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仙在大明 >第270章、本地帶路黨來了
    與在國內不受待見,受壓迫不同。三寸人間 .yanqingshu.相對於東南亞來說,這些有化的“高素質人才”正是他們所必需的,他們要建立完善的各級政府,要建立統治制度,要做教育事業,那離不開這些“高素質人才”,宛如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海歸和外國專家一樣受歡迎,很喫香。所以暹羅王更願意把自己的擔憂說給華人官員聽,而不是東瀛人。

    林遙祝是做的官最高的一個,相當於華人在暹羅的領袖。

    他聽了暹羅王的擔憂,自己也覺得有些害怕,畢竟原王朝對待他們這些離開故鄉到外國生活的華人的態度都不怎麼好,覺得他們背井離鄉不爲人子,至於日本人,他可不在乎,他現在開始在乎自己和在暹羅的華人的處境了。

    於是他提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王,不如我們寫一封信派人交給十三皇子殿下,提前詢問一下十三皇子殿下的意見,如果十三皇子殿下氣惱我們的詐欺。我們道歉可以了,天朝是不會抓着不放的。”

    暹羅王一聽覺得可行,把這件事情交給了林遙祝。

    然而林遙祝要說的可遠遠不止這些日本人的事情,他更關心的是國內如何看待他們這些人。

    對於這些離開故鄉去海外生活的子民,原王朝的態度一直都是鮮明的,因爲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商人,或者是活不下去的失地農民,去國外生活了也不會給他們提供稅收,大明雖然不阻止民衆赴南洋生活,但是士人階層對他們是毫不同情的,這種不同情的態度自始至終都十分明確。

    他們認爲商人本來是四民之末,注重利益,輕視情誼和道理,所以這樣的人是死了也活該,誰讓你們非要離開家鄉跑到那些地方去的?不去不死不了了?你想走,我不管你,但是出了事情,你也別指望我救你。

    這是他們的普遍態度。

    這樣的態度不是大明纔有的,而是隨着儒學的建立,而成爲一個普遍的觀念。這觀念也影響了很多人,大家普遍認爲這些遠赴海外的人是自絕於原。

    所以到了萬曆末年的西班牙人屠殺南洋華人的事件發生之後,萬曆帝大怒要求出兵征討,而朝臣卻以國庫空虛和海外華人自絕生路不屬於大明子民爲理由駁回了皇帝的意見。

    你也不給原王朝繳稅,還指望原王朝來救你?民間輿論方面,他們也不佔優勢,屬於被拋棄的海外孤兒一類的人,母國的這種態度和傳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環境,現在大明打敗了蒙古人,原虎聲威再起,他們尚且還能狐假虎威,可是等到了近代開始,滿清已經不能提供足夠的聲威,那個時代的海外華人的日子才叫一個悽慘。

    但是究其根本,在極其注重鄉土情結,“父母在,不遠遊”的儒學教育下,除了商人,如果出現了背井離鄉遠赴海外討生存的人,那一定是在國內活不下去了纔會這樣做,土地被兼併了,財產被黑掉了,連飯都喫不,那還能怎麼辦呢?爲了活命,只能去海外討生活了,究其根本,還是國內出了問題,逼得他們離開了家鄉。

    但是儒生們根本看不見這些,因爲害同胞活不下去的主要幕後黑手是他們自己。在這個時代,原是天朝國,國民普遍是看不起那些長着紅毛穿着裙子的“夷人”的,能讓他們離開家鄉遠赴“四夷之地”的理由,除了活命,也只有活命了。

    只是願意關懷他們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哪怕是帝王有心關懷,也會受朝廷下制止。

    像林遙祝這一類的海商子弟在國外生活和做官的不在少數,大明周邊的藩屬國內,這樣的人也不少,這些海商子弟讀過書,會寫字,會做算術,有經商的經驗,能力絕對夠用,而且從宋開始,原王朝出身的金字招牌宛如如今的世界頂尖大學學位,讓他們在藩屬國政府內較喫香。

    更別說大明剛剛掀翻了蒙古人,而且逮住蒙古人不斷暴揍,再次向周邊的國家展示了自己的肌肉,證明了原的強大。甚至有藩屬國直接喊出了“胡人無百年之運”。

    本身的實力,再加小弟的吶喊宣傳,無論是藩屬國還是體系之外的,都對大明多了一份敬畏,像是後世老美,哪怕不慫他,也會重視老美來的專家。無論是工資還是待遇,都要高過本國人。

    朱桂在忠義城城主府接到了林遙祝派來的信使送來的信件,既然是叫“忠義”,哪怕是做個樣子,這裏最好的建築也必須給朱桂住。只不過朱桂沒想到會有本地人給自己寫信,打開來一看,便忍不住的笑了出來。

    此時正巧朱能來向朱桂討主意。他是位傾向自家人接管城防的,對越人他是信不過的。但是他的兩個副手明確反對。他找胡廉商量,以胡廉的老油條,也是沒戲。

    至於兩個川將,直接讓他向朱桂討命令。只要王爺下令,哪怕是屠城,他也幹。

    一進門,看見朱桂對着一封書信笑得正歡,便饒有興趣的開口問道:“殿下可是有什麼好事?”

    朱桂擡頭看到朱能,搖了搖頭笑道:“是件好事,將軍可要猜猜這是誰送來的信?”

    朱能搖了搖頭:“殿下,我是個粗人,這從哪猜的起?殿下還是直接說是了。”

    與朱桂相處的久了,朱能他們都知道朱桂不是一個高高在的皇子,他很願意平等待人。而這一點,卻是軍人最喜歡。

    自古以來,與軍士打成一片的統帥更容易獲得士兵的喜愛與效死。

    “說來也怪,是一個叫林遙祝的人送來的。”

    朱桂揚了揚手裏的書信。

    “林遙祝?那是何許人也?京城官員還是地方官員?”朱能回憶京與地方大員,能給十三皇子寫信的,只怕官位不低,但是會是哪個呢?

    “哈哈。他可不人,他是本地人,還是暹羅王的一名高級幕僚,按照大明的品級來算的話,得是二品官。”

    “二品?林遙祝?”朱能皺了皺眉頭,還是他身邊的侯保釋懷道:“莫不是那些沿海海商的後代在暹羅做了官?”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