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四百八十二章 李楊愛情
      基於以上所說,由此,鄭傳寅指出,喜以悲反的美學品格反映了我國古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充分體現了對“和”的境界的追求。

      包括王季思也有相似論述,他認爲,不同於西方戲劇將悲劇的崇高和喜劇的滑稽加以提純而發展到極致,中國的戲曲將兩者糅合到一起,互相調劑和襯托。

      這方面表現爲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庸調節,達到明辨是非、懲惡揚善後的超越,既是儒家積極入世的現實態度,又帶有道家陰陽相激、剛柔並濟的哲學意蘊,是民族傳統心理積澱影響下形成的獨特審美形態。

      還有像是《中國古典悲喜劇美學初論》在肯定上述從敘事層面對悲喜劇交替、苦樂相錯手法進行理解的基礎上強調指出。

      這一手法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命觀、人生觀:悲喜交集、苦樂相錯表現在生命觀上,就是生與死的循環,生即是死,死即是生。

      表現在人生觀上,中國人的傳統看法是人的一生雖有種種磨難種種悲苦,坎坷不平,但好運終將降臨,受“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先苦後甜的人生認知和期盼影響。

      並且大家都知道,在大部分的古典戲曲中多有發跡變泰、分離團圓等種種由悲轉化爲喜的戲碼。

      因此這種悲喜劇的存在不僅僅是敘事所能解釋的,也不僅僅源於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浸染,還直接決定於古人的人生觀。

      而在這種人生觀的干預下,戲曲作品往往同時具有悲劇高潮和喜劇高潮,兩者相互沖淡,相互作用,最終達到了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中和之美。

      這就在考慮到傳統思想影響的同時,看到了參與古典戲曲悲喜交融特質形成的又一種因素。

      從中和的審美體驗到人生觀、生命觀的文化意義,這應是古典戲曲所含蘊的審美意蘊之體現。

      關於古典戲曲的主題與審美意蘊的話,衆所周知,戲曲作爲一種文學樣式勢必承擔一定的社會功能,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像是古典戲曲的不同題材和主題類型,都承載着反映和批判現實、樹立和追求美好理想等思想意義,這也是古典戲曲故事審美意蘊的組成部分。

      關於這一點不再面面俱到地論述,僅以歷史劇、愛情劇和宗教劇之主題意義爲例簡要說明。

      因爲歷史劇雖取材於歷史題材,實際抒寫的卻是劇作家對現實生活的感慨,因此借古喻今、諷今是歷史劇的慣用手法和真實意圖。

      或藉助對歷史事件的描繪,展現激烈動盪的社會風雲和歷史變遷,流露出普遍強烈的英雄崇拜意識,這一點在異族統治的元代尤爲突出。

      元雜劇歷史劇不僅寫出了英雄人物叱吒風雲的神采,甚至這種英雄主義的精神還被貫穿到劇中人物歷史生活的每一方面。

      例如將原本並非作爲英雄行爲的舉動當做英雄壯舉來寫;但在特定的政治環境中同時也展開了對英雄失路及造成英雄悲劇的時代環境的思考。

      像是關漢卿的《單刀會》呼喚英豪,《西蜀夢》中關羽、張飛卻相繼被害,在那樣一個英雄尚且無法自保的時世,升斗小民何以全身避禍,英雄死了,誰來拯救天下蒼生?

      這就是關漢卿劇作中隱藏的主題,其中蘊涵着他對時代的深刻思考。

      或通過歷史劇創作緬懷盛世,總結歷史興亡教訓,抒發劇作家山川滿目淚沾衣的歷史興亡之嘆和備受壓抑之感。

      比如《漢宮秋》有意將漢強番弱的歷史寫成番強漢弱的劇情,《桃花扇》的史著化處理,《長生殿》李楊情緣中蘊含着的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表現等等,無一不表達了這種主題傾向。

      歷史劇創作還涉及到其他種種主題和內涵,不再一一贅述,可參考孫書磊《中國古代歷史劇研究》等相關資料。

      至於婚戀愛情劇則多通過對阻撓自由愛情的封建家長勢力的刻畫,批判封建禮教,讚美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勇氣與堅貞。

      比較出名的《西廂記》、《牡丹亭》等爲代表的愛情劇多着眼於此,以及通過婚變、棄婦等主題和情節模式揭露不良社會現象和世風日下的道德傾向,如《白兔記》、《琵琶記》等。

      而宗教劇中雖有單純反映神仙道化事件的劇作,但多數屬醉翁之意,更多的劇作着重通過神仙道化反映對社會的思考,寄託自己的情志。

      如元代宗教劇兩個最重要的意義維度在於以宗教爲度人之筏與處世之方,度人脫離紅塵俗世,本身就體現了對時世的嫌惡,被度者多出將入相、聯姻高門,有很高的社會政治地位,又反映了元代知識分子對政壇的厭惡和恐懼,折射出元代社會的黑暗現實。

      關於宗教劇的研究可重點參看鄭傳寅《古代戲曲與東方文化》。

      以上種種無不立足於現實,滲透着劇作家對特定時代的思考,反映人民的理想和心聲,共同熔鑄成豐厚複雜的文化內涵,這是元明清戲曲故事審美意蘊的又一構成。

      像是我們可以以李楊愛情故事個案綜述,因爲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自其產生就有衆多文人對此進行演繹。

      由此,李楊愛情故事也就具有了長久的生命力,在中國戲曲和小說的舞臺上長盛不衰。

      因此對於這一題材的研究,是文學史和戲劇文學史上的一個持續的熱點話題。

      根據在中國知網搜索的近二十年來的研究論文,以李楊愛情爲關鍵字進行搜索戲曲文學研究的論文可以找到大約20篇文章。

      以《長生殿》和《梧桐雨》爲關鍵詞進行搜索一共可以得出近百篇。

      其中有一部分是與李楊愛情故事有關聯的,簡單的從總量來看,就可以知道對於整體李楊愛情故事的研究遠不如單篇的戲曲傳奇充的研究充分。

      下面我們就以幾篇主要的論文爲根據,從李楊愛情故事流傳長盛不衰的原因,在戲曲文學中的本事流變過程及其發展變化的原因,故事自身的審美意蘊,以及以李楊愛情爲主題的戲曲文學題材類型的意義這四個方面對於李楊愛情故事這一個案進行具體的論述和分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