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四百八十四章 情緣總歸虛幻
      此外,以《梧桐雨》《驚鴻記》《長生殿》爲例分析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戲曲文學中的流變。

      因爲歷代李楊愛情戲中,最爲人知當然要屬元人白樸的《梧桐雨》和清人洪昇的《長生殿》,當然,在明人吳世美的《驚鴻記》在明代的李楊愛情戲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們就選取元明清三個朝代的三個代表性劇目進行具體的比較分析,從而探究背後演變的深層原因,因爲我們主要是看戲曲文學的流變,所以對於《長恨歌》和《長恨歌傳》的內容主題這裏就不再做特別介紹,只在比較時進行借用。

      首先是主題和戲劇衝突的發展變化。

      這是由於作者的主題思想決定了戲劇衝突的設置,兩者是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的兩部分。

      關於這幾部劇作的主題思想的討論,大部分是以《長生殿》爲主的,或是以《長生殿》與其他劇作的主題比較來看的。

      像是朱萬曙的《主題的分裂與時代感的統一——《長生殿》臆說》,徐子方《<長生殿>的主題及其他》陝西師大雲燕《<長生殿>與<牡丹亭>主題思想和劇情結構比較。

      和王季思《<長生殿>主題的深層意蘊及其意義》徐正英《<長生殿>主題矛盾探析》劉麗的碩士論文《<漢宮秋><長生殿>主題多樣性探析》韓桂芳《<梧桐雨>主題探析》韓鑫的《清前期戲曲家的遺民情結與<長生殿>創作主旨》等文章都對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

      白樸《梧桐雨》,對於它的主題人們的認識依然是承對於《長恨歌》和《長恨歌傳》的分歧,一般是有愛情說和政治主題說。

      當然,就作者本人而言,比較認同的是將作品作於亂世的背景考慮進去,作者的身世之感必然與作品的主題交織於一起,表達了一種亂世中的人世蒼涼的命運悲嘆之感。

      不過這裏需要給大家說一下,《梧桐雨》中的戲劇衝突從戲劇的內容劃分,主要有兩條線:一是由安(安祿山)、李(李隆基)權力之爭引發的政治衝突。

      這一衝突成爲情節發展的主動力,構成情節發展的主線。

      另一個是存在於安(安祿山)、李(李隆基)、楊(楊玉環)之間的情愛衝突,這一衝突是情節發展的助動力,構成情節發展的副線。

      這兩條線在作品中交織並行,而隱藏於這兩條線內部的則是個體和命運的衝突。

      在這些衝突中,作者對於政治衝突的描寫是比較少的,只是很簡單的在一些劇情交待和對話中體現,政治衝突在作品中只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而愛情衝突描寫的相對而言多一些,一開始有楊妃與安祿山的情愛,後來有李楊在長生殿的盟誓,寫道安祿山叛亂的時候把他的動機的一部分歸爲搶楊貴妃。

      這些情愛因素都在第三者楊妃之死後消解了。

      推動情節發展的是第四折中唐明皇在秋夜梧桐伴雨時對楊妃的思念,這時候可以說是把全劇推向了一個高潮,從情愛悲劇和政治發展到了一種人生的悲劇,是一種個人和歷史,個人和命運的一種矛盾。

      人的自身慾望在歷史面前,在命運的面前顯得及其渺小,當這種慾望不得不向歷史命運低頭時,人生就有了無限蒼涼的意味。

      白樸最後的落腳點還是在唐明皇自己孤獨的懷念楊貴妃的結尾上,全劇以“雨溼寒梢,淚溼龍袍,不肯相饒,簾映梧桐上下到曉”綿綿不盡的梧桐夜雨爲明皇的孤悽作結,正可以與那種人生蒼涼的主題遙相呼應。

      而吳世美的《驚鴻記》開篇就點明其主旨“看往代荒淫敗亂,今朝垂戒詞場”,這也就說明了作者的主旨就是對於情慾進行勸誡,從中吸取歷史興亡的教訓。

      從戲劇衝突角度講,《驚鴻記》的戲劇衝突是以情慾與皇權的衝突爲主,以梅、楊兩妃爭寵及安、李權力之爭爲輔,三組衝突交織遞進,共同構成情節發展的動力。

      情慾與皇權的衝突既規定着戲劇情節的發展,成爲貫穿始終的情節主線,又是主題意蘊的所在,賦予劇作傾向鮮明的思想內涵。

      此外,後兩組衝突既與主要衝突的發展歷程相一致,又分別從情慾、皇權兩個方面分別展開,構成戲劇情節發展的兩條副線。由於三組衝突彼此關聯,在情節發展中呈現出一種膠合。

      梅妃和唐明皇是以感情甚篤的姿態出現在劇本的開端,這個時候情慾和皇權基本上還是平衡的,直至梅妃被陷害,楊貴妃進宮,二人爭寵,就開始了李楊二人情慾對皇權的威脅,致使楊國忠亂國,安祿山叛亂。

      到了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情慾對於皇權就產生了破壞;楊妃死,梅妃出家後,以唐明皇和梅妃的重逢將李楊的情慾撥正,最後以楊妃點名各自的前身,通過仙道思想徹底否定了情慾,也體現出了作者的鮮明旨歸。

      二洪昇的《長生殿》是李楊愛情戲中最爲出色的一部,也是被關注最多的一部作品,因此對於《長生殿》的主題爭論也就最多,也多被拿出來與《桃花扇》《牡丹亭》等作品進行比較。

      歸納起來,也就無非是愛情說和政治歷史說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爲愛情是外在的,政治理想纔是作者寄託的真正內核。

      另外一種的話,則認爲這部作品把大量的描寫集中於李楊二人的感情,與“至情觀”的思想有着很大的聯繫。

      還有的學者就《長生殿》受到的佛道思想影響進行論述,認爲主題與宗教思想聯繫很緊密。

      不過就作者菌本人而言,聯繫作品本身和作者的生活背景,結合王季思先生在《<長生殿>主題的深層意蘊及其意義》中提出的觀點,認爲《長生殿》的主題具有雙重的統一性。

      像是洪昇藉助《長生殿》表達了自己的“至情觀”思想,這應該是《長生殿》主題的一個主要方面,同時又借雷海青,郭子儀等人表達了一種忠孝節義的政治觀,這是次要方面。

      在此基礎上展開的各種矛盾衝突,既有楊貴妃與與姐姐、梅妃之間的妒寵,又有楊貴妃與明皇之間要求專一與風流好色的矛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