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蠻荒後起之霸 >第33章 人神“定分”
    巨雲頭總把丱陵之失的罪過攬於其身,其實,丱陵之失的現實責任人是金罕兀。

    就“下界”而言,在丱陵之失前,金罕兀纔是丱陵的實際操控者。

    在丱陵,當時的金罕兀集軍事、行政、司法於一身,道、佛、儒、教、尊,莫有敢違金罕兀之諭的。

    巨雲頭受命於道佛淳鑑真人,輔佑金罕兀,但那只是“神”與“人”的黏連關係。人道是“蒼天不佑薄人命”,道理就是如此。

    “天人感應”不是一種傳說,而是一種理論,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理論體系。

    周易:“法象莫大乎天地。”

    易經雲:“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左傳言:“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

    素問氣交變大論曰:“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因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

    素問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應四時,上爲歲星其臭臊。”

    素問六節髒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爲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尚書洪範曰:“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曰晰,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暘若;曰豫,恆燠若;曰急,恆寒若;曰蒙,恆風若。”

    孔子曾說過這樣的話:“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

    孔子勸國君“正刑與德,以事上天。”

    孔子提出“畏天命”,認爲“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春秋公羊傳僖公十五年雲:“季姬歸於鄫。己卯,晦,震夷伯之廟。晦者何冥也。震之者何雷電擊夷伯之廟者也。夷伯者,曷爲者也季氏之孚也。季氏之孚則微者,其稱夷伯何大之也。曷爲大之天戒之,故大之也。何以書記異也。”

    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雲:“冬,蝝生。未有言蝝生者,此其言蝝生何蝝生不書,此何以書幸之也。幸之者何猶曰受之云爾。受之云爾者何上變古易常,應是而有天災,其諸則宜於此焉變矣。”

    漢書五行志曰:“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則乾、坤之陰陽,法洪範之咎徵,天人之道燦然著矣。”

    春秋繁露郊語:“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漢書董仲舒傳:“天者,羣物之祖也。”

    董仲舒應漢武帝之對策雲:“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及至後世,淫佚衰微,不能統理羣生,諸侯背畔,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盭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

    董仲舒認爲:“火幹木,蠻蟲早出,雷早行;土幹木,胎夭卵毈,鳥蟲多傷;金幹木,有兵;水乾木,春下霜。土幹火,則多雷;金幹火,革木夷;水乾火,夏雹;木幹火,則地動。金乾土,則傷五穀,有殃;水乾土,夏寒雨霜;木乾土,倮蟲不爲;火乾土,則大旱。水乾金,則魚不爲;木幹金,則草木再生;火幹金,則草木秋榮;土幹金,五穀不成。木幹水,冬蟄不藏;土幹水,則蟲蟄冬出;火幹水,則星墜;金幹水,則冬大寒。”

    春秋繁露陰陽義:“以類合之,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天地之符,陰陽之副,常設於身,身猶天也。天以終歲之數成人之身,故小節三百六十六,副日數也。大節十二分,副月數也。內有五藏,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乍視乍瞑,副晝夜也。乍剛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樂,副陰陽也。於其可數也,副數;不可數者,副類。皆當同而副天,一也。”

    春秋繁露爲人者天:“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性情有由天者矣。”

    漢書董仲舒傳:“臣聞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之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比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歸之,若歸父母,故天瑞應誠而至。淫佚衰微,不能統理羣生,上下不和,則陰陽繆戾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

    董仲舒不但認爲“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而且認爲天“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董仲舒還認爲“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

    董仲舒說:“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而萬物之美起;世亂而民乖,志癖而氣逆,則天地之化傷,氣生災害起。”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之生物也,以養人。”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

    靈樞邪客說:“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漢書董仲舒傳曰:“天人之徵,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質諸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今。”

    在丱陵之爭過程中,“下界”爭鬥的同時,其實“中界”、“上界”、“高界”,甚至“天界”,也都在爭鬥。

    “天界”並非不存。有道是:高不過天齊。

    玉皇大帝即居於“天界”。當然,玉皇大帝不可能自我爭鬥,但是玉皇大帝近側之靈並非不有爭鬥;要不,馭龍訣怎麼可能爲大靈所用。

    馭龍訣乃玉皇大帝宮中之物,與之配套的還有馭龍真經。

    神是神,人是人,各有“定分”。

    正因爲神與人交互影響,巨雲頭才爲丱陵之失而痛悔不已。

    本章完還在爲找不到的最新章節苦惱安利一個公衆號:rd444 或搜索 熱度網文 搜索的時候記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這裏有小姐姐幫你找書,陪你尬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