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214章 兵農分離
    等到日頭稍亮,馬良旋即召集兩百名保長,正式宣佈《均田令》。

    召集的命令一經發出,保長們迅速集結到位,一時主帳之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但見馬良手持劉備剛剛給他的《均田詔》,朗聲道:

    “漢中王感念大家對他的信任,準備在漢中,給大家夥兒行均田令了!”

    他此言一出,人們或驚或疑,當即沸騰起來。

    “均田是什麼?”

    “到底是授田,還是租田?”

    “我家在南郡可是有五十畝地呢,不會連這個數都不給我吧?”

    “若還不如在老家,我這保長卻不好和鄉親們交代啊!”

    面對着場上的質疑,馬良雙手作出下壓的姿勢。

    他與百姓相守相攜,一路陪伴,早已樹立崇高威望。

    只片刻功夫,場中嘈雜頓時消停下來。保長們俱閉嘴不言,只拿一雙雙眼睛望向臺前,靜候下文。

    馬良顛了顛手中絹布,笑道:

    “到底是授田,還是租田,鄉親們聽良念上兩句,便知詳細。”

    他展開絹布,就着早已看過好幾遍的文字,朗聲吟誦起來。

    得益於這一份《均田令》草擬得十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也沒什麼疑難的意思,保長們豎耳傾聽,大體都能聽得明白。

    無非就是朝廷要給大夥兒授田,但授的田分永業田和口分田兩種,永業田可傳下去,口分田死後要歸還官府。

    衆人心道,雖然並非全部都是私田,但無論男女統統都有分田的權利,那麼合起來,每家分到的私田定然不少。

    口分田雖然要在死後要還,但家中若是添丁進口,官府待其成年後還是要授於新田。

    總得來看,這些田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爲保萬無一失,多多生娃便是。

    不過,這種田制倒是新鮮,保長們多少還有些陌生,等到馬良念罷,便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馬良見狀,高聲道:“鄉親們若有疑問,儘可提出,良當爲大家夥兒解答。”

    但見一箇中年漢子忽得站起,發問道:

    “馬先生,永業田和分口田,除了一個不用還,一個需要歸還之外,還有啥分別啊?”

    馬良揚了揚《均田令》,回道:

    “文中講得清清楚楚,要還給官府的田地,不得種植桑榆棗果,以免影響官府重授,種者以違令論。其他倒也沒什麼禁忌,明白了麼?”

    “謝馬先生,小人明白了!”那漢子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道謝座下。

    有第一個人開頭,第二個、第三個便心無阻礙,源源而來。

    又有一個莊稼漢子模樣之人起身發問:

    “俺家兄弟種地都是一把好手,朝廷分的地倒也不少,但若是還不夠種,那該如何?”

    馬良笑了笑,回道: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田嘛,多多益善,誰不想多要?”

    “其實,每戶分得的永業田,官府是不禁買賣的。你若覺得家中田地不夠,花錢去買便是。”

    “若是沒錢,還可到軍中郡裏服兵役徭役,朝廷會根據你們服役的期限,和服役期間立下的功勞,再行授田。”

    莊稼漢子驚訝道:

    “給官府服役本就天經地義,不想還能再得分田,漢中王真是厚道啊!”

    他這番話一時激起身後諸保長不住點頭,紛紛應和道:

    “朝廷果然厚待我等啊。”

    “只消好好做事,給小虎子攢個百畝地不是妄想啊!”

    就在諸人感念之際,場中又站起一起高大的身影,甕聲道:

    “請教馬大人,我老胡跟君侯練了一身殺敵的本事,只有一膀子拿槍的氣力,鋤頭卻是拿不動的。在家中時,自有佃戶幫忙耕作收割,如今卻該如何是好?”

    馬良認出他是胡曲將,正是當初率先響應關羽之人。

    此人因爲頗有威望,被推爲保長;便是在兩百名保長之中,此人的排名也是靠前的。

    馬良還知道,場中有不少人的情況和他類似。

    他們都是關羽當年軍中的中層將官,擅長廝殺,累積功勞下來,多有賞賜,算是小地主一類人物。

    這些人在家中無需勞作,只要每日鍛鍊武藝便是,諸事自有家人和佃戶代爲操心。

    但此時他們到了蜀中,佃戶自然不可能跟來,由是產生了上述疑問。

    馬良知道,這些人都是軍中翹楚,是漢中王十分需要的人才,解決好這些人的後顧之憂,對朝廷而言極爲要緊。

    他想起方纔諸葛亮面授的機宜,於是回道:

    “胡曲將只管寬心,你若無暇操持農事,可以將地租於鄉人耕種,收些租子;也可以交於官府處理,官府會組織同村同集的青壯結成公社,統一勞作,所獲按比例分成。”

    “如此一來,你只管安心在軍中做事,立得功越大,分得田越多。雖然畝均收穫不比他人,但你家的田地若是別人家的兩倍、三倍,所獲必然可觀!”

    廣種多收的道理,大家大抵還是懂的。

    胡曲將抱拳道:“如此甚好,朝廷替我等考慮得如此周全,我老胡這條廝殺命,便賣給漢中王了!”

    他這番話顯然深得人心,倒有大半保長跟着叫囂起來。

    “好!胡大兄說得好!”

    “憑這一身本事,還怕掙不出一份家業來?”

    “得讓益州這羣新兵蛋子看看我們荊州健兒的厲害!”

    *******

    在馬良爲諸保長答疑解難的同時,劉備與諸葛亮端坐帳中,將外間的動靜一一聽入耳中。

    諸葛亮輕搖羽扇,緩緩道:

    “兵貴精不貴多。伯約這一策,明面上可使百姓歸心,實則還可藉助官府調配結對,提升農夫耕作效率,進而促使善於征戰者脫離農事生產,一年四季皆可在軍中做事。從此兵是兵,農是農,兵農分離,人盡其用矣。主公亦可一舉收得徭役兩萬,精兵一萬。”

    頓了頓,又道:“而且,這些將士從軍之根本,是爲了獲取更多永業田,根本無需朝廷多花俸祿賞賜,真一舉二得之策也。”

    劉備嘆道:“早知伯約有政才,便該讓他治理一方。如今調到阿斗身邊服侍,怕是屈才了。”

    諸葛亮笑道:“他爲人機敏,當能體察主公的栽培之意。”

    劉備緩緩頷首。

    兩人談着談着,漸漸談到管理眼前一萬精兵的主將人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