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圓覺遊 >三 替人出家
    德宗李適皇帝坐在大光明殿興奮地聽着多羅派來的人稟報,珠菩薩的現身讓他有種被蒼認可的成感。 .當他聽到多羅提出需皇帝派人去請經時,不由連連點頭覺得多羅做事穩妥。聽完稟報,目視衆臣。

    “各位愛卿,該如何去請經卷,本皇需親自去請嗎?還有即刻派人通知太后。把情況稟報清楚太后讓後宮,用最高禮節迎經入宮."

    到後宮的太監匆忙去稟報,這時禮部尚書前奏,:“臣認爲請經該分迎和接,大唐朝以皇帝爲尊,自然是迎。接可派太子殿下隨寶山寺方丈悟明和尚前去迎取經。悟明和尚知佛禮,禮儀自然不會出錯,到時皇需出殿迎既可。一切以佛禮進行,珠菩薩會滿意。”

    李適認爲可行,馬派人去請悟明和尚和太子前去迎經。不久,太后也派人稟報李適,後宮也在準備。滿朝武全都忙起來。

    多羅在長安城只算是個小官,悟明和尚和太子殿下取走經書,沒他什麼事,他只是個抄寫的。望着曾經裝滿經卷現空空蕩蕩的書屋,多羅繼續盤坐在書桌前,按慣例,皇這幾天會宣他殿,表示嘉獎。他這麼盤坐着,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李適忙完迎經後,自然想到嘉獎有功人員,這天早朝多羅也身穿朝服列席。李適宣:“多羅”多羅越班出列。

    ”多羅抄寫經有功,珠菩薩現身護法有功,着嘉獎。你現在是從五品,朕該給你什麼賞?”李適一時沒想好。

    多羅跪拜在地挺身拱手,:“皇,請答應臣一請求。”

    “你有什麼請求,說說看,如合理。朕自會準你”李適也想聽聽多羅的想法,他對多羅印象不錯,如不過分他會準的。

    “臣替皇和太后抄寫真經已有五年,在這途對佛法略有感觸,只是臣愚鈍不曾摸着佛邊,直前幾日珠菩薩現身,臣有頓悟之心,臣不敢隱瞞皇,臣有出世之意。所以懇請皇乞臣出家,弘揚佛法。”多羅終於把這幾天所想說了出口。

    德宗李適有些意外,也有些不捨。多羅做事穩當知變通。他想好好用用這人,坐在殿一時無語。放不捨,不放,多羅弘揚佛法正是自己與太后所行之事,不好駁回。

    太師看見這情況,心裏明鏡似的,他走前啓奏:“皇,多羅出家,臣以爲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太師何出此言”皇帝不很明白。

    太師接着說:“多羅身爲國子博士抄寫經,爲大唐建功。但最大的功勞是皇和太后,因爲多羅是替皇和太后抄經。而珠菩薩現身是國泰民安的吉兆。皇可仿先祖太宗皇帝與唐三藏結爲異兄,唐三藏替先祖太宗皇帝去西天取經之事。多羅可替皇出家,這更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菩薩會保佑我大唐朝萬世永昌!”

    李適聽完太師一番說辭,朕心大悅。決定讓多羅替自己出家,不過還是要問問,:“多羅,你可願意替朕禮佛?”

    多羅喜出望外,慌忙叩謝.:"臣願意替皇禮佛,大唐朝萬世永昌!”

    太師繼續說,:“皇以何名義讓多羅替皇出家?”其實太師能說出皇以何名義,不過作爲臣子不能處處替皇帝拿主意。

    李適想了一會,旁邊的太監小聲地說句:“皇,多羅有妻兒。”李適馬想明白。

    “多羅,朕認你妻子爲御妹,你爲妹夫替朕出家禮佛。”

    太師行禮:"恭喜皇”多羅匍匐:“謝主隆恩!”

    接下來的事簡單的多了,李適賜金銀綢緞給御妹。太后詔多羅妻子進後宮,得太后賞賜。然後級的,同級的,下級的官員都來賀喜。

    多羅出家前,奏一表,求一件事,要一樣東西。求的是要往西南自建廟宇。要的是【圓覺經}一部。李適立即照準。派人送給他。

    多羅是皇帝的妹夫,又是替皇出家,只能選在寶山寺,而且是由方丈悟明梯度。悟明方丈在大雄寶殿梯度多羅完與他回房細談。小和尚完茶,悟明方丈提起話頭:“多羅師傅,你有何打算?我好替你安排。”

    多羅弓身感謝:“悟明方丈,實不相瞞,當日珠菩薩現身,菩薩的劍向我劈來,是要我斬斷情絲,所以我選擇出家。珠菩薩手拿[圓覺經】向西南行去,我也要追隨珠菩薩。明日我起程尋一佛緣地,建一廟宇,弘揚我佛法。”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多羅師傅還有什麼我寶山寺能出力的?”悟明方丈聽完多羅的出家緣由,不再多說,只是儘可能幫多羅。

    多羅想想,:“悟明方丈,如果方便的話,我想要一輛馬車,圓覺經要車才運的走,沒別的事了。”

    第二天一早,多羅和兩位自願跟隨的小和尚,一輛馬車走出長安城,向西南而去。

    一路多羅走的不快,他是皇妹夫,替皇出家,沿途大小官員熱情迎送,設宴款待。多羅來者不拒,大談佛法。多羅認爲更應該多讓官員知道因果,一方官員作出任何決定都關乎老百姓的生活,甚至生死。因爲建寺廟,他也化緣,最多不超十兩銀子,多了堅決退回。多羅很認真地告訴想多給的人,他建的寺廟不大,要不了多錢。

    這一日,多羅行在官道往洛陽方向,正行走着。前面堵了一羣人,擋住了馬車前行,多羅讓小和尚前去看看怎麼回事,不久小和尚回來告訴多羅:“多羅師傅,前方有一輛押送流放官員的馬車,家屬有一個小孩得了病躺在路邊,押送兵丁要繼續趕路,家屬不肯要給小孩看病。兩邊吵起來,路過的人在幫小孩家人罵兵丁,把路給堵了。”

    “阿彌陀佛,你把車的藥箱拿給我,我去看看。”多羅提了藥箱走過去。只見一小孩躺在路傍,身下墊着薄被子,臉色發青,嘴變紫色,眉頭緊鎖很痛苦的樣子。身邊坐着一婦人,因該是他母親,滿臉焦急,不斷抹淚。馬車邊有兩兵丁正與一滿臉鬍鬚身長銷鑠漢子吵的正歡。路人也幫口罵兩兵丁。

    多羅看小孩的病狀,不是自己藥箱裏的藥能解決,離了小孩走向兵丁,直走到兵丁面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唐朝以佛教爲國教,普遍敬佛,多羅一付憎人打扮,一句“阿彌陀佛”讓在場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多羅繼續往下說。

    “阿彌陀佛!貧憎看過那小孩,是需要趕緊尋大夫診病。兩位官差可否行個方便?善有善報!”

    年長的官差朝多羅拱手行個禮,:“師傅,不是我們不與通融,實在是押送犯人是有時限的,超過時間到目的地,我二人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一路人忍不住插嘴進來,:"你這官差胡說八道,明明前方是洛陽城,爲什麼要繞道不入。洛陽城有的是大夫,我們說的是這事."

    "多羅是你嗎?你是國子博士,多羅大人嗎?”與官差吵架的漢子盯着多羅很激動地問。

    “咦,你是?”多羅仔細的看着這位滿臉鬍鬚的漢子,沒能認出來。不過還是趕緊解釋,:“貧憎出家前是在集賢書院出任過國子博士。恕貧憎認不出。你是?”

    “唉!我這落魄樣子,不怪你認不出來,我是你同年,同榜進士吳劍秋。”落魄漢子滿臉是淚。

    多羅再認真看仔細,真是吳劍秋。多羅和吳劍秋很熟,同年考的進士,又在集賢書院同事一年。兩人志趣相投很是談得來,後來吳劍秋外調爲官,經常還有書信來往,:“你不是當知縣嗎?怎麼犯事了?”

    “你怎麼出家了?官當的好好的。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在路邊躺着的是我兒子,你幫我和這兩位差人說說好話讓我兒子先進洛陽城裏找大夫看病,我們再隨他們走。”吳劍秋想着多羅是個和尚,沒有官職,兩位官差是不會買他帳,只想多羅幫着說說好話。

    畢竟爲官多年,多羅明白如何對付差人,他從懷裏拿出德宗李適皇帝的聖旨,轉身對着官差,:“認字嗎?認得這是什麼嗎?”連稱呼都去掉,把官威一擺。

    兩官差再沒眼力也認出是聖旨,慌忙弓身行禮:“大人,有何吩咐?”

    “貧憎也不與你二位多說,你們隨我進洛陽城,我自會找能說事的。有事我擔着,與你們無關。”憑和吳劍秋的關係,多羅打算管到底。

    還是年長的說話,:“大人,小人不是不願去洛陽城,洛陽城食宿昂貴,衙門給的路費在洛陽城那夠消費,路我們也知吳劍秋犯也無多銀兩,固纔有繞道一說。望大人體諒!“

    當差的找理由是最大的本事,差人的意思是,事情你多羅要負責,錢你多羅要出,我們是有心無力。多羅那還不明白,他懶的費口舌,同意去洛陽城行。招呼兩個小和尚過來幫忙和兩個官差一起,把吳劍秋兒子搬到多羅馬車,衆人急忙駛向洛陽城。

    /52/5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