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二百八十二章 豐富多彩的喫食(三)
    的確,宋代製糖影響了大食和南海諸國,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甘蔗種植和製糖業得到了發展。

    有學者在論述我國古代蔗糖工業的發展時講到了宋代的製糖,指出宋供採取軋蔗取汁的方法,用巨石碾或舂蔗取汁。

    然後有濃縮、煎熬過程,把蔗汁直接放進鍋內煎熬,再去蜜凝結,把煎熬的糖水讓其自行凝結,凝結後加以過濾,曝之烈日才能完全凝結。

    以及日本學者加藤繁在中國甘蔗和砂糖的起源一文中指出,甘蔗在唐宋之際除江西、湖廣、江蘇、安徽外,四川、福建也有栽培。

    宋代福建開始製造砂糖,而四川、福建、兩浙、廣東生產糖霜,四川開始製造石蜜。

    宋代砂糖的製造已廣爲推行,其製造技術也已有進步。

    糖霜在四川、福建、廣東、浙江等地製造,其中以四川遂寧所產最爲精美。

    而且四川茶的產量高於東南,但“蜀茶之細者,其品視南方已下,惟廣漢之趙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牙、雅安之蒙頂,土人亦珍之”。

    像是蔡襄茶錄說:“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間試茶皆不入香,恐奪其真,若烹點之際,又雜珍果香草,其奪益甚。”

    宋代白糖已在各地廣爲製造,進而在四川和其他地方也有糖霜的製造。

    各個地方的砂糖產量雖然不知其詳,但大體而言,出產精美的砂糖的地方產量最多,因而可以把四川、福建、廣東等地視爲砂糖出產最多的地方,以栽培甘蔗、製造砂糖作爲農家副業的地方也不在少數。

    在盛產砂糖的地方,它已經成爲專門的職業,在遂寧等地,以製造糖霜爲業的糖霜戶已多達幾百戶。

    宋時已出現所謂“戲劇糖果”,有行嬌惜、糖宜娘、打鞦韆等名目。

    在臨安“沿街叫賣小兒諸般食件”有麻糖、錘子糖、鼓兒餳等名目。

    宋代的調味品品類繁多,甚至包括一些藥物。

    除醬油和味精外,已與今人差別不大。

    如江南、福建一帶,“食紅糟,蔬菜魚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與今福建菜的風味相同。

    對窮鄉僻壤的農民而言,調味品也是十分難得的。有的“荷薪芻入城市”,換得幾十文錢,“買蔥茹鹽醯,老稚以爲甘美”,有的甚至“經年不食鹽者”。

    此外就是飲食業的興旺。

    要知道自秦漢隋唐,歷來多少酒席似乎都是家宴。

    而且我們這個民族即便一直到盛唐都有宵禁呀,只有在元宵節才偶爾開禁三晚。

    而在隋煬帝的大業年間曾有一次開禁了半個月之多,更是傳爲佳話。

    農業社會晚上有了活動一般幹什麼呢,就花在飲食上了,喝酒取樂看燈吧。

    宵禁完全解除那還要到北宋初年,於是,餐飲業起了結構性地變化。

    像是由兩餐變爲三餐。

    因爲古時中國人基本上只有兩餐:晌午一餐,傍晚一餐。

    基本對應農耕的開工和收工的時間。

    如果軍人行軍麼,也是在兩頓飯之間的六七個小時內一口氣進行的。

    所以往往可以走很遠的路,日落了就安排崗哨休息了。

    但到了北宋初年,隨着宵禁的解除,城市居民的夜間生活一下就變成了課題。

    於是很多人養成了入夜後再喫一頓飯的習慣。

    注意,那個時候的三餐時間仍然和現今的並不一致。

    我們現在的朝九晚五學的是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率先定出的標準,慢慢影響了世界各個地方,當然,也有例外。

    還有就是酒樓的出現,因爲唐朝人如果夜遊就面臨着必須在外過夜的安排,而宋朝的老百姓晚上喫完了飯仍舊可以從容回家,所以不需要在外過夜。

    因此夜間的餐飲業就蓬勃發展了起來,像東京夢梁錄中記載:開封各處都有酒肆,門前扎着歡樓,換樓內走廊歌女們等待召喚的地方,通常她們濃妝豔抹,隨時隨地等待爲赴酒席的賓客表演歌舞。

    酒樓上看去“彷彿神仙”。

    幾百年的私人宴會給了酒樓題材,看看那些官宦大家的家廚如何流落到社會上來的就知道了。

    可惜,很少有這方面的記載保留下來,因此廚師的來源不可考。

    至於酒樓內的生意模式的話,把當時的酒樓對比現在的酒樓會發現好多地方不一致。

    首先,沒有外菜莫入這一說,實際上,大酒樓的老闆可能只是這個酒樓的房東。

    比如施恩,蔣門神,有無數的酒保、茶博士、經紀人穿插其間,兜售自己的點心、小菜。

    樊樓就是非常貼近市井的一家,它出現在水滸傳和夢梁錄中。

    三言兩拍也沒有少了它的身影,有一則故事講了男女二人普通市民間的一次自由戀愛,那個男公民就是樊樓中的一個酒保,和哥哥一起在樊樓中兜售酒類的。

    夢梁錄記載:到了宋朝,城市的小資們已經幾乎不開火倉了。

    喫飯基本都在外面搞定,而外面的小喫也確實好喫、品種豐富多樣。

    的確,酒樓是個奢華的地方,他們爭相使用奢華的器具。

    一般坐下後會上來筷碟,這些用具基本上都是銀器。

    再點幾道菜,也是銀盆端來。要酒麼,銀壺暖了上的。

    要知道,宋朝我們還沒有開始普及白酒,大家基本上還在喝黃酒。

    宋人喜歡酒燙熱了上,上來的酒冷了怎麼辦,沒事,有幾個嫂嫂在那裏開一個碳爐專管溫酒。

    這個碳爐就和馬路上新疆羊肉串的那個格局相彷彿。

    燙酒的嫂嫂有個專門的名稱“焌糟”,是當時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個。

    那些銀盤子的價格不菲,但是酒樓對顧客卻非常放心,給足面子。

    甚至你不想下館子,想在家裏請客,向酒樓定了酒菜,他們也一樣拿了銀器盛了菜式上門。

    到第二天才叫夥計上門收回。

    還有就是下酒的菜,因爲喝的酒有了,下酒菜是啥呢,宋菜的菜譜太多了,抄不完的。

    往往一個酒席一個人會有機會喫到四十幾道菜。

    夢梁錄等書中就有幾則,包括高宗和秦檜的宴席的菜單。

    射鵰英雄傳中的鴛鴦五珍膾的大名也赫然在焉。

    看來金庸大概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借射鵰的洪七公偷偷跑去南宋皇宮偷喫解饞。

    民間下酒用什麼呢,大家如果有興趣去翻話本小說,就可以發現許多,比如像傳統相聲裏的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秦賣油去花魁娘子家裏等花魁娘子回來,老鴇就擺酒款待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