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季汉长存 >第四百五十章 改变(上)
    杨彪这一年多的子并不好过,他是三公之首的太尉,但是随着权势中心渐渐转移向宛城朝廷,他这个太尉也就成了一个空头名号。或许在天下大部分人眼里,宛城那位袁太尉才是真正的太尉。

    当初迫于曹与刘宠的压力,也是不甘就此退往关中,杨彪选择了带着刘协继续留在雒阳,忍受着权势复一的衰落,一心期望着天下有变,能让他再有插手的余地。

    这一天等到了,宛城的那位君王遭到弑杀,刘宠和袁绍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那位袁太尉如今深陷扬州和豫州的乱局之中,侍奉着雒阳天子的杨太尉终于有了存在感。

    但这存在感是好是坏,却让老练的杨彪都有些茫然,陈王无暇顾及雒阳,北方的刘备却插手了进来。而面前这位的表态,则无疑说明了中原一部分人心所向,他所期望的天下有变,恐怕并非好事。

    陈纪,字元方,陈寔之子,颍川陈氏当家人,卫将军长史陈群之父,于去年五月被雒阳朝廷征辟为尚书,如今已是司空录尚书事,在雒阳朝廷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陈纪带着北方诸王与牧守将军的上表来寻他时,杨彪可谓是百味杂陈。一直以来最安分的刘备也终于露出了獠牙,封王对于宗室来说并不违制,而只要不违制,可作的余地就太大了。

    纯以功绩而论,刘备并不足以封王,再说汉家故事授王爵,一般也只会授予天子近亲,或是从旁支迁移子嗣承继无嗣的王统。

    但时代变了,二十万精锐大军,掌管着近千万人口,这份势力足以让天子让步,毕竟在这种况下,檀石槐都能封王,刘家宗室有何不可

    可这王国实在太大了,自前汉七国之乱后,汉廷封王便是慎之又慎,通过推恩令层层削藩,使得藩王的王国大多只有一郡之地,远不足以与中央对抗。

    而根据陈纪的暗示刘备却是要裂九郡为王,这国土甚至超过了汉朝开国之初的几大王国,如七国之乱时的领袖吴王刘濞,裂三郡五十三城为王。要说相提并论者,大约也只有裂一百三十城为王的楚王韩信。

    这不是正常王爵该有的封地,刘备的所图显然也不止这九郡,杨彪不想答应,但形势比人强。若只是势力倒也罢了,可连陈纪都站出来为刘备说话。在荀爽、袁隗纷纷离世后,这位现年六十二岁的老者是如今汝颖之地最德高望重之人,他的表态,在这个时代,称之为人心所向也不为过。

    “元方兄,不为汉臣”

    诛心之论,陈纪却不在意,笑道:“文先言重了,前汉是汉,后汉难道不是汉光武皇帝奉前汉元帝为皇考,以明汉统之延续,时隔百余年,再易世系也是天道循环啊。”

    杨彪嗤笑道:“自欺欺人之举”

    “终究好过以袁代刘,还是说文先不为汉臣,想向袁氏臣服”

    问题被抛了回来,杨彪倒是并不在意,如果陈元方会被这种诘难给困住,那也不配为陈寔之子了。

    比起这些从党锢时代熬过来的老家伙,杨彪还是嫩了许多。

    “若吾不做汉臣,此前便不会推动你们的计划实施不过刘玄德难道真的天命在本该被曹孟德阻挠,却恰恰撞上了兖州动乱,这一步成功迈出,未来几乎再无阻碍啊。”

    陈纪笑了笑,悠悠道:“犬子曾于书信中讲了一些卫将军之语,时来天地皆同力,文先以为如何”

    杨彪颔首道:“吾也无意否认这一点,兖州已经是囊中之物,在这场竞速之中,袁本初还是输给了刘玄德。恐怕他得到消息后会痛骂曹孟德无能吧,任谁也想不到,在中原举足轻重的兖州牧会栽在一场动乱之上。”

    “虽是偶然之事,但却未必无因。曹孟德苛待士人,自傲自矜又自卑,看似不在意自己的出,实则却很难释怀。因言诛士,古之暴君所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会众叛亲离倒也不足为奇。”

    “这不恰恰证明了他一心想将自己融入我们可兖州那些蠢货”杨彪的神有些霾,阉宦之后算什么问题只要曹一心站在士人这边,那就不用担心阉宦乱权之事再发生,可这些废物却一意孤行,拼了命的将曹推向对立面。

    陈纪倒是赞同的道:“虽然曹孟德的手段酷辣,但这些人也确有取祸之道,以出攻讦,实在非君子所为。”

    “事已至此,多说也是无益,但元方兄这般急切的站队还是让吾意想不到。刘玄德的未来还有不少波折,至少此次封王之后,他将不得不面对关中以及凉州的问题,河东郡的驻防也将牵扯他不少力量,也算利弊参半。陈氏作为中原大族,何必如此着急”

    陈纪蹙了蹙眉,喟然道:“因为天变了,陈氏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杨彪疑道:“天变了就算变易世系,至少几十年内,吾等的地位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新朝也要仰赖吾等,便如当年世祖皇帝一般,有何可虑之处”

    “汉家天下走到今,其责何在”

    “当然是阉宦”杨彪话没说完,便看见陈纪不悦的打断道:“此处仅你我二人,文先何必遮遮掩掩”

    杨彪咬了咬嘴唇,眉头紧蹙,沉声道:“虽有阉宦乱国,外戚专权,但吾等也确实脱不了干系。”

    “弘农杨氏,良田以万亩记,宾客数千,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下有多少百姓之骨当然,颍川陈氏也少不了这些,卫将军曾言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乃亡国之兆,文先认为魏王会作何想法”

    杨彪终于露出一抹惊色,喃喃道:“于魏王眼中,阉宦乱政、外戚专权是需要严防的前车之鉴,而吾等大族也未必不是亡国之因新朝初立,主强臣弱,正当扫一番,以为后世之基”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