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也只有遵循儿童生命成长之内在逻辑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构筑生命之美,张扬生命之力,完善学生生命之需。游戏精神带来的是儿童内在生命活力的自由舒展与释放,是对自由自主的原生活力的追求,是对成长的潜意识渴望,更是对儿童生命哲学的一种体认。游戏精神诠释了童年的生命哲学,张扬了自由生命的极致。班马认为:“‘游戏精神’并不止于‘玩’或‘顽’的儿童精神现象和行为,远不止于‘快乐’的儿童文学性质”,游戏“一贯强调儿童的身体扮演和精神扮演之中的由原始状态遗传和生物、社会关系而来的心理能量的释放与投射意义”。游戏精神的“顽”从隐含的思想内蕴来讲,是一种人格的张扬,一种自由天性的解放,表达的是潜隐的儿童生理和心理能量要求释放投射的愿望。黄进博士认为“游戏精神是生命本能得以充分展示和释放的精神”,是对童年本真生命的演示与挖掘,更是一种基于儿童本位、来自儿童自身生命精神的投射。儿童教育的本质就应是尊重儿童的存在方式,提供给他们作为独特群体自然展现自己生命的舞台,牵引着他们走向生命意义的探究。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是儿童教育的本质所在。作为一名曾经的小学教师、今日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来说,她随时都在关注着周围儿童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关注着他们的发展和进步,并试图努力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借以透视当代儿童生命的本相,对当代儿童原初生命做一尽情描绘。受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影响,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个性发展,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在贴近我国国情和关注生命教育理念的辉映下,杨红樱推崇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彰显出了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当今的儿童教育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用快乐教育书写童年自由愉悦的生命体验;用个性教育疏导童年摆脱束缚的生命反抗;用情感教育呵护期待成长的生命渴求;用博识教育构建博学多才的生命形式,是杨红樱文学创作精神的丰富内涵,也是杨红樱游戏精神视阈下关注生命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快乐教育:自由愉悦的生命体验

    一、快乐教育

    自由快乐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也是当下儿童本体生命精神的主要表现。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期的孩子好奇、好动,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其丰富,儿童无拘无束的天性在此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文学在孩子们面前呈现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游戏以及游戏精神为填补这个想象空间提供了最大的自由。自由是游戏精神的灵魂,游戏精神为童年的生命体验提供了一方快乐的平台,立于生命之本,出于儿童之心,儿童自由快乐的天性得以在这方舞台上尽情舒展。杨红樱坚持“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顺应儿童天性,体现儿童自主、自由的梦想,在创作中反映着儿童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传达着快乐教育的思想。

    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愉快的活动。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斯宾塞是最早提出快乐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一个学有兴趣、学得快乐的人,会对心智、脾气和健康等都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不快乐、厌学的人会在情感上出现胆怯、忧郁,甚至极易出现与教师、教育计划发生对立的可能。在他看来,教育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兴趣与满足总可以带来快乐”,“儿童只能在自由、安逸而快乐的情绪中,头脑才能吸取知识”。游戏精神是一种最富儿童精神特质的心理状态,其最基本的内涵是快乐。而快乐不仅仅是表情上的兴高采烈或形式上的热闹好玩,快乐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既包括认知的享受,又含有审美的愉悦和创造的成就感。如果要将教育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就要诉诸儿童在游戏中才有的那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快乐是个性精神生活充实的表现,没有乐观的精神态度,就不会有集体的生气勃勃的智力生活,也不可能产生追求新知的心理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快乐是儿童对自己的力量产生乐观和信心的源泉,是他们同周围世界建立多种多样的实质关系的前提,没有这种多种多样的关系,便不可能有精神的发展。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他曾告诫我们老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快乐教育的主旨,各种知识的习得可以靠传授、训练、告诫或灌输,但知识变为能力、智慧,特别是品德的养成,则更多依赖快乐情感和行为习性,快乐情感必然带来智能方面的较大发展。因此,以快乐为主要情感体验的教育是实现智育和德育完美统一的最有效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快乐教育理念是对人的主体的尊重,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二、寻找快乐的源泉

    马小跳去报名竞选超级市长时,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个叫王天骄的女孩,她是学校的大队长,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会下围棋和国际象旗,会毛笔书法和钢笔书法,会国画,会油画,还会英语,会计算机,还有几十本的证书、奖状……这是一个完美的女孩,但是不是一个拥有快乐、拥有童年的女孩呢?对证书和奖状的追逐能代表童年的幸福吗?“许多孩子告诉我,他们的童年不快乐”,杨红樱说,“沉重的课业,家长、老师、社会对孩子们的过高期望,“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等等,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孩子的身上”,“正是爱他们的大人们夺走了孩子们的快乐”。多才多艺的光环笼罩在王天骄的头上,但除去学习、除去考证,小小的人儿还能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真正快乐的时光?学习好、家庭条件又特别好的莫欣儿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幸福的孩子,然而有谁知道她在家庭中的心理感受?莫欣儿努力地让自己乖,因为不乖,爸爸妈妈就要分开,生活在害怕之中的孩子又应去哪儿寻找快乐的童年?社会发达了,进步了,孩子们的快乐却越来越少。没有快乐,灿烂的童年将暗淡无光,关心童年,首先要从关注孩子的快乐开始。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