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二百八十六章 宋時四百四十行
    如果這些都還不足以說明宋朝的富碩的話,那麼還例如,“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愛德華普雷斯科特美

    上述這段話,是出自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在中美新市場經濟北京n tan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所說。

    顯而易見,這位經濟學家在肯定“宋富”的同時,也大大低估了宋朝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因爲當時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貧窮落後的野蠻與黑暗中摸索,連歐洲也不例外。

    還是那個老例子,那就是許多西方學者認爲,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城裏一個看城門的士兵。

    近年來更有人通過黃金價格折算,計算出北宋的人均gd達2280美元。

    這一數據即便是放在今天來衡量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雖然這樣的計算並不科學,但是史學界公認的看法是,宋朝的國民生產總值佔當時世界的50以上,最高達80。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其他地方最好水平至少富裕一倍

    宋朝的富裕首先表現在朝廷的歲入年財政收入上。

    像是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宋朝經過100年的發展,歲入爲11613億貫,神宗變法後最高達16億貫,大約爲盛唐的7倍,按照銀錢的一般兌換率1貫摺合一兩白銀計算,約合白銀16億兩考慮到有宋代銅錢一直緊俏短缺的因素,所以這一數值還可能被大大低估

    即便就是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財政收入也高達1億貫。

    這是一個怎樣的數字呢

    金庸先生在袁崇煥評傳中列舉了明朝萬曆年間的一組數據,茲錄如下張居正改革後的萬曆28年1600年,歲入400萬兩。

    明末天下大亂,明政府爲抵禦後金和剿滅農民起義軍,先後加派遼、練、剿“三餉”,橫徵暴斂,每年也僅得1000萬兩左右。

    這時距南宋滅亡已300多年,明朝在國土面積遠大於宋朝的情況下,年財政收入連北宋的110都不到

    清朝比明朝略好些,順治7年1650年歲入1485萬兩,200年後的咸豐年間,約爲3000萬4000萬兩。

    而此時中國人口已近4億,超過北宋23倍。

    直到清朝滅亡前那有限的幾年裏,在改變徵收體制、計算方法和一系列外因的作用下,國家歲入才勉強達到宋朝的水平。

    而且如前文所說,支持宋朝龐大財政收入的不是橫徵暴斂、竭澤而漁,相反,史學界都認爲,宋人的生活水平相當高。

    即便在被那個不成器的宋徽宗胡天胡地折騰了20多年後的北宋末期,真正因爲生活不下去而zao fan的人也很少。

    試看水滸中的梁山好漢,有幾個是因爲飢寒交迫才落草的

    宋朝的財政收入高,是基於宋朝發達的經濟,特別是繁榮的商業另章詳述筆者注。以熙寧10年1077爲例,北宋稅賦總收入爲7070萬貫不含左藏庫、封樁庫,其中農業兩稅2162萬貫,佔30;工商稅4911萬貫,佔70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已不是農業,而是工商業宋朝堪稱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化”國家

    宋代經濟的發達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農業飛躍。宋初因多年戰亂,土地荒蕪嚴重。經過宋朝“休養生息”政策的調整,宋代農田開墾大量增加。

    太祖開寶九年976墾田295萬頃,到真宗天僖五年1021達到524萬頃據文獻通考,而且這還僅僅是按租賦得出的田畝數,其他“不出租賦的田畝有十之六七”會計錄。

    意味深長的是,宋朝統治者對隱瞞的田畝基本上是睜隻眼,閉隻眼,象徵性的查了幾次都是不了了之。

    宋代農民以其獨特智慧開墾圩田、山田、淤田、沙田、葑田等,並大量推廣優良稻種、小麥、粟、黍、豆、茶葉、棉花、

    甘蔗等,水稻早熟品種的引進實現了,“一季兩熟”,產量大爲提高,每畝產量2石左右。

    兩浙路最高,蘇州一般年成每畝就可產米23石。

    而唐代畝產僅15石,漢代僅1石左右。

    生產分工趨細,出現了專門的桑農、茶農、棉農。

    南宋後期,棉花種植從兩廣、福建推廣到長江流域,時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憂貧”之說。宋代獎勵農耕,興修水利,

    積極推廣新式農具,踏犁、秧馬、水車、彎鋤、鐵耙等大量運用,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

    其次採冶業發達。

    北宋初全國共有礦冶201處,英宗時增加到271處。

    史書上零星和不完全的記載表明,宋朝採冶業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

    到了仁宗皇佑時,每年得金15000多兩,銀219萬多兩,銅510多萬斤,鐵724萬斤。

    韶州岑水場,仁宗時開發鑄錢,有工匠10多萬人,規模之大,在今天看來也是一個“巨無霸”企業。

    鑄錢需用鉛錫,於是產業鏈向下延伸,仁宗時年產鉛9萬多斤,錫33萬斤。

    英宗時鉛產量激增200萬斤,鐵錫增產100多萬斤。

    神宗時,年產銅1400多萬斤,鉛919萬斤,錫232萬斤。

    今天的研究表明,宋朝鋼鐵產量年均爲15萬噸。

    而英國在工業革命開始時的1788年年產鋼鐵不過才76萬噸。

    以及紡織業興旺。

    紡織業在宋代得到長足發展,不僅有官營和私營的大批作坊從事紡織,廣大農村婦女也家家紡織布帛。

    其中尤以兩浙、川蜀地區最爲發達。

    開封設綾錦院,爲皇室貴族織造高級織品。

    河北路產絹,有“衣被天下”之稱。

    麻織業集中於成都府和廣南西路,麻布產量遠超唐代,印染技術也大大提高。

    南宋時通過賦稅收上來的絲麻織品高達1000萬匹以上。

    南宋棉織業突飛猛進,宋人發明了捍、彈、紡、織一條龍的棉紡工具,成爲中國手工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棉紡織業在農村得到迅速發展。

    甚至北宋時,一些地方已出現了以紡織爲主的“機戶”。

    仁宗時,一個梓州已經有幾千家機戶。

    還有制瓷業鼎盛。

    的確,宋朝制瓷業出現了突破性的發展,無論是瓷器生產的數量還是質量上

    都遠勝前代,甚至令後世望塵莫及。

    “官哥汝定鈞”五大官窯,所產瓷器之精美絕倫的程度令人駭然驚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