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四百九十五章 三大傳奇
      當然,說明一下,不吹不黑,其實明初也有一些較少受到道學氣和八股文薰染的傳奇作品,如《精忠記》、《金印記》、《千金記》、《連環記》等都是。

      但大都結構鬆散,人物刻畫粗糙,可貴的是能有一些動人的內容。

      同時到了嘉靖、隆慶年間,劇壇還產生了著名的“三大傳奇”,也就是《寶劍記》、《浣紗記》、《鳴鳳記》。

      也正是這三部傳奇的產生,才徹底打破了明初以來傳奇的沉寂僵化狀態,掀開了傳奇繁榮的新篇章。

      首先給大家說說李開先的《寶劍記》吧,李開先這個人的話,號中麓,山東人,是嘉靖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上疏批評時政,罷官居家近30年,以和友人創作、研究戲曲消磨歲月,發散鬱悶。

      因此他的代表作《寶劍記》就是他與友人的集體創作。

      《寶劍記》這齣戲劇的話,劇共有52出,取材於《水滸》中的林沖故事,但情節多有改動。

      這部劇中寫林沖因徵方臘有功,仁徵西統制,因上本彈劾童貫而被貶,幸得張叔夜提拔,又任禁軍教頭。

      後又上本彈劾高俅,被高俅設計賺入白虎堂,問成大罪,發配滄州。

      此後才發生了野豬林、火燒草料場、殺死仇敵、投奔梁山等故事。

      其中還穿插了高俅之子高明企圖霸佔林妻張貞娘,強逼成婚,貞娘逃出汴梁,在白雲庵出家爲尼,林母自盡,丫環錦兒代貞娘而死等情節。

      最後是林沖與宋江等接受招安,均被封官,以及將高俅父子問成死罪,押至軍前,憑林沖發落,還有林沖夫妻相遇,大團圓。

      很顯然,《寶劍記》寫林沖沒有完根據《水滸》,其最大改動就是林沖與高俅矛盾的起因。

      《水滸》中是由於高俅乾兒子高衙內圖謀林妻引起,這裏改爲林沖一再參奏高俅、童貫結黨營私、禍國殃民。

      雖也寫到了衙內圖謀林妻,但卻把它移到了林沖發配之後。

      這樣一改,就突出了林、高鬥爭是忠奸鬥爭。

      並且林沖形象也一改原來的被動反抗而爲現在的主動出擊,從而更加突出了林沖疾惡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

      應該說,作者這樣寫,與他在當時深受奸相嚴嵩的傾軋而罷職閒居有關,是對現實政治有所指斥的。

      不過,《寶劍記》藝術上並不十分成功,劇結構鬆散,情節重複,只注意了以生旦爲主,重要人物魯智深形象模糊;反面人物陸謙、富安用墨過少;語言也偏於文雅雕琢;並且不完合律。

      其中較好的是第37出《夜奔》,寫林沖夜奔梁山時“專心投水滸,回首望天朝”的複雜心理,寫他“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的英雄失意,感慨蒼涼,具有濃郁的抒情性,現在仍是崑曲中的優秀劇。

      而除了林開先《寶劍記》外,就是梁晨魚的《浣紗記》,梁晨魚是江蘇崑山人,性情豪爽,放蕩不羈,精通樂理,曾從師於著名的崑山腔改革家魏良輔。

      他的《浣紗記》通常被認爲是我國第一部用改革後的崑腔譜曲的本子,在戲劇史上有重要地位。

      《浣紗記》劇共45出,寫的是歷史上吳越興亡的故事,因此也叫《吳越春秋》。

      劇本以范蠡、西施之間的悲歡離合的愛情爲線索,演述吳越兩國的興亡。

      吳王夫差憑藉國勢強大,率兵破越,越國淪陷,越王勾踐被俘。

      之後,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復仇,被赦返越之後,更臥薪嚐膽,發奮圖強,又用“美人計”離間吳國君臣,吳國上下驕奢佚樂,越王勾踐便率兵滅吳,吳王夫差兵敗自殺。

      劇作鮮明批判了吳國君臣的驕奢腐化,歌頌了越國君臣的艱苦奮鬥。

      特別突出了范蠡、西施爲國雪恥、甘願獻身的崇高愛國精神。

      《浣紗記》的主人公是越國大臣范蠡和著名美女西施,當初他們在明澈的溪水旁以一縷潔白得輕紗定情,本希望“百歲圖歡慶”,不想風雲突變,國土淪亡。

      這時,一對情侶不得不忍痛割愛,悵然分手,爲國家利益毅然拋卻兒女私情。范蠡

      深明大義,執意勸西施打入吳宮,西施毅然入吳,不辱使命。

      這種“美人計”雖不值得過分稱道,但在具體描寫中卻極力突出了西施忍辱負重、爲國報仇的愛國思想。

      劇本拋棄了世俗的貞操觀念,讓西施從吳宮回來後,又同范蠡結合,這在“失節事大”的理學盛行時代,極爲難能可貴。

      最後寫范蠡作爲越國謀臣,有功不居,功成身退,攜西施泛湖歸隱,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它表明了范蠡對統治者“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本質的清醒認識,否定功名富貴,強調了愛情的勝利。

      與此同時,藝術上也突破了夫貴妻榮的大團圓結局,令人耳目一新。

      《浣紗記》賓白駢散互用,曲詞俊語如珠。用崑山腔演唱,細膩舒徐,圓潤柔美,對崑腔的傳播與發展有極大影響。

      最後就是無名氏的《鳴鳳記》了,之所以說是無名氏,是因爲《鳴鳳記》的作者的確不詳,因此明代呂天成《曲品》把它列爲無名氏作品。

      這部劇劇共41出,是一部著名的時事劇,政治活報劇。

      劇本寫的是嘉靖時奸相嚴嵩父子專權,殘害忠良,內任黨羽,外用軍財,致使倭寇侵界,河套失陷,朝政日非。

      以夏言、楊繼盛爲首的忠直朝臣前仆後繼,同奸相鬥爭,猶如“朝陽丹鳳一齊鳴”,所以叫《鳴鳳記》。

      《鳴鳳記》雖然人物衆,頭緒多、情節繁,但忠奸鬥爭的戲劇衝突還是一線貫穿的。

      一方是剛正不阿、部位權勢、視死如歸的夏言、楊繼盛等“八諫臣”,一方是嚴嵩父子等大奸臣。

      劇中的人物、事件大都真實,演出效果也相當好,簡直“令人有手刃嵩賊之意”(呂天成《曲品》)。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