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天水異聞
    第439章 天水異聞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且說徐庶受諸葛亮委託,一人雙騎,披星戴月,一路狂奔,累死一匹坐騎,終於在七日後抵達天水城郊。

    一路行來,沿途各城各邑皆們戶緊閉,荒野千里,渺無人煙,一副大戰方興的景象。

    及至過了隴山,進入天水境內,景象陡然爲之一變,放眼望去,但見莊稼鬱鬱蔥蔥,隴間地頭多是匆忙的農人正在播種。

    他這纔想起來,如今已是春三月,已是農忙時節了。

    在徐庶印象中,天水剛剛經歷征服,情形與關中應當半斤八兩,同是荒蕪蕭條,不想親眼所見,竟是一副人間樂土的模樣,不由對諸葛亮之治,大感嘆服。

    “孔明真當世大才!”

    不遠處有一片草棚,想是供周遭農夫及往來行人休息之用,時已近午,徐庶決意先在棚中用些乾糧清水,再發足趕上一程,爭取在入夜之前進入城中。

    等他趕到,發現草棚中三三兩兩,已經聚有不少青壯,正一邊休憩,一邊熱火朝天地聊笑着。

    徐庶找了一處乾淨處坐了,自包袱中取出乾糧,就着清水囫圇吃了幾口,間或往農夫出斜眼覷望。

    他見這些青壯身着短打,農具散了一地,顯然是左近耕種的農夫,他們談性正盛,對於陌生人的到來,竟也不曾片刻矚目,只自顧自聊着,不時發出陣陣鬨笑。

    徐庶走南闖北,見識廣博,一眼便瞧出這羣農夫有些不同尋常,他們身材高大,雙腿微微有些羅圈,多數人的虎口處生有老繭,這些繭子是長期舞刀弄劍形成,而非操持農具生成的。

    轉瞬之間,他便判斷這些農夫一定當過士兵,其中不少還是騎兵。

    見狀,徐庶好奇之心大盛,不覺豎起耳朵,偷聽這羣青壯閒聊的內容。

    只見一名面留八字鬍,身材壯實的年輕人抱怨道:

    “平日裏家中田地,只消幾名家人耕種便夠,誰料官府賜下的田實在太多,害得我馮大得親自下地搶種,不是兄弟吹牛,這種田的手藝,我老馮撂下可有年頭啦。”

    他雖說是抱怨,實則話語話外滿是得意與滿足。

    “誰說不是呢!”

    這句話引得周遭青壯紛紛點頭,不住應和着“抱怨”,更有一名年輕的漢子調笑道:

    “我們倒還好了,每家每戶都只增了百來畝,加把勁也就耕完了。要知道這均田之策,以口授田,老韓家有五個兒子,官府一口氣分了他家三百畝地!他雖有五個兒子,兩個還小,不能下地,這幾日大家夥兒都忙着搶種春糧,他怕不是要累死在田裏!”

    老韓就是軍中刺頭之首韓德,是大家眼中的風雲兒,衆人聯想到這等猛將揮着鋤頭在田間拼死勞作的畫面,皆轟然大笑起來。

    笑了片刻,一名年紀稍長之人擺手道:

    “這你們就有所不知了,對於家中勞力缺少的門戶,官府還能借他們耕牛助力。前日在講武堂,我與老韓坐在一道,他說他家借到一頭耕牛,這幾日便能種完地,他還說今晚講武堂,定要早些趕去,搶個好位置,好與教習好生說上一番話哩!”

    “哎呀呀,俺這幾日忙着種地,若非兄弟提醒,差點忘了晚上還有三日一次的講武堂!”

    “好你個賈三,竟然忘了今晚的講武堂,須知這是我等兄弟從軍以來,最快活的時光啊!”

    話題移到講武堂三字,衆人興致頓時更高,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一人道:“前幾次聽了伍子胥投吳報仇,吳起練魏武卒,王翦六十萬大軍滅楚的故事,甚是過癮,也不知今日教習會說哪位猛將的事蹟!”

    邊上另一人接話道:“此前說的都是先秦名將,某倒希望教習能說說本朝的名將。”

    又有一人“不懷好意”,捉狹道:“本朝名將?你指的是大魏朝,還是大漢朝啊?”

    那人瞬間漲紅了臉,喃喃道:“我等既然順了大漢,那自然是指大漢的名將,再說了,我等本西軍將士,大魏名將,又有哪個不認識?”

    一陣鬨笑中,一名長者起身道:“好了好了,大家夥兒下午得抓緊耕種,莫要漏了晚上的講武堂,不然有得爾等後悔!”

    草棚中的諸人顯然已經休息得差不多了,在這名長者激勵下,紛紛起身,抓起地上的農具,轉眼四散離去。

    徐庶聽到這裏,終於明白過來,原來這些人原本是魏國西軍將士,看樣子是在戰敗後投降了大漢,官府推出什麼“均田之策”,以田畝籠絡,又有衆人口中教習,教導以名將事蹟,使得這些人投降歸附,願以漢家子民自居,念及於此,他心中頓時對均田之策與那位神祕的教習生出極大興趣。

    和水吞下最後一口乾糧,徐庶起身拍了拍塵土,翻身上馬,繼續往天水冀城飛奔,緊趕慢趕,終於在一個時辰後,抵達冀城東門。

    城門四周佈滿漢軍打扮的守衛,戒備森嚴,徐庶下馬,遞上諸葛亮的書信,表明來意,守衛見是丞相親筆畫押的信箋,不敢託大,請徐庶少候,親自往城中太守府稟報。

    不多時,一名長相英武的文士飛奔而至,大笑着相迎道:“原是潁川名士、陛下與丞相故交徐先生來訪,襄陽馬幼常特來迎接!”

    徐庶年少時曾在荊州遊學,馬氏五常之名自然如雷貫耳,而且馬謖身爲諸葛亮最爲倚重的學生,被委任爲隴西長官,這些事項諸葛亮在臨行前都曾細細分說,當下抱拳道:

    “久仰幼常之名,今日一見,果然一表人才,名不虛傳!”

    “區區薄名,不想有辱清聽!”

    馬謖含笑抱拳,謙遜寒暄兩句,作勢邀請道:“謖已在城中備下酒席,專爲先生接風洗塵,還請移步城內敘話!”

    “不急!”徐庶取出信箋,正色道:“庶此來天水,實是奉孔明之請,有要事與季常、伯約兩位相商,敢問伯約眼下何在,懇請一見,一併告知。”

    其實早在徐庶出發時,諸葛亮就已飛鴿傳書,告知馬謖與姜維匈奴人入關和徐庶即將到來的消息,馬謖一邊與姜維一同備戰,一邊專侯斯人到來,聞言笑道:

    “伯約這些天不是與大匠蒲元一道搗鼓些奇怪的物件,便是在軍營中教習講課,謖也有兩日未曾見他……如不出所料,他此刻當在輜重營中,先生若欲見他,不妨與某同行,輜重營就在城東,走上兩步便也到了。”

    “教習?”徐庶聞言疑問道:“來時路上,庶聽說軍中有一位教習,創辦講武堂,廣有口碑,不知說得可是他?”

    馬謖笑道:“先生消息倒是靈通,不錯,軍中教習,正是伯約。”

    教習是低階官位,甚至算不上一個正經軍官,徐庶大奇道:“幼麟之名,庶在魏國也多有耳聞,以他之才能地位,何以只擔任區區一介教習?”

    馬謖搖頭道:“其實按着伯約的功績,某這個位置,本應是他來坐的,之所以屈就一個教習,倒是……倒是說來話長……先生不妨當面詢問於他。”

    頓了頓,辨明方向,舉手邀請道:“輜重營便在前方,先生請與我同行。”

    徐庶拱了拱手,頷首示意馬謖先行,緊隨其後。

    兩人一路寒暄,徐庶想起草棚見聞,又問道:“路上庶又聞天水推行均田之策,季常乃隴西長官,當知其詳,願請教。”

    馬謖道:“均田乃我朝新田制,朝廷授田,不分男女,按丁口授其田,認丁不認田,按丁徵收賦役,朝廷所授之田,分永業田,口分田兩類。”

    徐庶認真請教道:“何爲永業,何爲口分?”

    馬謖耐心解釋道:“永業田者,朝廷授於百姓,爲百姓私人之產業,可世代傳於子孫後代,故謂之‘永業’,經得官府同意,亦可進行私下買賣;口分田者,乃朝廷暫租於百姓,保障其溫飽,但此田仍爲朝廷所有,百姓不得私下買賣,且一俟該口丁身死,則此田重又朝廷分配於新生人口。”

    終究是學貫古今的名士,徐庶稍作沉思,便已摸清新田制的比之現有的屯田制與授田制更爲顯着的優點,不由由衷讚歎道:

    “此制一能惠及百姓,得其擁戴,二能抑止兼併,長治久安,真當世良政也!孔明發散古思,迭有創新,縱姜尚復生,蕭何再世,不外如是也!”

    在他心中,臥龍之才,超倫絕逸,故而對於均田制的發明者,第一時間便想到了諸葛亮,不想馬謖愣了一下,朗聲笑道:

    “誠如先生所言,均田制效用甚佳,我朝官府、百姓皆受益匪淺……然先生有所不知,均田制乃是伯約所創,獻於丞相,丞相以爲善,這才先試於漢中,再推廣於隴西。”

    “什麼!”徐庶聞言更驚。

    姜維一介武將,年紀輕輕,立下赫赫戰功倒也罷了,竟然還能創出這種不世出的良政!

    他對姜維的好奇心一下子到了無一復加的程度,不覺加快腳步,種種傳聞縈繞,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馬上一會這位神祕又神奇的天水幼麟之廬山真面目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