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宋燕王 >第537章 回京覆命
    錢財快速流通,整個國家生產生活纔有活力,遠洋回易意義重大。

    陸游通過楊叢義的解釋,想明白一些道理,他的心結解開了,如釋重負。

    與此同時,他對朝廷政策制定的深意和政令運行規律也有了一些自己理解,對整個國家和社會也多了些瞭解,整個大宋如今面臨着什麼危險,他有了較爲清晰的感知。

    幾番深談之後,陸游的精神狀態明顯好轉,對回易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他認爲船隊從異域帶回來的東西,人人都覺得奇貨可居,在大宋高價出售,可以賺大錢,那麼運到西夏和金國,肯定也能賣出好價錢,或者直接跟他們交換,換一些大宋用金銀都買不到的東西,比如馬匹和牛羊。

    陸游的這個想法很好,楊叢義馬上開始考慮此事的可行性。

    大宋自從將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丟失,馬場也全部落入金人手中,如今唯一的一個馬場在荊湖,但馬場面積有限,產出的馬匹也不過才數千匹,加上大量百姓南渡,很多土地被開墾成農田,沒有大片牧場,根本養不出好馬,甚至連牛羊都成了緊缺物資。

    如果真能通過西洋貨從金人、西夏人換來大批馬匹和牛羊,一能解決戰馬和運力的問題,二能增加耕地的效率,大宋每年的糧食產出將有一定增加,還能解放一些勞動力,他們又能從事手工業,或是其他農業生產,製造出更多商品,運往西洋,換回更多貨物,一旦形成良性循環,大宋的局面將會大大改善,將來不費一兵一卒,掏空金國和西夏也不是不可能。

    不管此事是否可行,楊叢義對陸游的想法還是大加讚賞,至少他開始認真思考回易的意義,真正開始關心國計民生的大事。

    幾天後,神舟到達明州。

    沈縉帶領的船隊已經跟聞風而來的各路商賈展開交易,就在楊叢義、陸游達到回易營地的當天,便有三船貨交割出去。

    截至當天,已經簽訂交易契約,而還沒來得及交割的貨物就有三十船之多。

    紹興、明州一帶的商賈,甚至是從揚州、臨安趕來的豪門大戶,比等待在泉州多日的富商更加瘋狂,他們的採購不論貨物細分種類,也不論價錢,更不論數量,直接就從船冊上挑選,要麼一船,要麼兩船。

    那些拿着一百萬兩、兩百萬兩銀子來採購貨物的小商賈直接靠邊站,根本輪不到他們上前,雖然回易船隊一再強調先來後到,公平交易,然而在鉅商豪門面前,小商賈哪有抗衡的資本。

    眼看只有三十多艘船貨物尚未交易,楊叢義不得不讓沈縉放慢交易速度,這些貨不能在明州全部出售,還得給臨安留一些,至少得留下十船。

    朝廷是要臉面的,大宋又有這麼多官員,每年節日很多,賞賜的東西不能千篇一律,今年賞賜半領衣裳,明年再賞半領,肯定是不行的。

    回易處是爲朝廷辦事,說是隻要賺回錢來就行,若是真的只給錢,不給留幾船貨,那肯定是自討沒趣,楊叢義又不傻,這種事他當然要考慮。

    還有,臨安勳貴和朝廷大員很多,但真正有錢的並不太多,他們的財力根本無法跟豪商鉅富相比,以他們的身份地位若用不起西洋奇貨,那麼回易也就別想再繼續做下去。

    當年有回易之功,湯鷽卻被流放瓊州擔任一個小小的地方官,而他也被打發到昌國海島,後面更是讓他去了廣南,經過這麼多年,他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前的那番經歷跟跟他們不無關係,或許便是當年船隊回來大肆售賣奇貨,卻沒有考慮那些家底並不豐厚的勳貴和高官大員。

    船隊在明州的交易,陸游加入之後,楊叢義便不再關注,也極少插手,那些商賈採買多少全憑他們的財力,對船隊來說,他們買的越多越好,因爲這樣,船隊就省事了。

    調撥了十五船不對外出售的貨物嚴加看護之後,交易速度驟然加快,幾天之內剩下的貨物全部幾乎全被採買一空,除了兩船藍色的礦石,還有一些看起來沒有多少價值的東西。

    至此,回易船隊的交易基本結束,因爲剩下貨物不再對任何商賈出售。

    楊叢義、沈縉、陸游三人將賬目彙總,共同覈對之後,得出了最終數字,九千三百五十七萬貫,減去前一次回易處的欠款,再減去這次要付給商賈的貨物採購款、給幾大官窯和織錦院的貨款,以及借來的錢和利息,目前賺取的錢財達到五千六百多萬貫,朝廷交付的回易任務已經完成。

    既然貨物售完,回易基本結束,楊叢義馬上帶着陸游乘坐神舟返回臨安覆命,沈縉則繼續留在明州負責剩餘幾十船貨物交割和船隊收尾的一應事務。

    當十八艘海船加上一艘神舟在臨安城南的錢塘江中出現,引來了不少人臨安百姓圍觀,比這更大的船隊他們經常見到,但如此巨大的神舟,見過的人卻是少數。

    船隊在江邊靠岸,消息很快傳進臨安城,傳進皇宮。

    勤政殿。

    趙構在批閱奏摺和各地上報的民情文書,從他微蹙的眉頭可以看出,他現在心情很不好。

    批閱一份奏摺之後,他將手裏的硃筆放下,不由的嘆息一聲道:“要是秦檜還活着,就不會有這麼多事。”

    而他身旁侍奉的內侍卻道:“奴家說句官家不愛聽的話,秦相之前都是在矇蔽官家。一村一鎮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事,何況大宋的天下這麼大,州府數百,縣鄉不計其數,怎麼可能沒有禍事發生。依奴家看,有災有難,都是很正常的,這是人間,不是在天上。”

    趙構看了身旁的內侍一眼,沒有言語。

    那內侍心下一緊,馬上說道:“官家,宮外傳來了好消息,船隊已經在江邊靠岸了,聽說帶回來的都是奇珍寶貨,到處都在瘋搶,臨安周邊的商賈富戶都把江邊圍的水潑不進,連船上的人都沒法下船了!”

    “哦,沒人去管管嗎?黃琦在哪兒,傳他過來。”

    一聽到船隊消息,趙構的眉頭瞬間舒展。

    內侍馬上應承一聲,出去傳話。

    趙構則繼續從堆積如山的奏摺文書中取出一件,仔細批閱。

    一個時辰之後,黃琦方纔匆匆趕來,連額頭上的汗都沒來得及擦淨。

    “官家,船隊回來了!這次收穫很大,不光帶回來大把的銀子,奇珍異寶也不可計數,除此之外,還有數十船貨,已經經由水路運進皇城,正在點數卸貨,準備放進庫房。”

    黃琦不等趙構發問,連忙向他報喜。

    說話間,幾名小內侍將一口大箱子擡進殿中。

    “這是回易處出海賺回來的錢財,一共五千六百八十萬貫錢,合計白銀三千五百五十萬兩,全是銀鈔,沒有換成現銀。”

    黃琦說着取出鑰匙將箱子打開,掀開箱蓋,將滿滿一箱銀鈔呈現在趙構面前。

    而後又道:“除了這些,還從海外帶回來很多黃金、現銀和珍珠、瑪瑙、大珊瑚等奇珍,也已經運到水門附近,正在卸船搬運,運往內庫存放,這些東西除黃金和白銀,其餘的無法估價。”

    “好好好!”

    趙構看着裝滿銀鈔的箱子,接過黃琦遞來的萬兩面額的銀鈔,連道三聲好。

    再聽黃琦說還有很多金銀奇珍,頓時不住的點頭,歡喜的不知道說什麼好,差點就要高興的跳起來了。

    “賞!重重的賞!楊叢義和湯鷽全部官升六品,臨安城內賜宅一座!”

    趙構這番可把黃琦嚇一跳,額頭冒汗,腦筋急轉,而後馬上說道:“官家給他們升官,犒賞他們回易功勞,小的以爲很好,這是他們該得的。但要說賜宅一座,官家還是得慎重,臨安城裏沒有多少空宅院了,到處建的都是房屋,想新建一棟都沒空地,小的以爲賜宅就算了吧。再說,朝中那麼多高官重臣官家都沒在臨安城內賞賜他們宅院,若賞賜楊叢義和湯鷽二人,他們不敢住進去,到時候恐怕要折了官家的尊面。”

    這番話聽完,趙構慢慢冷靜下來,覺得方纔確實有些高興過頭,有些衝動了。

    稍稍考慮了一下,而後說道:“你說的也有道理。這樣吧,你給他們在臨安城外各建一座宅院,每座宅院造價不超過五千貫就行。”

    黃琦心裏有事,沒敢應話。

    “怎麼,在城外賜宅也不行嗎?”

    趙構將手裏的銀鈔放下,轉頭看了黃琦一眼,見他滿頭大汗,有些心神不定,跟方纔進殿之時不大相同。

    隨即又問道:“黃琦,你膽子是越來越大了,是不是有事瞞着我?”

    黃琦心中一顫,馬上躬身認錯,口中急道:“小的知錯了,有件事關回易處的事,小的怕說出來讓官家擔心,所以才隱瞞至今,請官家贖罪!”

    “到底何事?”

    “回易副使湯鷽沒能隨船隊回來!”

    “爲何?”

    “在船隊回泉州的路上,他意外落海,不知所蹤,只在落水海域找到他當天穿在身上的一件外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