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大明1551 >第183章 宁家庄
    这一带就是叫宁家庄,大半的地都是王府的地,当年宁思道的祖父是秀才,因此有两个身丁优免和三十亩地的免赋田,这才避免了自家田亩被王府强行兼并了去。

    王府再强势豪横,蛮不讲理,对读书人还是有几分尊重和优容。

    毕竟亲王府再强势,天下却是读书人帮着皇帝在治理,宗藩也知道对读书人尊敬一二。

    宁思道祖父中过秀才,但其后宁思道的父亲和他本人都没有再中秀才,家道也就因此败落下来。

    就算如此,好歹是有自己的几亩田,加上村塾收入,好歹也算小康之家。

    只是宁思道的亲事因此耽搁下来,原本是想二十之前中秀才再说亲,现在耽搁至二十二才是童生,可谓高不成,低不就了。

    母子二人说话间几个赤脚农人在水田边走过来,宁思道站起身来,给那些过来的人行礼。

    多半是叔伯辈,也有二堂兄宁思忠在内。

    各人神色间都有些疲惫,不过总体来说还是高兴为多。

    宁思忠对宁思道笑道:“五弟,我看你家的收成也是不错,怕是有三石?”

    宁思道笑道:“差不多是有,脱粒之后怕是不到九石,八石六斗左右罢。”

    “我们家也是差不多。”宁思忠羡慕道:“我家七亩水田差不多能落二十石多几斗,我们却是要交十三石给王府,只能落下七石粮,到十月还得交一次,我家摊的是丝,得拿十四石谷子换,这么算下来,能落下十二三石粮就是谢天谢地!”

    宁思道默算了一下,二大兄宁思忠家里是六口人,堂婶五十多且多病,做不了重活。

    还有侄儿侄女都还小,嫂子虽年青但也只是妇人,和婶娘一样只能做打下手的活。

    堂叔,二堂兄两人种的地是七亩水田和三亩菜田,十亩地的劳作没有耕牛只凭人力劳作起来已经是相当费力,是十分沉重的负担了。

    唐时每丁都会授给几十上百亩地,但那时耕作方式没有现在这般细致,大乱之后人口锐减,种地的人手不足,地多,人丁少,牧畜多的话,种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就是在给永业田的基础上,唐初时把大量精壮勇敢的男子编入府军,最少唐的一统之战,将领是出身北魏六镇形成的关陇军事贵族,普通的士兵就是来自关中的府军,也就是自耕农。

    唐初府军拥有大量田亩,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地主,他们要自备战马,准备好兵器铠甲和各种杂物在平时训练,战时在折冲校尉率领下归朝廷任命的大将军指挥。

    这样的军队组建模式来自于西魏宇文泰执掌幕府时期,当时的东魏占据中原州郡,实力超过占据长安的宇文幕府,成立军府,利用一切可以征调上战场的男子,用军府制度使家国一体,这才是西魏能支撑下来,并且灭北齐,杨坚代周后灭南陈,最终一统的最大原因所在。

    其后唐初也是以府军横扫天下,但只要田亩兼并一开始,府军制的基础便不复存在,从唐玄宗时大唐府军几乎就不复存在,而是以募兵和节度使为主了。

    一个老年男子,一个青壮,种地十亩,一年收获是十二三石粮,加上菜田收入也能抵十来石粮,加起来是二十二三石粮。

    风调雨顺的前提下能得到两千五六百斤粮,换成银子的话是十一二两左右。

    如果是荒年,这个收入会严重下降,最惨的时候可能是正常年景的一半甚至更少。

    遇到大荒年,就难免要借贷,甚至卖儿卖女了。

    而且六个人一天要吃饱最少是得十斤粮,放开肚皮吃一个月最少三石,这点收入还不够自家温饱。

    这个时代可没有高热量的零食,荤腥更是十天半月也吃不上一回,甚至连菜油也是相当昂贵,一般人是舍不得多放,甚至很多天都不吃一滴油。

    湖广的井盐要到清代才利用,现在是标准的缺盐贫盐区。

    盐要从两淮和四川运来,盐价很贵,一斤盐贵时要二十多文,便宜也要十二三文,若能买到六七文钱一斤的盐,那就是值得说好几年的好年头了。

    这导致很多人盐都吃不起,更不要说肉和油等高热量的饱腹食物。

    缺油,缺荤腥,缺盐,这导致人们的饭量都很大。

    壮年男子一顿饭吃三四斤跟玩儿似的,一天放开了吃,十来斤饭怕都能轻松下肚。

    可惜没有人能敢放开肚皮吃饭,壮年男子在耕作收获时要一天吃几斤饭,不然撑不下来,平时也就是配上野菜吃个半饱。

    自家能舍得杂粮养些鸡,或是养条狗年尾杀了吃肉,靠着江河的人家能捕鱼补充蛋白蛋,想要吃肉就得拿粮食来换。

    成化年间朝廷负担较小,朝廷正赋有常,杂税较少,百姓家里壮丁多的,种几十亩地一年能积攒几十石粮的,十天半月的就能吃一回肉。

    到嘉靖年间,杂税赋役负担极重,普通人家想吃回肉,大抵就是逢年过节,或是小孩过生日才舍得。

    若是灾年,或是家中有人生病,就得举债了。

    至于拿粮食换棉花,布匹,这些都是必要开销,但也是能省则省了。

    宁思道眼前的这位堂兄,便是穿着破烂的单衫短褐,黑灰色的原色夏布,没有染色,穿着多年后补丁叠补丁,虽是下田穿的衣服,其实这位二堂兄也是穿着多年,平时不去亲戚家走动时,也是穿着这衣裳。

    宁思道心中感慨的同时,看看自家衣袍,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夏天其实还好,穷人了不起穿个短衫或是干脆打赤膊,到了冬天和早春时,天气寒冷,衣衫单薄的穷人可是最为难捱。

    肚中饥饿,身上单薄,过冬和春荒时常有老人过世,实在是因为太冷太饿,饥寒交迫再得个伤风感冒,在后世不过是小病,在这时却很容易造成贫民百姓的死亡。

    “好在还算风调雨顺。”宁思道安慰族兄道:“王府过来人,二兄家里核查过了吗?”

    “查过了。”宁思忠笑道:“就是看种着王府几亩地,两季交多少粮和杂物,有没有田庄上的为难克扣加征田租……你没看李狗儿都慌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