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世爭鋒 全文閱讀 >第1155章爭相拉攏
    迫不及待來拜訪的正是江西督軍陳光遠。

    陳光遠在各地的督軍之中,並不屬於那種高大威猛的形象,反而給人一種身材中等,卻帶着一點儒雅的味道。

    他也算是督軍之中的異類,明明是一個武夫,卻在長期的官僚生活之中,修煉成了一個搖扇子的白臉奸臣,這種修煉不是普通人能夠達到的,這不是要說這個人心思惡毒,做事不擇手段。而是一種性格和外貌上的脫離。

    主要是他在軍隊之中待的時間並不長,長期在馮國璋的身邊。當年馮國璋進京,接替被段祺瑞逼下臺的黎元洪,要不是他的職務和李純差距太大,擔任江蘇督軍就非他莫屬。說起來也奇怪,段祺瑞執政時期,長江防線是直系和中立派的佈防。

    長江三督就不說了,王佔元、馮國璋、李純,都是直系的骨幹實力派掌權人物;馮國璋更是直系的旗幟和領軍人物。自從馮國璋進京之後,變成了王佔元、李純和陳光遠三人,也是直系的骨幹。加上安徽的倪嗣沖雖說是皖系陣營內的人,但一直保持中立。

    因爲倪嗣沖的身份和資歷太過深厚,他是袁世凱署理山東時期的下屬,其父是袁世凱同僚,長期擔任袁世凱幕僚,倪家數代官宦人家,地方上的士族豪門。長期輔佐袁世凱培植實力,這些功績足夠讓他擁有和段祺瑞平起平坐的資本,自成一派的資深實力派。段祺瑞真要使喚他,連自己都沒有多少底氣。

    從身份上來說,陳光遠和曹錕的地位,確實有點倪嗣沖和段祺瑞的影子。

    段祺瑞不敢撤換倪嗣沖,原因很多,但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實力。

    可陳光遠不一樣,他沒有五萬安武軍,加上地方勢力的支持,倪嗣沖拉起十萬大軍也不是不可以。可陳光遠手下連三萬人都拉不起來,還是良莠不齊的二流軍隊。實力當然不能和倪嗣沖相媲美,曹錕想要撤換長江防線的心思一天比一天重,陳光遠的日子可想而知。

    不過,一個掌握地方生殺大權的軍政要員,想要離開自己的地盤,並不容易。

    最直接的威脅就是來自於政敵的威脅,刺殺,永遠是民國政客們最熱衷的競爭方式。

    好在北洋軍政府現階段還比較穩定,得益於曹錕這個人的性格更加熱衷於光宗耀祖,沒有段祺瑞時期那種掌握一切的偏執。陳光遠的出行安全並沒有太大的威脅。就算如此,十幾個人的保鏢是絕對少不了,軍艦這個真心沒有。

    不是陳光遠不想乘軍艦來上海,而是江西最大的軍用船隻小的讓人覺得磕磣。

    船上就兩挺機槍,陳光遠硬是要說軍艦,估計也沒人敢反駁,可問題是,把烏龜硬說成贔屓,就算名字高大上了不少,富貴逼人,可論起外貌來,根本不分伯仲好不好

    時值隆冬,這位離開了自己地盤的督軍大人,並沒有穿督軍禮服,也沒有像一些將軍出身的高級政要那樣喜歡穿德式軍裝,也不穿獵裝,反而穿着一套略顯淘汰的長衫,外面套着白狐內襯福藏青色的外底的坎肩,頭上的船帽蓬鬆的絨毛保暖絕佳,看着應該是雜色的狐皮。進門之後,陳光遠臉上勉爲其難的笑容,尷尬,卻帶着仇怨的無辜。

    “陳先生。”

    “王先生。”

    這兩位在民國南方跺跺腳都要顫三顫的大人物,在見面的那一刻,彷彿像是在大學校園裏碰到的新派教授。稱呼上的改變讓他們都有種心態上的輕鬆和喜悅。

    原來,陳光遠是準備叫王學謙王老弟的,這種稱呼不偏不理,也不會給陳光遠刻意獻媚的感覺。

    而王學謙呢

    大帥。

    叫一位在南方主政一方數年的軍政大臣一聲大帥,可謂名至實歸。

    兩個都是統帥一方,戴甲數萬的大人物,卻在見面的那一刻,文縐縐的像是兩個書生。要是王學謙還說得過去,畢竟他是讀書人,就連民國最挑剔的報刊評論家都無法忽視這個結果。

    這貨是學霸。

    可陳光遠呢你丫是當兵的出身好不好,別整天鬧的像是個鄉紳似的,這是不務正業。再說他的穿戴,也像是個不入流的鄉間土豪,後世有一部經典的戲劇叫林海雪原好吧,王學謙也覺得陳光遠似曾相識,原來根子在這兒。這位穿着座山雕的戲服,就來和他會面了。

    不過,陳光遠也是沒有辦法,他來上海不僅僅是和王學謙和談那麼簡單。

    從楊蔭人哪兒得到的消息,他發現贛軍的裝備其實很成問題。

    漢陽造容易卡殼就不說了,這是武器的設計問題,如果是德國士兵的話,問題不會這麼嚴重。德國士兵對武器的保養自覺性,簡直是世界的典範。可問題是民國的精銳陸軍還遠遠達不到德軍的這種程度,士兵們最關心的是伙食和軍餉。喫穿永遠是二十世紀華夏民族的頭等大事,這一點就算是王學謙也無法改變。

    “王先生。”可能是不太習慣這樣的稱呼,陳光遠開口的時候還有些磕磕絆絆,不過好在沒有太多的牴觸:“第十二師的軍事行動並不是江西一地能夠主導的,是上層的決定,不過還是很遺憾,給我們兩個友好的鄰居之間帶來了一些誤會。幸運的是,我們有機會化解這份誤會。”

    “這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誠意很重要。作爲南方防線的地方軍隊的指揮官,我們有必要,也有信心團結在一起”

    這種鬼話,連王學謙自己都不信的,可他就是說了出來。

    陳光遠自然不會說他在直系內部的尷尬處境,自從馮國璋過世之後,他就是去了政壇的最大依靠。原本以爲依附在直隸崛起的曹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結果似乎並沒有他預料的那麼準確。

    他和曹錕之間壓根就沒有舊情和說,曹錕雖然是一個控制慾並不強烈的上位者,他在總統的位子上,第一件事想的是老曹家的風水旺起來了,祖墳是不是要遷加上老來得子的男人,大部分都會有點神神叨叨。在後世這種情況不會發生,是女兒也是繼承人。

    但在民國,還是宗族社會,如果沒有兒子繼承,那麼曹錕將面臨死後他的財產將被宗親瓜分的局面。他的老婆,幾房姨太太徹底失去掌握財產,甚至落魄的困境。

    可曹錕竟然老來得子了,這讓他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要說曹錕不務正業,這是在民國衆所周知的。可他面臨的民國,並不是一個高度統一,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的政府,而是一個鬆散的,各地處於長期自治局面的混戰局勢。曹錕的不作爲,讓吳佩孚變得強勢起來。這位直系最有謀略的統帥兩次將張作霖弄得灰頭土臉,自然對解決東北矛盾自信過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