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神祕莫測的懸案故事 >趙高爲何能指鹿爲馬
    鹿和馬是兩種根不同的動物,這一點連孩子也不會弄錯。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有人在朝堂上當着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的面,公然指鹿爲馬,奇怪的是大家還都跟着附和。皇帝覺得邪門兒,懷疑自己生病眼花,或是發生了神經錯亂,遂讓宮中執掌占卜的官員太卜前來占卦,萬沒想到太卜算了半天,也此鹿是馬。這種有意顛倒黑白、混淆事非的怪事發生在秦二世胡亥時期,導演這幕醜劇的是丞相趙高,從此歷史上留下了“指鹿爲馬”的荒唐故事。同時,在這個故事的背後也留下了一個個難解的歷史之謎趙高如此膽大妄爲,到底是爲了什麼在趙高死後46天秦朝即土崩瓦解,這和專權亂政的趙高究竟有沒有直接關係

    到這些問題,應該先認識一下趙高,看看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從司馬遷史記蒙恬列傳和史記隱記載看,趙高家是趙之宗屬的遠支,可是他的出身卻很卑微,父親因爲觸犯了秦國的刑律被處以“宮刑”,成爲宮中的奴隸。母親因受株連,沒入官府當了奴婢。因爲耐不住寂寞與人私通,接連生下了趙高兄弟幾個。按照當時的法律,奴隸的後代仍然爲奴,他們兄弟幾個也被閹割,送入秦宮成了內宮廝役。

    趙高生性狡黠,記憶力過人,對儒、法、陰陽之學皆有涉獵,尤精法家學,並且寫得一手好字。他決不滿足當廝役的差使,悄悄做着出人頭地的準備。他通過細心觀察,認準了秦始皇執行的是“以法爲教”的國策,“事尤無皆決於法”。於是,趙高以吏爲師,很快精通了繁瑣的“獄律令法”,凡五刑細目若干條款無不爛熟於胸。後來他得到了靠近秦始皇的機會,只要一見秦始皇披閱案牘,就趨前侍候,凡遇疑義,趙高便大膽在旁參決,無一不合律令,這讓秦始皇龍顏大悅。又見其生得身材高大,儀表堂堂,遂提拔他任中車府令。這個職位品級不高,然而掌管着皇帝的乘輿、璽印和墨書等,是皇帝信得過的宦官頭兒。這使他有了接觸國家機密、易獲皇帝寵幸的絕好機會。果然,秦始皇越來越賞識趙高,特意命第十八子胡亥認趙高爲師,隨他學習法律,“師徒”二人由此結下親密關係。秦始皇目遊萬仞,精鶩八極,然而他不知道伏寇在側,就因爲這個疏忽,給大秦帝國埋下了禍根。

    趙高很有政治眼光,他知道秦始皇的身體不好,必須考慮自己的下一步依歸問題。經認真分析秦始皇二十多個兒子的情況,覺得最受寵愛、最易操縱的是其兒子胡亥,於是趙高把心思都用在胡亥身上,爲今後攫取更大權力做着精心準備。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行至沙丘宮今河北平鄉東北病危,遂令趙高作書通知遠在上郡監軍的長子扶蘇至咸陽會喪並嗣位,可是詔書尚未發出秦始皇就嚥氣了。趙高立即對丞相李斯威脅利誘,兩人一起篡改了始皇帝遺詔,立胡亥爲二世皇帝,賜長公子扶蘇自裁。接着,趙高又花言巧語勸胡亥“盡除去先帝之故臣”,爲了使秦二世放下心來做皇帝,連秦宗室的許多人也慘遭殺害。

    從此以後,趙高開始毫無顧忌地抓權,“二世拜趙高爲中丞相,事無大輒決於高”引見史記李斯列傳。由一名閹人而位至丞相,在秦以前的歷史上十分罕見,文武百官是否服帖,趙高心中並無把握。爲了試驗自己的權威究竟如何,他親自策劃和導演了“指鹿爲馬”的醜劇,從此秦朝的中央大權被趙高緊緊攥在手裏。不久,他又逼殺了二世皇帝,立秦王子嬰爲王。子嬰爲了防止重蹈秦二世的覆轍,命衛士用亂刀砍殺了趙高。在趙高死後第46天劉邦率軍進至咸陽城郊的灞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捧着傳國玉璽向劉邦投降,短命的秦王朝遂告滅亡。

    龐大的秦帝國迅速土崩瓦解,這是秦始皇沒有想到的。他曾樂觀地打算把皇帝位子傳至萬世,其結果二世而亡。後來許多人分析了秦朝覆滅的原因,認爲最主要的是趙高亂政。持這種看法的人幾乎歷代皆有,其中不乏名士大儒。較有代表性的有西漢著名作家桓寬,他在著名的鹽鐵論中“秦使趙高執轡而覆其車”。意思是秦王朝的翻車,是因爲錯誤地使趙高執掌了馭馬的嚼子和繮繩。西漢政論家、文學家賈誼的新書、政論家陸賈的新語也持這種觀點。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明代思想家李贄也認爲秦朝的“二世而亡”是因爲“胡亥任趙高”。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繼續探究這個問題,他在讀通鑑論中明確認爲,秦亡實在是因爲“託國於趙高之手”。

    這些人都把趙高看做是導致秦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是秦代頭號大奸臣。這種觀點代代流傳,頗有市場,幾乎成了看待和評價趙高的定論。因爲就其所作所爲來看,比如篡改遺詔、逼殺太子、剷除功臣、指鹿爲馬、欲圖帝位等,隨便抽出哪一條,都是禍國亂政的罪行。那麼,趙高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作爲秦朝的丞相,已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他若有意引導秦朝滅亡,難道真想取而代之,過一過做皇帝的癮嗎

    這一點不能否認,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趙高是個閹人,沒有兒子,不一定想把皇位傳之萬世,但是做皇帝的念頭他還是有的。趙高在“指鹿爲馬”之後,名爲丞相,實爲皇帝,可是他不滿足於這種不正常的局面,在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遙時,要篡位的慾望最強,但是也最危險。趙高決定鋌而走險。他讓弟弟趙成爲郎中令,掌宮廷警衛;女婿閻樂爲咸陽令,乘秦二世祀齋望夷宮的機會,假傳詔令調集衛士,發動了宮廷兵變。秦二世被迫自殺,趙高企圖自立爲帝,出出進進皆“引璽而佩之”,可是他沒有想到“左右百官莫從”。趙高明白“天弗與,羣臣弗許”引見史記李斯列傳,不得已才立秦王子嬰爲帝。經過趙高這番折騰,大秦王朝搖搖欲墜,很快就被劉邦取而代之。

    對於趙高亂政是要自立爲帝的法自古就有人提出異議,認爲趙高亂政,其目的是爲趙國復仇,不是什麼篡位自立,因而不能趙高是奸臣,應該把他看做是“反秦義士”。這樣,趙高亂政也就亂得有了道理。比如瀧川在考證中轉引唐代史學家司馬貞的話“高趙諸公子,痛其國爲秦所滅,乃自宮以進以勾踐事吳之心,爲張良報韓之舉。”明代學者趙時春在史論中認爲趙高是趙國公子,“爲秦擒乃宮”,他受不了這種奇恥大辱,遂“欲亡秦而報趙矣”。清代史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也“高趙諸公子,痛其國爲秦所滅,誓與報仇,乃自宮以進,卒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清代劇作家呂星垣下邳謁留侯廟則雲“讀史記隱箋言,知留侯博浪之逃,趙高匿之也。”他進而嘆道“隱箋言頗辨冤,鹿馬計勝長平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