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唐技師 >第928章 取之有道
    李牧話都這樣說了,還能有人說不麼再者說來,確如李牧所言,對在場衆人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人皆言共襄盛舉,說明人就是喜歡湊熱鬧的,而且還是白紙黑字的刊印成書,如果自己的文章,能在上面佔據一席之地,那麼對個人的名聲來說,絕對是極大的臂助。

    李牧思索片刻,提筆寫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幾個大字。

    看到這個題目,所有人倒吸口冷氣。他們小心打量李牧的神色,猜不准他提了這樣一個題目,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是在意有所指嗎

    “諸位開始作文章吧。”李牧示意把他的題目懸掛起來,然後讓衆人回到各自的桌案後,開始作文章。沒人覺得李牧是亂搞的,作爲一個能殺出重圍,問鼎雙榜狀元的人,怎麼可能是瞎搞的

    見衆人都開始作文了,李牧又對身邊的盧儀等人道:“咱們也別閒着了,都也做篇文章,湊個熱鬧。”

    “我等獻醜了。”盧儀等人自然不敢推辭。

    李牧點點頭,換了一張乾淨的宣紙,不假思索的提筆就寫,也不知道是早就打好了腹稿,還是真的文思敏捷,不用思考。

    盧儀等人也趕忙坐下,緊張得手指都在發顫。雖然說,李牧稱這是切磋,但對他們來說卻實在是一次考試,關乎李牧對他們的看法。

    要是表達的觀點與李牧相悖,那以他的性格後果怎樣就毋庸贅述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常常被認爲是子曰的。但是實際上,這是出自於明代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原話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意思是,只要不坑害他人,用合乎道德、合乎法律的方法去取得錢財,愛財沒什麼不可以。貞潔的女人即使愛色,也要符合禮節的才接受,人人都有愛美之心,女人愛色也是正常的。

    有點勸人方的意思。

    但實際上,這些話雖然不是孔子說的,但是確實脫胎於孔子的言論。論語里仁篇中有一段,講述的便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其中說:“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簡單說,就是人人都想得到富貴,但如果不能通過正當途徑得來,君子是不能安享的。人人都想擺脫貧賤,但不能以正道脫貧的話,君子不會安然的。

    完美闡述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核心思想。

    孔子雖然闡述過觀點,但是對於道到底是什麼,他卻沒有給出解答。反而是他的學術繼承者荀子,給出了道的解釋。

    荀子榮辱篇:“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樸愨者常安利,蕩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樂易,危害者常憂險;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體也。”

    這是人之常情,對於把利看得重的人,別人是如何對待他的重利之人即便有所獲得,但已經失去信任,這就是“窮無路可走”,以後的路恐怕就走不通了,因爲大家都產生戒心了,這種人接近你,你會懷疑他的目的、會擔心被利用、會防範被拋棄,因此先利後義是行不通的,故而“窮着常制於人”。

    爲什麼“榮者常通”因爲榮者行義,“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爲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

    所謂義,就是做該做的事。那麼什麼是該做的事呢天下最該做的事情就是“爲民”,孟子中有:“民爲貴,君爲輕,社稷次之。”

    就算把一個國家給他也不能改變其操行,甚至於捨生取義,對於這樣的人,如果他有獲利,天下人誰會有意見如果有阻撓“榮者”的人,恐怕會被天下人唾罵吧這個道理在老子那裏就是:“善建者不拔”。一個建築不是因爲建得非常牢固所以不被毀損,是因爲沒有人希望去毀損,爲什麼沒有人有這願望因爲建設這個建築的人是有德之人

    先利後義則取之無道,先義後利則取之有道。

    盧儀思來想去,感覺這是李牧設下的陷阱,他給的題目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真正要表達的是,君子不能與百姓爭利。

    就是要讓門閥世家自覺地讓渡出利益來,杜絕巧取豪奪,不勞而獲的情況發生。

    盧儀越想越覺得自己猜對了,這樣才符合李牧的一貫做法嘛他是學養深厚的大儒,敲定了思路,很快便構思出一篇措辭嚴厲的文章出來。

    擱下筆來,盧儀輕輕揉着手腕,心說這次總能給侯爺留下個好印象了吧我都背叛自己的陣營,做一隻附和的舔狗了

    那廂間,李牧也寫完了文章,擡頭望向衆人,正好瞧見盧儀也擱下筆,正襟危坐看着自己。

    “寫完了”李牧淡淡問道。

    “寫完了。”盧儀輕笑一聲,爲表遊刃有餘,以及自己的想法早就與李牧不謀而合,更是說道:“本就是心中思慮之事,算是早早打了腹稿了吧。”

    “拿上來,本侯拜讀一下。”李牧微一招手。

    “是。”盧儀便將墨跡未乾的文章捧上大案,看到李牧也寫完了,也請求道:“不知可否也拜讀下侯爺的大作”

    “有何不可”李牧點點頭,拿起他的文章,示意他將自己的取走。

    兩人便在大案旁,一坐一立看起對方的文章來。

    李牧寫文章,自然不用考慮任何人的看法。他就着富與貴人之慾也入題,大大方方爲個人私慾辯護,他說“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

    他認爲自私心是人的本性,並且正是自私的本性,才使人追求上進。

    比如,農民正是爲了追求多生產糧食,滿足自己的食慾,才努力的勞作;工商階層正是爲了滿足自己私慾,才努力生產更多的產品;讀書人正是爲了滿足自己升官發財的私慾,才努力的讀書。

    由此,李牧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人慾既是天理的觀點,只有人有,才能愛財,取之有道還在其後,如果人連都沒有,就談及不到後面的事情了。

    他在文章中還說天盡世道以交,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也就是商業交易拔高到了合乎天理的層面。

    那麼作爲監管者,該如何的提倡商業活動呢李牧給出了答案,即至道無爲、至治無聲、至教無言。朝廷和官府只維持國家和平與社會安定即可,對社會的經濟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放心地讓每一個人按他自己的方式來行動的自由,那麼人們追逐財富,自由交易的天性,將建立起一個自發調節、和諧長久的社會經濟秩序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