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陽令 >3重陽登高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距重陽節還有三天時間,重陽書院就開始放假了。降囊盛茱萸,登高飲菊花酒辟邪是重陽節的重要huo dong。重陽節又叫“孝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孝老敬老的重要體現。兒孫們陪着老人登高望遠,慶祝豐收,祭祀祖宗,趨除邪魔,乞求老人長命百歲,子孫興旺。

    李天一和夫人從書院回到李宅就忙開了,一邊陪母親說話,一邊準備過節的東西。採集茱萸,釀菊花酒,製作長壽糕,爲母親縫製新衣。

    9月9日天一亮,一家人在李天一帶領下,開始向重陽鎮北面的岡山進發。登岡山是重陽鄉親過節的重要習俗,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只要家中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這一天全家人一定會帶着老人登岡山,祭祖宗。否則,會被鄉親們認爲不孝。

    李家走在收了秋的田埂上,打扮得花枝招展姑娘們就像四隻花蝴蝶在廣闊的田野上翻飛起舞。

    “梅兒,別帶着i i到處亂跑,小心弄髒了新衣服”。

    “你們幾個姐姐看顧好弟弟,別讓他摔倒了”。

    李夫人提醒着四個撤歡跑的女兒們。她左手攙着丈夫李天一的胳膊,右手挎着裝滿飯菜的竹藍,按照重陽節風俗,今天全家人要在山上喫飯,天不黑不能回家。

    李天一揹着母親走了不到三裏地,額頭上就開始冒汗了,畢竟年近半百,不能像年輕的時候一樣,背上母親一口氣爬上岡山山頂。好在自己有了兒子李炟,再過些年,兒子就能替他背母親了。李天一望一眼身後的兒子,很是欣慰。他想今天一定要好好地祭祀祖宗,感謝上天,讓李家後繼有人,香火不斷。

    “李先生,上山啊”打招呼的是鎮上張木匠。

    “張永兄,身體好吧”李天一回復着。

    李天一一家來到山腳下,這裏已聚集許多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鄉親,歇一歇腳,開始登山。

    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到處都是登高的人們。人少的三四口人一家,人多的幾十口人一家,有揹着老人的,有用毛驢馱着老人的,還有的老人身子結實自己拄拐上攀。女人有的頭上插着茱萸,有的插着菊花。孩子們成羣結隊在山上瘋跑,此時北岡山上比過年還要熱鬧。

    李炟看着眼前的景象,他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前世,想念已漸漸年邁的父母,不覺背頌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炟睹物思人,睹景思親,心中不免傷感。但李家父母、奶奶、姐姐對自己血濃於水的親情,他又感到幸福和欣慰。再看看眼前,父親揹着奶奶,母親攙着父親,姐姐們歡快奔跑情景,又讓他心裏曖融融的。

    從此時起,李炟決定,忘記過去,做一個完完全全的李家兒郎,他不再是程楠,他是一個新的生命,他叫李炟,李家的宗脈需要他繼承,李家的家門廷需要他廣大,他要從這裏起航,開始屬於李炟,也是屬於李家的光榮與輝煌。

    一家人上到了山頂,找塊平坦的地方,單娘鋪上草蓆,讓奶奶季氏休息。李梅姐妹四人早早就跑上山,這會不知從什麼地方採了一些野菊花,跑過來插在母親頭上。單娘還專門爲奶奶和小李炟準備了棉墊子,鋪上後既保暖又舒服。

    李炟雖然是個男孩子,這個年齡正是雞飛狗跳的時候,但他好靜,上山後一直陪着奶奶坐在草蓆上,眼睛望着山路出神。他知道那條彎曲的盤山小路直通重陽鎮,但他還想知道,過了重陽鎮,更遠通到什麼地方

    “炟兒,陪爹爹去走走”。看一家人安頓好後,李天一叫上李炟去拜訪山上過節的親朋好友。重陽節是登高望遠,祭祀祈福的節日,也是好友鄉鄰互相走動,慰問祝賀的節日。

    李炟隨着父親首先來到了“神姑”三姑奶奶家所在的地方,只見三姑奶奶在地上堆起一個小土堆,土堆上插了三柱高香。煙霧繚繞中,三姑奶奶雙膝跪地,雙手合十,口中唸唸有詞,祈禱着什麼。除了祭天祭祖外,應該是禱告上天,讓自己的法力更強,卜算更靈吧。

    父親李天一和三姑奶奶的兒子敘了幾句家常話,看三姑奶奶正忙着,說了句“三姑,我這裏給您拜壽了”,就離開了。

    三姑奶奶五體投地,沒功夫搭理他們。

    往前走,是表叔孔家。孔家是大家族,二十多口人圍座在大青石板上,大表叔帶領三個弟弟和一幫子侄在給表老爺跪拜磕頭。等表叔他們拜過後,父親拉着李炟也磕了三個響頭,並說:“孔叔,小侄給您老磕頭了,祝您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孔家幾個子侄輩的連忙拉起李天一父子,說“當秀才的就是禮多”。

    同時,兩個小表嬸拿了爪子、麻糖讓李炟喫,並裝滿他胸前的兩個小布袋。

    孔老太爺問了李天一母親的身體情況,說了些天涼注意保暖,早睡早起的話,父子倆就起身告辭了。

    李炟跟着父親,按順序拜訪着。看得出父親很高興,他爲兒子感到自豪,這要在以住沒生李炟的時候,李天一的腰桿挺得沒有這麼直。

    呼拉拉,一羣孩子向西面跑去。李炟幾個姐姐跑過來,向父親說“王家開始演戲了,我們帶弟弟去看”。

    王家是重陽鎮第一家族,全家裏裏外外一百多口人。且世代爲官,當朝宰相王東陽正是王家老大。去年王母七十大壽,王東陽專門從洛陽派來歌女,爲喜歡聽戲的母親解悶。

    今年的重陽節,王母把這些歌女也帶上了岡山,一來好打發山上時光,更重要的是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重陽節的岡山上,地方名流、大戶豪門都來了。當然,也爲重陽的男女老少帶來了一份歡樂。

    戲臺選在一塊比較平坦的大石頭上,並鋪上了大紅地毯。戲臺右邊座了一排樂師,有彈琴的,有拉二胡的,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戲臺正前方中間偏左的地方,座的是王家男女老少,偏右部分給其他家族留出來,這是王老夫人的意思,王家雖然風光,但做事比較低調,鄉里鄉親的,要照顧到大家的感受,這也是王家百年不衰的原因。

    首先表演的是歌舞神話東海黃公。一羣歌女在臨時搭起的簡易戲臺上翩翩起舞,並有琴、箏、二胡、絲竹、笛子等樂器伴奏,載歌載舞,很是好看。

    接着表演“代面”。代面”是老人和孩子最喜歡看的演出。表演者一邊跳舞,一邊快速更換臉譜。剛纔還是紅臉的關公,一轉眼就變成黃臉的典韋了,再一轉身又成了白臉的曹操,當變成黑臉的張飛時,演員喳喳大叫。

    最後樂器演奏。上臺的是一位十歲左右的女孩子,手裏拿着一種很古老的樂器長簫。女孩演奏了一段廣陵散,空曠、悠遠的簫聲在藍天白雲的岡山上飄蕩,迴旋婉轉,如泣如訴,穿越時空,穿過歲月,來到李炟面前。像風、像霧、像雲,又像情。李炟聽得如醉如癡,不能自持。

    演奏的女孩,不是洛陽來的歌女,是王家大老爺王東陽方的小女兒王君君。

    王君君是當朝宰相王東陽的掌上明珠,一直養在重陽老宅。她秀雅絕俗,自有一股輕靈之氣,肌膚嬌嫩,美目流朌,小小年紀,就是一幅美人坯子。

    李炟完全被簫聲吸引住了,忘了自己是誰忘了這是什麼地方。他走上舞臺,很想再聽一曲。

    “誰家的孩子快點抱走”。王家下人的一聲吆喝,才把李炟驚醒。

    李梅跳上舞臺,去拉弟弟。

    這時,王家xiǎo jiě君君止住下人,問李炟:“你喜歡這簫你喜歡我吹的曲子”

    李炟使勁地點點頭。

    王君君xiǎo jiě略有猶豫,就把自己的古簫放到李炟的手裏。說:“拿着吧,我希望你能吹出更好聽的曲子”。

    這把簫可是父親在王君君過九歲生日的時候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也是她最愛的東西,平時都不讓別人碰一下。不知道什麼原因,當她看到李炟聽到簫聲後那癡迷的眼神,她覺得這個男孩更配這把古老的漢簫。同時,她相信自己和這個男孩一定會有某種交集,所以雖然不捨,她還是把簫送給了李炟。

    當李炟姐弟回到自家的地方時,母親單娘沒有說李炟不該要別人的東西,而是把幾個姐姐狠狠地罵了一通:“你們幾個當姐姐的也不照顧好弟弟,爲什麼讓他隨便就接人家的東西弟弟小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嗎”並讓李梅把簫還給王家。

    李炟死死抓住簫不放手。無奈,父親李天一說:“算了吧,趕明兒我們回王家一份厚禮就是了”。

    單娘白了丈夫一眼,也不再堅持送還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