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繼任者 >第536章 德國人的懺悔
    實話實說,德國的自然環境,與周邊國家沒什麼差異。可是德國土地神奇,先後誕生了許多享譽世界的名人。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尼采和鮑威爾。音樂奇才貝多芬、巴赫、舒曼、門德爾松。文學家歌德,詩人海涅等。

    不過,羣星璀璨、人才輩出的德國巴伐利亞邊境小城布勞瑙,也出生了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那就是希特勒。希特勒這個瘋狂的魔鬼,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禍害其它民族,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如何看待德意志民族,怎樣評價德國人,如何恰如其分地與德國人打交道,一直困惑着我。

    我知道,在德國製造的口碑後面,站着一羣勤勞踏實的敬業者,一批高科技業界的精英。我知道,德國人嚴謹、呆板、一絲不苟。我知道,德國家庭主婦日常烹飪,嚴格按照配方與比例,記時定量操作。

    我不知道,我們這次到德國來,能不能圓滿完成任務但出於對完成任務的期待和夢想,出於將來可能要跟包括克思曼先生在內的一些德國人打交道,這次來柏林,很希望進一步瞭解德國人。

    我們走進柏林波茨坦廣場,一個佔地1.9萬平方米,由大片長方形水泥牌墩組成的猶太人紀念碑,與周圍建築形成了巨大反差,這讓我非常驚訝。

    在我看來,世界上所有的紀念碑,都是追憶故人、緬懷功德的,德國人卻在自己首都,寸土寸金的中心位置,爲慘死在自己屠刀下的猶太人,建立起了一座紀念碑,這是舉世罕見的。

    更爲罕見的是,1970年12月7日,德國總理勃蘭特在對波蘭進行訪問,向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獻花圈時,突然雙膝跪倒在紀念碑下祈禱。祈禱上帝饒恕他們,祈禱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勃蘭特的驚世一跪,感動了成千上萬的波蘭人,讓全世界爲之動容。

    德國人敢於反思懺悔,公開誠懇道歉。二戰後,德國沒有否定自己發動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推卸自己的罪責,他們對納粹罪行進行了徹底反省。敢於把自己的罪行寫入小學教科書。敢於保留柏林附近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慕尼黑的達豪集中營,爲的就是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自己犯下的罪行。

    不僅如此,還成立紀念、責任和未來基金會,向波蘭等98個國家和地區的170萬名納粹勞工提供一次性賠償金,用實際行動支付各類賠款和賠償金約640億歐元。

    我眼前的柏林猶太人紀念碑,從外觀來看,紀念碑羣由2711根長短不一的灰色碑柱組成,從遠處望去,黑灰色的石碑如同一片波濤起伏的石林,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不穩定的、迷失方向的感覺。

    柏林猶太人紀念碑,佔地19,000平方米,在一個斜坡上以網格圖形排列。混凝土板長2.38米,寬0.95米,高度從0.2米到4.8米不等。

    柏林猶太人紀念碑,也是德國人的懺悔碑。人們在這裏看到的不僅是二戰中死去的猶太人,同時也看到,跪下一位總理,站起來一個心雄坦蕩、不逃避罪責、敢於擔當的德意志民族。

    到了柏林,永遠繞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柏林牆。勃蘭登堡門廣場的行車道上,今天依然可以看到柏林牆的遺痕。當年由東德建起的155公里的圍牆,現在還有一小段被作爲歷史保留着。

    “無論去西歐遊還是東歐旅行,都繞不開德國。到了德國,永遠繞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柏林牆。柏林牆是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的、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東西德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一等祕書喻顏說。

    “柏林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爲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爲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柏林牆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喻顏說。

    “年11月9日,東德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西德,柏林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東德正式決定拆除柏林牆。

    現在柏林牆原址上,擁有柏林牆遺址紀念公園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東邊畫廊。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牆上,創作了由不同主題繪畫組成的畫廊。”喻顏說。

    &nbs

    p;站在由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與東德工人黨主席昂納克的“兄弟之吻”這幅漫畫面前,很容易聯想到柏林牆的歷史。爲了讓東德人民回家看看,當年西德政府給每人提供100馬克。那一天有200萬東德人走進西德,他們看見了超市貨架上玲琅滿目的生活用品,同時也看到了西德人的幸福生活。

    於是,在年11月9日,數十萬民衆一起走向柏林牆,親手推倒了這堵割斷了民族血脈親情,橫在兩種制度體制分界線上的柏林牆。東西兩德最終統一。

    柏林牆的倒塌,無疑給世界作出了表率。但願朝鮮半島三八線、貝爾法斯特停火線、臺灣海峽、巴格達圍牆、塞浦路斯隔離牆等等,這些有形和無形的牆也能早一天打開隔閡,通向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知道,朝鮮半島的三八線,還有臺灣海峽這些有形、無形的牆依然存在着。只有德國人推倒堵在民族心坎上的厚牆,打開了幾十年的隔閡。這一次,德國人又以柏林猶太人紀念碑,爲全世界做出了榜樣,對全世界坦誠相見。

    阻礙人類彼此交往的屏障,大體分自然的、人爲的和心理的三種。從古到今,呈築高牆者,無外乎有三個基本目的:護衛、劃界、隔離。

    江河湖海,高山峻崎,這些均屬於自然屏障,都是神功天斧之作,自不必說。它們對人類並無敬意,更無厚此薄彼之分。倒是人類在利用它們爲自己服務:要麼憑藉天險禦敵,保家劃界隔離,更麼通過因地制宜將天塹變通途。

    在中華民族的一體化進程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屏障,一個是人爲的萬里長城,一個是天然的臺灣海峽。我們中國人一直以長城這座宏偉的建築爲驕傲,但它卻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最久遠的“隔離牆”,它的作用就是抵禦“外族”的入侵。

    但長城再高再長,也無法最終禁錮中華民族的發展,現今的神州大家庭,早就跨越了這道人爲的屏障,各民族之間也早已代代融通。同時,長城也並未能阻止“外族”的侵略。當年成吉思汗的大軍,曾橫掃長城內的中原大地。

    努爾哈赤的後代也曾五次經長城入塞,直逼明朝直隸、山東等地區,最後在明將吳三桂的內應下,從長城山海關入主中原。倭寇也曾把長城踩在腳下,並一度佔據了大半個中國。這真是,萬里長城永不倒,百年朝代如煙消。

    中國統一大業之所以至今未果,其真正的原因,應該不是波濤洶涌的臺海。天然的屏障之所以成爲阻力,歸根結底還是政黨和集團的狹隘以及人心的不和。人心的障礙是最根本和最難逾越的。

    說到心理屏障,會讓我想起高牆隔離產生的心理效應,也就是錢鍾書先生所表達的“圍城現象”,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跑進去。在“柏林牆”這個回題上,雖說其它博弈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城內人”受惑於“城外景色”而形成的心理失衡,最終成爲東德乃至東歐和蘇聯人“突困出城”的最大動力。

    隔離越嚴密,高牆越難逾,人們對外面的風景就會越嚮往,雖然這種嚮往有時會被失望的現實敲碎,但憧憬這個心理過程,本身就會煥發出很強的行動力,這是人性使然。“柏

    林牆”的推倒,正是這個“行動力”的發力所致。

    在柏林馬恩廣場不遠處,我看到一座蘇聯解放柏林紀念碑,依然聳立着。因爲德國人懂得尊重歷史,認爲歷史雖然可以簡單地從視野中抹去,但抹去歷史記憶的方式,只會給後人留下盲區。透過這一座蘇聯解放紀念碑,我又看到德國人性格的另一面,那就是理性沉穩,尊重事實。

    “說實話,從巴黎、羅馬一路走到柏林,柏林看上去沒有巴黎的繁華與浪漫,柏林姑娘沒有法國女孩穿戴時尚,柏林也沒有羅馬古老與輝煌,柏林帥哥也不像意大利小子激情四射。”喻顏說。

    “但是,柏林這座城市總是大氣中蘊含低調。我覺得低調的柏林不適合爭奇鬥豔,遊客不宜走馬觀花。柏林就像一卷厚重的史書,只能細細地品讀。”喻顏說。

    “我在柏林生活多年,從總體來說,我眼中的德國人親切而高大,他們嚴謹準時、誠懇坦蕩、勤奮踏實。記得馬丁路德這樣說德國人,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就要毀滅,我今天依然要種下我的這一顆葡萄樹。”喻顏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