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九十二章 偷渡大宋借人種
    這是真的,兩宋一朝,其實一直都十分圓潤,像水一樣,並不剛強,但韌性十足,無孔不入,除了太祖趙匡胤外,後來的其他皇帝,幾乎都沒有什麼進去之心,只想做個守成之君。

    這有好有壞,因爲這樣一來,必然會荒廢軍事,導致戰力不強,沒法開疆拓土,展現出赫赫武功,威服天下。

    而好處就是,可以安心下來發展經濟,以文強國,以商強國,爲了維護來之不已的和平,無所不用其極,割地賠款封官許願什麼的,都不在話下,因爲這對他們來說,是成本最低的選擇啊。

    打仗神馬的,太血腥太暴力了,而且,太費錢了。

    由此不得不說,宋朝統治者的腦筋算是比較靈活,放得下面子,不逞一時之快,甘願忍受屈辱。

    與之相比,其他朝代的統治者,則都要差點,特別是大萌朝,腦子幾乎一根筋,轉不過彎來,凡事都要死磕,不慫就是幹,於是最後活生生把自己剛死了,真的是十分可惜。

    連作者菌都對此深爲遺憾,因爲連大唐都對突厥稱臣過,偉大的天可汗都有渭水之盟,所以如果大萌朝的統治者要是稍微圓滑一點的話,也不至於亡國,比如644年時,闖王李自成的部隊開啓了滅亡大萌朝的大規模東征。

    在摧古拉朽的摧毀了京畿附近的防禦後,闖軍基本上完成了對北京城的包圍。

    可李自成在成功之餘,也並不想真的滅亡明朝,而是向崇禎提出了和解方案。

    條件就是隻要崇禎封他爲異姓王,統領陝西的地盤,他便願意出關爲明朝消滅滿清。

    當然,前提是崇禎皇帝也需要在戰爭期間爲闖王的軍隊提供軍餉!

    但崇禎就是腦子轉不過彎來,寧死也不答應李自成的要求。

    作者菌都不知道他當時到底在想什麼,拜託大哥,你馬上就要亡國了啊,是亡國之君屈辱還是城下之盟屈辱?

    而且就算你不答應,你還可以跑啊,江南大部分地盤還都是你的,藉助江南的富碩東山再起指日可待啊。

    可也不跑,不僅不讓自己跑,也不讓太子跑,甚至連個遺詔都不留下,爲南明諸王爭權的亂局留下了根本性的隱患,最後只是找了棵歪脖子樹傻乎乎的吊死,是不是真的傻?

    當然,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崇禎,他也只是個可憐人,這種在今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的剛硬,其實源自大萌朝一貫以來的制度,也就是許多人經常說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個制度雖然聽起來很硬氣,很響亮,但並非十全十美,只能說有好有壞,那就是遇到與其他鄰國有摩擦時,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只能硬剛,一個字,就是打,所以崇禎也只是這個制度的背鍋俠而已。

    這也是宋朝積弱和明朝看起來強盛的根本差別所在。

    因爲如果崇禎答應李自成的要求,那就等於瓦解了大萌朝一直以來苦心經營的帝國權力體系。

    同時,與李自成簽訂這樣的城下之盟,也有悖於崇禎一輩子所受的教育,更不符合他的政治形象與個人理念。

    畢竟這是祖宗成法,在那個年代,祖宗成法大於天,是不可變的。

    而且崇禎在歷史上一直給人以剛愎自用的形象,就是聽不進別人的勸告,也拉不下臉來。

    因爲他其實也想逃跑的,可不敢自己說出來,想等手下的大臣說,可明末的大臣是一幫什麼貨色就不用作者菌自己多說了吧,一個個都猴精着呢,誰敢在這個關頭說出這遺臭萬年的話?

    所以崇禎只能悲劇了,他不可能自己說出逃跑的話,也不敢封李自成爲王,一旦這樣做的話就等於是在掀翻大明王朝賴以爲生的權力框架和最終話語解釋權。

    包括對待滿清努爾哈赤時也一樣,其實努爾哈赤最開始也只是要求明朝政府承認他的合法地位,而壓根就沒想過要滅亡明朝,畢竟那時明朝還是很強大的,而滿清太弱小了,蛇喫象幾乎不可能。

    但沒想到最後打的太順了,大明政府竟然這幅鳥樣,完全外強中乾,真的蛇喫象了,相當於白撿了一座江山。

    這就是崇禎的悲劇啊,制度的背鍋俠。

    因爲你國富民強時,和人硬剛,完全沒問題,畢竟你胳膊比人家大腿粗,想怎樣就怎樣。

    可當你國力衰敗,大腿瘦的比人家胳膊還細時,還一味選擇硬剛的話,那就是蠢了。

    比如崇禎如果稍微有點腦子,能放下面子,不鳥什麼祖宗成法,選擇南渡,暫時放棄北方的大好河山,同時承認李自成的合法地位,讓他的叛軍和滿清死磕,和全國各地的其他叛軍死磕,他則穩定住江南局面,忍辱負重,臥薪嚐膽,伺機北伐,光復大好河山,豈不美哉?

    說不定還能博得一個再造山河的中興之功,廟號里加個祖字,豈不妙哉?

    就算再不濟,也能像南宋一樣偏安一隅,再度延續上百年的江山社稷。

    可他都沒有,做了當時最糊塗的選擇,不得不說,真的是悲劇。

    ………………

    而相比於明朝,宋朝就很不一樣了,只要能讓我和平發育,丟點面子算什麼,大爺有的是錢,不在乎。

    所以宋朝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令人恐怖的程度,比如宋朝平均每年的貨幣流通量是大唐盛世的十多倍,總量更是達到千倍以上的差距。

    據說即使當時宋朝大城市裏的一個看城門的小兵收入都可能超過當時歐洲的一個君主。

    這可不是作者菌胡編的,這是許多西方歷史學家研究出來的的結果。

    再比如宋朝的行業更是發展達到恐怖的440多個,比360行還多,可見,宋朝時期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貧窮黑暗中掙扎。

    所以雖說宋朝積貧積弱,但當時宋朝的人民生活水平卻非常高,少有餓死的人,政府龐大的財政收入並不是橫徵暴斂,而是經濟發展帶來的。

    試看水滸,有幾個人是因爲生活貧苦活不下去而被逼上梁山的?大部分都是富家子弟,可見宋朝當時是富得流油。

    再說文化方面,唐有詩,宋有詞,唐宋八大家也是宋人佔多數,之所以有唐詩比宋詞厲害的說法,是因爲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一開始就接觸唐詩開始的,宋詞卻到初高中才慢慢接觸。

    宋詞與唐詩並不能說誰好,也無法比較,文無第一嘛。

    但宋代在科技方面卻遠超唐朝,唐朝文盲多,印刷術僅用於印刷佛經,而宋朝則廣泛應用於傳播知識,推廣文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