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長安風 >第十四章 請戰
    開元年間,大唐還未經過安史之亂的荼毒內耗,國力尤昌,兵鋒尤盛,上至皇帝宰相,下至販夫走卒,最不怕的就是異族的入侵。

    朝中上下,不管是保守的,還是激進的;不管是希望戰爭的,還是希望和平的,眼下的策略都是一樣的先打了再。

    開元年間大唐外戰勝多負少,無論主戰還是主和都得等到擊退了吐蕃的進攻再爭,大唐絕不在別國的威脅下談判。

    “誠如諸卿所言,吐蕃賊人狼子野心,貪得無厭,對我大唐劍南、隴右早有覬覦,朕早欲遣兵而擊之。只是三軍既出,不可無帥,衆卿以爲何人可以掛帥”待到衆臣爭論了片刻,李隆基終於壓了壓手,提出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唐人尚武,皇帝李隆基又極重邊功,銳意進取,所以朝堂之中宿將無數,能夠掛帥之人自然不在少數。

    不過可以掛帥之人雖多,但朝中也是黨派林立,涇渭分明,想要找出一個叫各方都滿意的人選卻是難上加難。

    兵部主掌兵事,對朝堂內外的將帥也最爲熟悉,兵部侍郎盧煥當先建言道:“啓稟陛下,臣以爲劍南節度副使章仇兼瓊嘗爲劍南防禦使,熟悉劍南軍務,性情沉穩,頗有軍略,可以爲帥。”

    章仇兼瓊本是京官,曾爲尚書省主客員外郎,與盧煥相交莫逆,開元年間外調劍南爲官,起舉薦主帥,盧煥自然就想起了舊識好友。

    更何況章仇兼瓊乃武臣出身,自幼習讀軍略,熟知攻戰之策,掛帥出征卻是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章仇兼瓊在朝中根基淺薄,又無靠山依靠,掛帥立功這等好事又怎麼會落到他的身上。

    慶王黨羽,太常少卿張芳手持芴板,出列道:“劍南節度副使章仇兼瓊雖有軍略,但卻無統兵爲帥的經驗,貿然委任恐怕不妥,臣舉薦河西節度使夫蒙靈察爲帥。夫蒙將軍乃軍中宿將,精通軍事,若是夫蒙將軍掛帥一定可以一戰而平。”

    夫蒙靈察是慶王黨中唯一的一個節度使,也是最能拿得出手的大將,若是夫蒙靈察能在此戰中立功,那他便極有機會進京擔任一部首官,這對李琮的幫助可不是一星半點。

    不過其他人又豈會看着這個機會落入慶王黨的手中,右相李林甫朝着相黨心腹,御史中丞楊慎矜悄悄打了一個眼色。

    楊慎矜立刻心領神會,當即出言諫道:“臣以爲不可,夫蒙將軍身兼河西節度使重任,需防備吐蕃、突厥入侵,實在不宜輕易調動,臣以爲安西副都護程千里爲人勇烈,履建軍功,可以爲帥。”

    李林甫除了右相,還身兼吏部尚書,遙領安西節度使,安西副都護程千里是誰的門人自然不言自明。

    方纔衆人所言都是朝野內外識懂軍事的武臣,乍一看去都合適,細細想來卻又卻又都不合適。

    章仇兼瓊苦無根基,衆人信之不過;夫蒙靈察遠在河西,不能輕易調動;程千里雖有才幹,但位份不足,實在難以服衆,衆人商討再三,卻也沒有一個能讓李隆基滿意,又能讓衆人認可的人選。<b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r >

    此戰主帥之位事關李瑁未來幾年的規劃,李瑁志在必得。李瑁將眼前的局勢看在眼裏,在心中默默地盤算着。

    就在他準備親子請纓的時候,太子少保崔琳忽然出列道:“啓稟陛下,衆人同僚所薦人選各有千秋,均有優劣,老臣有一人選或爲最佳。”

    “哦來聽聽。”崔琳的話一下子挑起了包括李隆基、李瑁在內所有人興趣。

    崔琳官拜太子少保,。乃正兒八經,根正苗紅的太子門人,他的嘴裏難道還能出別的花樣李瑁心中打定主意,無論崔琳出誰的名字,自己都要爭上一爭。

    崔琳手持芴板,正了正衣冠,緩緩道:“諸位同僚豈不聞在其位,謀其政之言劍南節度使、益州大都督壽王殿下在此,難道還有比壽王更合適的人選嗎更何況壽王在春宴上有詩言:西南永作金柱,不羨當年冠軍侯。壽王既有從軍報國之心,陛下何不從之。”

    崔琳之言一出,紫宸殿中一片安靜,照眼下看來,李瑁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皇子掛帥,本朝早有先例,李瑁貴爲親王,又身兼劍南節度使一職,無論是位份還是名望都足夠;其次李瑁獨立與朝中幾大黨派之外,李林甫、李亨、李琮三方相互制衡下,李瑁反而能夠爲衆人所接受;最後,李隆基有意扶持李瑁,李瑁若是能建立軍功李隆基自然樂見其成。

    至於統兵能力方面,不是還有劍南節度副使章仇兼瓊嘛。

    李隆基微微點了點頭,向李瑁問道:“瑁兒意下如何可願前往”

    對於這個機會李瑁早已期盼了許久,李瑁當即拜道:“兒臣既爲劍南節度使,統兵出征,守衛劍南便是兒臣分內之事,兒臣願爲父皇分憂。”

    “好”

    李隆基撫掌輕讚了一聲,接着問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冊封壽王爲出征主帥,至於副帥及其他人衆崔卿可有人選”

    崔琳回道:“啓稟陛下,監察御史房渭乃是蜀人,熟知劍南民情,可謂隨軍書記。左金吾中郎將馬璘乃將門之後,武藝高強,爲人忠勇,可爲隨軍親衛統領,護衛壽王安全,至於副帥人選,還是以章仇兼瓊爲宜。”

    房煥之此人名聲不大,李瑁也不曾聽聞,也不關注。但馬璘的名字,李瑁卻是知道的。

    馬璘字仁杰,中唐名將,乃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官至北庭節度使、尚書左僕射,爵封扶風郡王。

    馬璘在在安史之亂中出力甚多,善用精騎,能以少擊多,曾以百騎破敵五千,就連李光弼也曾感嘆:“吾用兵三十年,未見以少擊衆,有雄捷如馬將軍者。”

    能得馬璘輔佐,他的劍南之行有多了一份勝算。

    李隆基聽了崔琳的話,也點頭同意道:“便依崔卿所奏。”

    備註:

    1:開元十八年李亨曾以忠王,河北道元帥之職統兵討伐契丹。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