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一百八十八章 那就平分秋色吧
    的確,由於守內虛外的政策,導致宋朝的皇帝和大臣們太過於“重內輕外”,以致於成爲加強武備、抵抗侵略的無形障礙,這才讓宋朝在歷史上給人留下了軟弱可欺的印象。

    當然,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爲宋朝太有錢了,所以顯得滿不在乎,讓得許多宋朝的君臣甚至覺得這好像不是屈辱,反而像是施捨,類似於自欺欺人,如同阿q一樣。

    比如像是富弼在趙禎所上的河北守禦十二策中,指出澶淵之役時。

    “驕敵深入,直抵澶淵,河朔大擾,乘輿北幸。於是講金帛啖之之術,以結歡好。自此,河湟百姓,幾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爲失策。”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自欺欺人到覺得澶淵之盟這種城下之盟,都好像不是一種壞事了,反而是一種比較好的政策。

    這不得不說,既可悲,又可嘆,但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宋朝每年送給敵人的歲幣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例的確是微不足道。

    因爲據許多學者的研究,當時宋朝的絹產量很大,每年付給遼的30萬匹絹約相當於東南越州一地的年產量,還可以接受。

    至於銀的產量則比較少,所以,每年付給遼的20萬兩白銀,在後期造成了財政上的問題。

    但是,通過官方對遼榷場貿易的經營,宋政府每年對契丹貿易上的出超,可收回付出銀兩的十之六七。

    這在宋朝的文獻中早有反映,像是宋昭論榷場時指出:“……蓋祖宗朝賜予之費,皆出於榷場。歲得之息,取之於虜,而復以予虜。中國初無毫髮損也。比年以來,榷場之法寢壞,遂耗內幣,臣願遴選鍵吏,講究榷場利害,使復如祖宗之時,則歲賜之物不足慮也。”

    也就是說不用擔心,我們送出去的歲幣,都可以通過做生意的方式收回來,不足慮也。

    這樣算下來,宋朝實際付出的銀兩數目不是很大,的確讓很多人越發的不以爲意。

    所以,許多人覺得以這麼點微末的錢財換來國內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居樂業,還是非常划算的,至於什麼屈辱不屈辱的,也就不在考慮之中,這也正是李小魚詩中所說的“漢計誠已拙”的表現。

    因爲除了這個辦法,他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花錢買平安。

    對此我們不知道是該贊同還是怎樣,說唾棄吧,這是以最小的成本解決了實際的問題,的確也算是一種明智的表現,因此拋卻其他因素,考慮到當時的時勢,宋朝的這種“以銀兩換和平”的舉動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

    由此,綜上所述,宋朝因爲仗着有錢任性,以及守內虛外的政策,就沒有實施以前那些朝代爲了穩定少數民族所採用的和親政策,而是大把的給錢。

    這種方法也的確有效,因爲在經濟上,一方面,宋朝蓬勃發展的經濟爲宋王朝選擇走金帛外交的道路提供了雄厚的實力保障,讓宋王朝能夠有能力去爲拒絕和親而支付鉅額歲幣。

    另一方面,伴隨着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邊界的貿易互市不斷升溫,經濟關係因素日益向對外政策領域滲透,宋朝就利用少數民族對經濟的高度依賴,利用互市來處理民族關係。

    政治上,守內虛外的施政方針導致了宋朝統治者重視內部的穩定而輕視外敵犯邊,皇族公主下嫁給將門的聯姻政策也使得公主的數量就大幅度的減少。

    此外,兩宋朝野瀰漫的德治風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朝君臣的和親理念,金帛外交在宋朝統治集團的眼中是大國風範的彰顯,而皇帝外嫁公主則被看作是一種失德之舉。

    在思想文化方面,理學成爲宋朝的主流思想,在理學正統觀念的影響下,民族偏見加深,給宋朝和親政策的推行造成了阻礙且理學家們強烈提倡女性貞節的理念,導致宋人所奉行的貞節觀與少數民族政權傳統的收繼婚婚俗在價值理念上產生了衝突。

    反正就一句話,不和親,不割地,只賠款,算是獨樹一幟,很是奇葩,由此創造了宋朝近三百年來無一例和親的例子,某種方面來說和後來明朝算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不管是和親也好,賠款也好,還是割地也罷,不外乎都是在簽訂和平條約,和親只不過是條約裏多加了一條送公主,和親本身其實並不可靠,因爲外族和我們中原王朝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沒我們中原王朝那麼要面子,不會真的因爲一個公主和一點嫁妝就算了。

    宋朝的不和親只是因爲找到了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方法歲幣,明朝則是“封王封地”,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意思。

    這些措施的本質上就是加大條約的賠款力度,讓他們滿意而不來打我們,所以和漢朝不一樣,宋和明雖然沒有那麼強大的軍事實力,沒有消滅北方勢力,但也能長期穩定存在的原因。

    當然,條約並不一定都一直有用,總會有撕毀條約的,宋明都碰到過,也都解決過和被解決過。

    但不管怎麼說,和親也好,送歲幣也好,其本質來說,都是屈辱的,是不平等的外交政策,所以,李小魚拿出的這兩首明妃曲,一首寫“漢宮”不知邊塞苦,後一首寫和親政策之“計拙”,借漢言宋,都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藉此提醒此時的宋人不要那麼的盲目自信,也不要忘了居安思危,一定要想辦法改變這種局面,強大自身才是關鍵。

    更不能一直想着花錢消災,當有一天敵人不收你錢,直接動手搶時,那就什麼都完了。

    像是面對後來的蒙元,人家根本不收你錢,自己動手搶,想搶多少搶多少,到最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即使跪求人家議和,拼命花錢都沒用。

    因此,聽完李小魚這兩首明妃曲,所有人都是大受觸動,也讓得忘憂亭裏的朝廷諸公內心小小的驚了一下,莫名的開始有些一絲危機感,開始反思,他詩中所言是否有道理,是不是該適時作出改變了?

    的確,好像一味的送錢也不管用,這些蠻夷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比如遼人,最近也開始蠢蠢欲動,一直嚷着歲幣太少,要求增加。

    包括李元昊爲什麼敢如此肆無忌憚的在西北邊境騷擾,不就是因爲背後有遼人的支持,想着坐山觀虎鬥,然後趁火打劫,亂中取利,所以纔有了後來的重熙增幣。

    其中作爲皇帝的趙禎更是深受觸動,其實他原本也想改變這種局面,不過,他太仁了,仁到已經沒有主見,所以老是被手下的文官牽着鼻子走,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完全沒有什麼自己做主的機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