

    他明明是皇帝,但沒有一個人會問他的喜好、他的想法。甚至連他身邊的內侍,來寶都要每隔幾個月換一批,不許他有心腹之人。

    李定宸性情跳脫,從小被拘束着已是不耐,待得年紀漸長,越發覺得自己只是兩宮,來寶和王先生手中的傀儡,任由他們拉得團團轉,自然越發無法忍耐這樣的日子。

    而這一次採選秀女入宮,其實本身就是這種矛盾爆發的結果。

    去年年底,下頭有官員迎合上意,送了一頭老虎入宮。李定宸沒見識過這樣的新鮮,日日都要去看一遭,還命人在西苑修建虎房,結果興頭了兩三日,就爲這件事被參了好幾本,御史們說他這是“玩物喪志、驕奢逸樂”

    這下可不得了,王先生講課的時候訓了一回,來寶又抱着他的腿哭了一回先帝,回到後宮裏,還被叫到慈聖江太后的永和宮跪了半個時辰,還是趙太后勸了幾句,纔算了結。

    李定宸爲此臉色陰沉了好些天,下頭的小內侍爲了討他歡喜,便攛掇着他去西苑玩耍。哪知到了那裏,他才知道他們竟不知從哪裏弄了一羣宮女來唱戲歌舞。

    除卻每年年節時鐘鼓司那邊送上來的雅樂,平日裏李定宸是絕對不允許接觸這些的。他看得新鮮,一時忘了時辰,結果這件事就驚動了兩宮。

    如何雞飛狗跳一場大鬧不必再提,總之李定宸身邊的人又被換了一遭。而過了年,兩宮便遣人往內閣遞了旨意,要在今年採選良家女子入宮,讓皇帝大婚。

    李定宸是直到昭告天下的明旨都發了,才知道這件事的。

    他這皇帝當得憋屈,可想而知心中是多麼不痛快。秀女們入宮之後他也不聞不問,直到萬年宮幾次派人催請,纔不情不願的去了一趟,卻也並不熱絡。

    所以越羅想得沒錯,李定宸這會兒心思都還是擰着的,的確對這些入宮的女子沒什麼好感,甚至不想多看一眼,用這種幼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他是想立後的。

    雖然李定宸是本朝第一位幼帝,此前並沒有例子可循,好在史書之上,這樣的情形也不鮮見。最正常的處理方式,就是在小皇帝成人之後,兩宮撤簾,皇帝親政。

    而這個成人的標準,各朝各代不一。雖然主要是看小皇帝自己有幾分能耐,輔政大臣又是否甘心還政,但有個硬性指標是沒錯的,那就是皇帝要先大婚立後。

    所以在被四座大山壓迫着的日子裏,李定宸唯一的盼頭就是趕快長大,到可以娶親的年紀,大婚親政

    爲此,即便是要稍微忍受一下那些他沒什麼好感的少女,也未嘗不可。

    至於趙太后所想的,因爲兩次喫過越羅遞的東西就會對她印象深刻,那隻能說是個很美好的誤會,畢竟李定宸身爲皇帝,身邊這些小事都是有人服侍的。且說是越羅遞給他,實際上還是殿中省奉御接過去,辨嘗之後方可轉呈皇帝。

    不論如何,當兩宮那邊定了名字,禮部將名單擬好送到太平宮,李定宸翻看之後,還是十分鄭重的記住了越羅這個名字。

    對他而言,這個人是一種象徵,不需要有具體的形象,但通過她,自己能夠獲得一些東西。李定宸沉思片刻,沒有看內閣票擬,提筆在後面寫上自己的批覆,令內常侍加蓋大印。

    這封奏摺發還下去,頓時又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皇帝御筆硃批:隻立後,不立妃。

    這就讓禮部的官員十分爲難了。幾位秀女能留到此時,無論是他們家中,還是朝堂之上都已經有了準備,端看哪一位能登上那個位置罷了。對他們而言,要爭的部分早就已經結束了。最後留下的四位秀女分別來自四京,其中多番角力,不必多言。

    剩下的立誰爲皇后,則是留給兩宮和皇帝的權力。正常而言,先立皇后,過幾個月再冊妃,都是很正常的事。畢竟嫡長不可輕忽。但像皇帝這樣,直接說明不立妃的,尚屬頭一回。

    當然,大秦立國一百五十餘年,這其實還是頭一遭爲君王採選皇后,餘者都是在爲皇子或太子時便已納妃。

    真要駁斥皇帝違禮,好像也說不太過去。便是民間也少有妻妾一起納的,那不是結親,是結仇。即便到了天家,規矩不同,但人情是相同的。皇帝敬重皇后,不納妃妾,說起來是社稷之福。

    再說帝王尚且年幼,今年倉促採選秀女入宮,雖未明言,但宮中沒有祕密,大臣們誰不知道這是兩宮怕他被那些不正經的東西引誘,移了性情若是身邊妃嬪女子太多,反倒並非好事。就算要爲皇室開枝散葉,綿延國嗣,也不急於這一時。

    如此這般說來,竟沒有理由反駁他這一道批覆。

    禮部幾位官員一合計,只好去找了首相王先生。王先生又將這個消息送入內宮,令兩宮太后得知。

    李定宸被叫到永和宮時,心裏早有準備,所以並不意外,腳步沉穩,態度從容。江太后卻是氣壞了,一見了他,便厲聲喝道,“你給本宮跪下”

    李定宸這些年在永和宮跪得着實不少,連時常跪的那塊地板都能認出來了。他輕車熟路往地上一跪,口中道,“母后息怒。”

    江太后同樣熟門熟路,就着這件事訓斥了將近一刻鐘,這才擰着眉道,“我看你是年紀大了,心也大了,由不得我們管束着你了,是不是”

    到底是親母子,這一句話卻把李定宸的心思說足了十成。可惜即便猜中了,江太后也並不在意,“四位秀女都是千挑萬選才留下的,我和你趙娘娘都十分滿意,你一句不立妃,又將如何安置她們”

    “按規矩,未中選的秀女,由官府發送還家。”李定宸道,“兒子遣人問過了,能入宮待選的秀女,回家之後親事非但不會受影響,反而更容易說成,母后不必擔憂。”

    江太后都叫他氣笑了,指着他的鼻子道,“到底招了,你這主意只怕打了不止一日。也罷,王先生令人傳話,也說此事不幹大局,既是你自己的主意,我也不管了。只是你既然看重越氏,往後便多多與她親近,早日誕下皇嗣,穩固國本纔是正經可記住了”

    本來按照江太后和趙太后的打算,另外三位秀女留下,只怕也要在宮裏多住上一二年,等皇后那邊地位穩固,最好是有孕了,才能去侍奉皇帝。既如此,三年後再選也是一樣。這麼一想,也就不強求了。

    李定宸給江太后磕了頭,走出永和宮時心情十分不錯。

    那個越羅的確是個福星。這是他從小到大那麼多年來,頭一遭在生母面前爭取一件事成功。此前就算是想要將自己最喜歡的小寬子留下,也都被無情否決了。

    衆所周知,禮儀之爭雖然看似無傷大雅,其實卻是最難以得出結果的,因爲古今禮儀卷帙浩繁,禮部的老先生們窮究典籍,一吵起來都是引經據典有理有據,誰也無法說服誰。

    這種爭執甚至很快蔓延到了朝堂上,適逢最近天下太平,朝中無事,朝會就成了最好的戰場。

    李定宸滿心以爲皇后人選定下之後,剩下的就是走流程了。頭一回見到禮部兩位老大人在朝堂上吵得臉紅脖子粗,而且還牽扯了越來越多的官員進去,不由大驚失色,完全不能理解就一個皇后禮服上的圖案,爲什麼也能吵成這樣。

    等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幾次,他也就淡定了。但這樣吵下去總不是辦法,李定宸想來想去,靈光一閃,頭一回在朝堂上真心實意的說出了這句話,“王先生怎麼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