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長安風 >第四十一章 加封
    韓朝宗脫出而出地回道:“臣以爲刑部尚書李適之在公克勤,嘉貞近名,朝野內外讚譽頗多,可爲左相。”

    李適之乃太宗皇帝廢太子李承乾的親孫,和李林甫一樣同爲李唐宗室,頗有才幹,在刑部尚書任上卻是做了不少事情。

    李隆基有心挑撥李林甫和李亨相鬥,樂得看見親近太子的李適之擔任左相。於是點了點頭回道:“李愛卿治政寬和,功績頗多,確實堪爲左相,衆卿以爲如何”

    李隆基表面上是詢問衆人的意見,實際上心裏已經否決了姚奕,認可了李適之。李林甫何等機警,最擅長的就是順風使舵,縱然他心裏再不願也不會公然和李隆基唱反調。而李琮的慶王黨中又沒有拿得出手的合適人選,沒有必要爲此惹了皇帝不快,於是也閉嘴不言,算是同意了下來。

    李隆基見殿中一片沉靜,於是宣佈道:“既然衆卿並無異議,那左相一職便由李愛卿擔任,即日起李愛卿卸去刑部尚書之職,任職左相兼兵部尚書。門下省即刻起詔。”

    “臣李適之謝陛下隆恩。”新任左相李適之大步走了出來,躬身跪拜,激動地回道。刑部尚書和左相看似只有一步之遙,但實際上卻如隔塹,跨過了這一步,從此他李適之也是大唐朝堂中最頂尖的大人物了。

    而與李適之同樣高興的還有太子李亨,李適之雖然不是太子黨人,但他和李亨、韋堅、皇甫惟明等太子黨人關係極好,有了李適之擔任左相,他在朝堂中勢力的發展也就方便了許多。

    左相之位已定,此次朝議中最大的利益已經被太子黨分得,其次的便就是李適之留下的官位,刑部尚書一職了。

    刑部尚書乃刑部主官,掌管整個大唐的刑獄訴訟,權力極大,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其中又以在朝中勢力相對單薄的李琮爲最。

    左相一職慶王李琮手中沒有拿得出手的人物,故而沒有相爭,但對於刑部尚書之位李琮卻是志在必得的。

    李林甫官拜右相,兼任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又都是他的黨羽,兵部尚書方纔又給了與太子李亨一向交好的李適之,工部陳希烈雖然各不相幫,但卻是一株牆頭草,風吹兩邊倒。

    可以,朝廷六部之中沒有一處是李琮的勢力範圍,所以李琮對於李適之升任後留下的刑部尚書之位已是垂涎已久。

    大理寺卿裴敦復爲官近二十載,熟悉刑訴,又與李琮走地很近,自然就成了李琮最爲中意的刑部尚書人選,爲此,李琮還送出了許多珍貴古玩,希望高力士在李隆基的面前多多美言。

    不過人算不如算,李琮還沒來得及展開他的佈置,一封自劍南而來的戰報便打亂了他的步子。

    “啓稟陛下,自劍南來的急報,請陛下御覽。”一個身着朱袍的御前太監跪倒在地,恭敬地呈上了一封插着三根羽毛的急件。

    信上插羽名之羽檄,自古有之。隨着羽毛數量的不同,緊急的程度也不同,三根羽毛便是最高級別的了。

    高力士見了這封信件,連忙走下丹犀,從御前太監手中接了過來,奉到了李隆基的手邊。

    李瑁出征已經兩月,此時傳來急件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唐軍戰勝,李瑁派人前來報捷;要麼是戰事不利,李瑁上書請援。此次李隆基派遣李瑁督軍,對於李瑁的看重已經不言而喻,所以這信件中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對以後的朝堂產生極大的影響。

    &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nbsp;只是不知怎的,李琮看着李隆基手中的信件心裏卻咯噔地跳了一下,感覺莫名的慌張。

    李隆基從高力士手中接過信件,立刻拆開了信件,快速地閱覽了起來。

    “父皇恭安,兒臣李瑁謹奏:蒙父皇信任,授兒臣劍南節度使之職,總督劍南軍政。自兩月前,兒臣奉命遠征,兒臣自知愚鈍,恐負父皇重託,夙興夜寐,不敢輕矣......”

    李隆基逐字逐句地看着,起初表情還算尋常,但隨着慢慢看到了後面,看到李瑁輕騎繞後,火燒軍糧,在看到擊退莽布支,重奪安戎城,臉上的笑意越發地濃重了。

    “我兒壯哉,一身是膽,親率兩百精騎火燒吐蕃軍糧,一舉擊潰吐蕃二十萬大軍,重奪安戎城,真乃我李家麒麟兒。”李隆基手中揚着書信,志得意滿地對衆位朝臣笑道。

    李隆基之言一出,朝堂中立刻炸開了鍋。

    以少勝多不,還親自率軍燒了吐蕃的糧草,一舉擊潰吐蕃二十萬大軍,收復了丟失近百年的安戎城,單論戰績而言,這已經是近年來大唐外戰的最好成績了。有兒如此,也難怪李隆基會這般得意了。

    方纔還志得意滿的李亨臉上頓時憋得一片赤紅。他纔是太子,纔是最應該繼承李隆基帝位的人,李隆基在衆臣面前這般誇耀李瑁,李亨的心裏臉上如何能過地去

    不過此時,無論和李瑁關係如何,心裏是願意不願意,衆人都出言恭賀了起來:“陛下聖明,壽王勇武,吐蕃蠻夷之國也敢捋我大唐虎威,實乃自取滅亡。”

    李隆基一向最重邊功,此次李瑁地勝利着實爲他大大長了臉,李隆基將信件交於高力士之手,吩咐道:“爲記我朝大勝,即可改安戎城爲平戎城。大將軍,將此捷報交於衆臣之手,相互傳閱。”

    “諾。”高力士接過信件,走下了丹犀。

    信件在衆臣手中傳閱,衆人心裏心思不一,其中最爲激動的就要數衛尉卿楊洄了。

    衛尉卿掌管衛尉寺,乃九卿之一,主掌大唐軍器儀仗、甲冑兵械,權責頗大。不過這楊洄除了衛尉卿一職外,還有一個更加引人注目的身份: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李淑的駙馬。

    楊洄因爲咸宜公主的原因,一直在爲武惠妃還有李瑁效力,早些年間還未武惠妃設計陷害了前太子李瑛等人。

    可以,楊洄算得上是根正苗紅的壽王黨了。

    待到衆人傳閱完畢,楊洄即刻出列道:“啓稟陛下,臣以爲壽王擊退吐蕃,收復安戎,揚我大唐國威,理當重賞。”

    李隆基本就有心培養李瑁制衡李亨,楊洄的話正中他的下懷。

    李隆基點了點頭,高聲道:“壽王率劍南上下大敗吐蕃,於國有功,傳朕旨意:授壽王上柱國之銜,封爲左武衛大將軍,加封地三千戶,照領劍南節度使之職,賞銀萬兩;封章仇兼瓊刑部尚書,加殿中監,賜金魚袋,賞錦緞一千匹;封馬璘左武衛將軍,加正四品宣威將軍銜,協助壽王治理左武衛軍務;封武彥平秦州都督,加正五品寧遠將軍,掌秦州軍事;有番將翟都局棄暗投明,降我大唐,協壽王火燒軍糧,封歸義侯,食邑三百戶。其餘一應人等冊封均按壽王之意照準。”

    捷報入京,慶王原本志在必得刑部尚書也旁落他人,落到了章仇兼瓊的手中。

    聽着李隆基的旨意,李琮的眼中滿是厚重的陰翳,寫滿了不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