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六十七章 孔廟景緻多又多
    在碼頭的客棧中安安穩穩的休息了一夜後,李小魚他們也是一大早便神清氣爽的起了牀,因爲幾人是商議決定,今天要去曲阜孔廟一逛,看看熱鬧。

    一大早起牀之後,讓小二打水洗臉,又簡單的喫過點早飯之後,幾人便是準備出發了。

    而因爲他們幾人都馬還沒從坐船後遺症中緩過來,依舊是顯得有些無精打采的,所以幾人便沒有騎馬,是僱了一輛牛車,便出發向孔廟走去了。

    曲阜離他們住的碼頭客棧也說不上有多遠,十來裏地的樣子,幾人坐着牛車,花費了差不多一上午的時間,便是趕到了曲阜城。

    在曲阜城外下了牛車,幾人是步行進城,一進城便是感覺到,整座城池充滿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因爲這是聖人故里,孔聖人的家鄉,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所以,城內的百姓們都好像有一種榮譽感和使命感一般,顯得非常的儒雅謙遜,說話這些都彬彬有禮,幾乎沒什麼人在街上吵鬧,怕丟了聖人故里的名頭。

    而且,城裏有許多的書院,不時可以聽見書聲琅琅,傳出孩子們的讀書聲。

    也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者,是拿着一本書,坐在劫道旁的古樹下,身邊圍坐着許多的小孩兒,叫他們讀書識字,其樂融融。

    包括就連街邊許多做生意的小販,手裏都拿着一本書,閒暇時翻看幾眼,整座城幾乎都沐浴在這樣一種祥和的儒家文化之中。

    也是,曲阜的地理位置並不算優渥,也沒有其他太過出名的特產,唯一聞名天下的,便是這裏出了一位所有讀書人的老師,孔聖人。

    所以,每年都有無數多的文人士子,書生墨客在這裏來遊玩,朝拜聖人,直接是拉動了這座小小城池的發展,算得上是享譽四方的旅遊城市。

    當地的許多百姓也都靠此過活,比如是說開旅店,做小生意等,活的非常滋潤。

    所以是對孔聖人感緒,讓得李小魚他們進去後,心情都變得莊重肅穆了起來,沒有在胡亂的開玩笑,怕破壞這裏厚重莊嚴的神聖氣氛。

    廟宇前後共有九進院落,裏面的名勝古蹟多不勝數,比如前有櫺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十三御碑亭。

    從大聖門起,建築分成三路:中路爲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蹟殿及兩廡,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場所。

    東路爲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詞、家廟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爲啓聖門、金絲堂、啓聖王殿、寢殿等建築,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最著名的類似有櫺星門,櫺星,即靈星,在古時又名天田星,古人認爲它“主得士之慶”。

    因此在古代祭天時,先要祭祀靈星。

    而孔廟設門取名靈星,意思就是說尊孔如同尊天,由此可見孔子在古代讀書人中地位之高之大,幾乎已經類似皇帝一樣了。

    因此歷朝歷代也纔會對孔家如此關心,厚賜厚賞,因爲只要令孔家歸心,那麼也就是令天下讀書人歸心。

    相反,若是連孔家都不歸心的話,在儒學稱霸的年代,這個朝代是喫棗藥丸啊!

    此外還有聖時門,據《孟子》記載。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全都是對孔子的褒獎,這也孔廟是欽定的正門。

    過聖時門,整個視野是豁然洞開,只見前方出現了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綠蔭匝地,芳草如茵。

    迎面3架拱橋縱跨,一水橫穿,碧波渙渙,荷葉田田,環水雕刻有玲瓏的石欄。水“壅繞如壁”,故名“壁水”,橋因而利名,稱“壁水橋”。

    橋南東西二門,甬道相連,東匾“快睹門”,取李渤“如景星鳳凰,爭先睹之”語,即“先睹爲快”之意;西匾“仰高門”取自《論語》“仰之彌高”語,讚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

    此是孔廟的第二道偏門,當然,李小魚他們是不能走的,只能在旁邊看看而已,因爲過去只有皇帝祭祀纔可走正門,他們只駔從仰高門進廟。

    過大中門,即進入孔廟第四進庭院。院落疏闊,古樹蔥鬱,禽鳥翔集夏天鸛飛鶴舞,白鷺翩翩,冬春鵲鳴雀喧,昏鴉噪晚,顯得十分幽深。

    大中門原名中和門,較弘道門長且狹窄,共5間,原爲宋代孔廟的大門,後經明弘治時重修,今門系清代所建。門左右兩旁禹有綠瓦拐角樓一座,系元至順二年(33年)爲使孔廟象皇宮一樣威嚴而建的。角樓均3間,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臺之上,臺之內側有馬道可以上下。此兩角樓瓦廟東北、西北兩角樓構成一個巨大的長方形,以供守衛之用。

    奎文閣

    入大中門,迎面迎面即爲同文門。門屋闊5間,深2間,黃瓦歇山頂,斗拱佈局疏朗。清初此門曾名“參同門”,順治後改爲此名。

    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頂檐下羣龍護繞的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

    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0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9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來西方白虎之首有星6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所以《孝經》稱“奎主文章”,最初在漢代《孝經援神契》緯書中有“奎主文章”之說;東漢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劃。”因而“奎星”逐漸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爲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所以奎文閣也稱奎星閣、魁星閣、文昌閣等。後代封建帝王爲讚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爲奎文閣。奎文閣高2335米,闊30米,深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檐,四層斗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固堅異常,自明弘治十七年(504年)重修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雖然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堅固的旁證仍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爲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閣西碑亭中記載康熙年間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閣堅固的旁證。閣前廊下石碑二幢,東爲“奎文閣賦”,系明代著名詩人李東陽撰文,名書法家喬宗書寫;西爲“奎文閣重置書籍記”,記載著明代正德間皇帝命禮部重修賜書庋藏的情況。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寬2米多,碑下的龜趺高米多。碑額精雕盤龍,繞日盤旋栩栩如生。碑文內容多是尊崇孔子。東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廟碑”。爲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文極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暫缺”。字楷書,書體端莊,結構嚴謹,以精湛的書法著稱於世。石碑立於成化四年(46年),習稱“成化碑”。

    此院東西各有一所獨立的院落,名曰“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員在此戒齋沐浴。東院是“衍聖公”的齋宿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此沐浴,又稱“駐蹕”。現舉界有孔子生平事蹟展覽。西院是從祭官員的齋宿所,清代中期就已廢棄,僅存院落清道光年間,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孔廟內宋、金、元、明、清五代文人謁廟碑30餘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改稱“碑院”碑碣或流暢奔放,飄逸自如;或豐潤溫雅,神采飛動;或端莊典雅,質樸古拙;精品衆多蔚然大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