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幼麟傳 >第233章 託大的魏延
    從蜀郡至漢中凡八百餘里,有金牛、米倉二道可供通行。

    其中金牛道開鑿於戰國時期,是巴山通道中較爲重要的一條,也是歷史上聯繫關中和蜀中的主要交通動脈。

    秦時名相范雎曾雲:“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說的便是戰國時期,秦國借金牛道吞滅蜀國之事。

    金牛道自錦官城出發,經雒、涪、梓潼,北行穿天險劍閣,穿越葭萌至巴山,而後抵達漢中境內。

    此行路上,諸葛亮正領着三千餘人的隊伍浩浩湯湯,迤邐北上。

    在途徑雒城時,他特意下令稍停,並親自領着一併官員到埋葬着鳳雛龐統的墓前拜祭。

    龐統死於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當時劉備自北向南攻擊雒城,時任副軍師中郎將的龐統率衆攻城時,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僅三十六歲。

    後來劉備含淚收斂了他的遺骨,並親自選了這一處可府北看南的風水寶地作爲其墓地。

    墓地兩側有兩顆柏樹,樹冠左呈龍形,右似鳳狀,合稱龍鳳柏,是對其才華深感佩服的張飛親手所植。

    六載光陰飛度,而今兩顆柏樹早已亭亭如蓋矣。

    龐統才高量雅,被司馬徽稱爲“南州士之冠冕”,也是荊州俊傑爲了實現興復漢室大計而將畢生奉獻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此來,一是爲了祭奠故友,二則是是爲了激勵隨行的荊州籍貫官員。

    其他人緬懷一番也就罷了,但同行的龐宏見到乃父墳塋,不免睹物思人,竟是趴在墳前嚎啕大哭,幾欲暈厥。

    ******

    在雒城逗留半日,大隊繼續向北前行。

    抵達劍閣縣之前,大抵因爲處於四川平原之內,地勢還算平整,隊伍速度尚快,每日能行五十餘里。

    但劍閣縣北二十五里有劍門山,亦曰大劍山,其東三十里有小劍山。兩山相連,山勢絕險,飛閣通衢,謂之劍閣。

    抵進劍門關境後,金牛道進入巴山山脈,地勢陡然變得陡峭,路徑亦變得狹窄難行。

    自此,大隊速度減半,大抵每日只能行三十餘里,若遇上下雨天氣,山高路滑,只怕速度還要再減一半。

    一直穿過巴山,進入漢中盆地,地勢始平,隊伍的速度這才稍復。

    這期間,諸葛亮時常下車步行,並堅持每日親自記錄;每走完一程,便召集楊儀、費禕二人議事討論。

    楊儀本就是他在大司馬府時的左膀右臂,遇事常與之商議;而費禕則是被他帶出來經歷見識一番的,也是存了培養的心思。

    漢中即將得到全面的經營,但蜀郡的物資亦是支撐北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三人仔細記錄商討,便是爲了定下哪一處道路應該加寬,哪一處應該加固,以提升蜀郡、漢中之間的運輸效率。

    故而,這一路行來,大隊且停且走,行進得十分緩慢。堪堪花了十八日功夫,纔在六月十七傍晚時分,抵達漢中郡治南鄭郊區。

    ******

    這一日的夕陽西照,映得天際晚霞一片通紅。

    姜維、魏榮二人騎馬當先開道,在距離南鄭縣城十里外,遠遠便見到一行近百人的精銳健伍正在等候。

    魏榮一指前方,喜不自抑,側身笑道:“必是我父親和兄長來迎接咱們了!我先去看看!”大笑間,揮鞭一抽馬臀,縱馬馳去。

    姜維知他口中的父親和兄長,自然是魏延,以及一直在魏延身邊服侍的長子魏昌了。

    至親骨肉之間有一年多未見,魏榮如此失態狂奔,也是人之常情,他也只得無奈搖了搖頭,減下馬速,準備向諸葛亮通報一二。

    兩撥隊伍慢慢靠近,隨着領軍的裨將高翔一聲“緩行”,雙方的面龐終於清晰可見。

    姜維的目光迅速找到了正咧嘴大笑的魏榮,他邊上站着一員蓄着短鬚、面龐與他有幾分相似的的青年將領,想來應是他的長兄魏昌無疑。

    而兄弟兩人正一左一右,如衆星拱月一般護着一名高大的武將。

    這一人,自然就是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魏延魏文長了。

    這是姜維第一次見到魏延,細細打量,但見其人年約四旬,身長八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畜着一臉的絡腮鬍。光從外表看,竟然頗有幾分關羽的威風氣度。

    而魏延卻是面無表情,只直直盯着諸葛亮的車駕,除此之外,眼中彷彿再無一物。

    隨着軍師車駕緩緩接近,他寡淡的面上終於露出笑來,一邊招呼,一邊上前,親自展臂將諸葛亮扶下車駕。

    “軍師,卻是好久不見啦!路途可還順遂?”

    諸葛亮下得車後,抖了抖袍服,方抱拳笑道:“託文長的福,一路平安,卻是勞你久候。”

    魏延滿不在乎地笑了笑,言道:“這算得什麼。漢中之戰後,延在此秣馬厲兵半年有餘,等得便是有朝一日,能夠追隨主公揮師北伐……今日見軍師親來漢中主持大局,延便知朝廷北出關中之日不遠了,我這心裏,可別提多高興了!”

    諸葛亮搖了搖羽扇,微笑道:“吾此番奉主公之命前來漢中,爲得是整修溝渠、鼓勵農桑,以資將來北伐事,你身爲漢中太守,還需多多協助纔是。”

    “那是自然!軍師在此,與主公親來也無甚分別!”

    魏延拍着胸脯,沒口子答應下來。

    兩人寒暄了兩句,諸葛亮便回身招呼隨行諸人上前見禮。

    一時,楊儀、張裔、蒲元、呂乂、費禕、高翔等人紛紛上前行禮。

    面對這些人的問候,此前笑容滿滿的魏延陡然之間卻收了笑容,只略拱了拱手,作淡淡迴應。

    這般迴應算是十分高傲無禮了。

    姜維下意識地去望與魏延同爲荊州籍貫的楊儀,費禕二人。

    但見費禕不以爲杵,面上笑意盈盈,行禮更是一絲不苟;而資格更老的楊儀顯然並不買賬,他的眉頭微皺,面上笑意盡數斂去,隱隱已經流露出不滿。

    姜維將他表情清晰看在眼裏,心道,楊儀以荊州名士自居,又久在諸葛亮帳下做事,無論是名望還是資歷,都遠在新被提拔的魏延之上——須知魏延在去年時,還只是一個牙門將軍而已,這在楊儀眼中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罷了。

    而如今他做了漢中太守,卻換了如此一副看不起人的嘴臉,氣量本就狹窄的楊儀難免會感到不滿。

    史載這兩人性格不合,勢同水火,果非空穴來風。

    正沉思間,魏榮忽快速鑽回人羣,將他推搡向前幾步,笑着介紹道:

    “父親,這便是是孩兒方纔提起的姜維姜伯約!”

    “哦?“魏延聞言,擡眼覷向姜維,臉上勉強擠出半絲笑意,緩緩頷首道:?“你在荊州做的事,某都聽說了,很好。”說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個舉動頓時讓姜維眉頭一皺。

    大抵拍肩膀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抑或極爲親近弟兄之間纔會有的動作,並非正式的禮節。同僚之間,通常還是以抱拳、作揖爲禮的。

    按照道理來講,此番出行是公事,兩人又是第一次見面,應當以正式禮節問候、回禮;更何況,他身負太子率更令一職,代表的是太子的權威,衆目睽睽之下,魏延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以拍肩膀作爲打招呼的禮節的。

    姜維面上不動聲色,依舊鄭重地抱拳行了個大禮。

    心中卻道:“在這麼多同僚之中,魏延除了對諸葛亮一人高看一眼之外,幾乎不將其他諸人放在眼中……“

    “史載此人性矜高,不屑處理人際關係,與同僚的關係亦稱不上好,從此番表現來看,倒是八九不離十了……”

    而對於衆人臉上流露出的或多或少不滿之色,魏延卻是絲毫不察,轉身對諸葛亮道:

    “延已在南鄭城中備下酒水,爲軍師接風洗塵,還請軍師賞臉一敘。”

    說罷,翻身上馬,招呼着手下一衆將士,親爲大隊開道。

    大隊重新啓動,姜維端坐馬背,隱隱能夠聽到身後傳來楊儀的小聲嘀咕:

    “這個魏文長當真託大,只說爲軍師接風洗塵,難道我等便不算客人了嗎?哼,一會兒定要這廝在軍師面前露個醜不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