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四百九十六章 截然不同
      像是《玉簪記》、《紅梅記》、《嬌紅記》這三部都屬愛情劇,都不同程度受到臨川派的影響。

      先給大家說一下高廉的《玉簪記》吧,這部劇的劇情寫的是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的戀愛故事。

      妙常本是一大家閨秀,俗名陳嬌蓮,他與潘必正的婚姻是由父母指腹爲婚。

      只因靖康之難時,她與母親在流離中失散,於是進入金陵女貞觀成了一名女道士。

      南宋書生潘必正科考落第,羞歸故里,來女貞觀探望做觀主的姑母,與妙常不期而遇。

      二人經茶敘、琴挑、偷詩等一番曲折,私自結合,事後被觀主發覺,潘必正被逼再赴科考,妙常急忙僱舟追趕戀人,兩人在江上互贈玉簪和鴛鴦扇墜兒,以此作爲永不變心的信物。

      後來不出所料,潘必正考中得官,與陳妙常結爲夫妻。

      當然了,《玉簪記》中的潘、陳二人早由父母指腹爲婚的情節,雖多少爲作品蒙上了合於“禮”的外衣,但它的內核,實際還是反映青年男女衝破禮教束縛和宗教禁慾而自由結合的過程。

      本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具有正視青年男女的感情要求,乃至肯定的健康態度;二是劇情單純,刻畫人物筆墨細膩,曲詞樸素而優美。

      特別是把妙常對於愛情的熱烈嚮往和畏怯害羞的心理表現得十分生動,造成饒有風趣的喜劇色彩,深爲中外觀衆喜聞樂見,至今仍盛演不衰。

      此外就是周朝俊的《紅梅記》了,本劇取材於《剪燈新話-綠衣人傳》,寫南宋奸相賈似道的侍妾李慧娘一次遊西湖,無意間讚美了一位遊湖少年裴舜卿,便被賈似道殺害。

      賈似道又要霸佔少女盧昭容爲妾時,裴舜卿挺身而出,仗義阻止,被賈似道囚禁府內。

      這時,當初被害的李慧娘鬼魂,在府內見到被囚的裴舜卿,一面主動熱烈地與之歡會,一面設法掩護裴遠走高飛。

      當然,最後還是一樣的套路,那就是裴舜卿考中探花,與少女盧昭容晚婚。

      不過還是要說明一下,那就是《紅梅記》顯然是由兩條愛情線索交織而成,一條是李慧娘對裴舜卿的生死之愛,另一條是裴舜卿與盧昭容的婚戀經歷。

      劇作將愛情故事注入了鮮明的政治內容,有力揭露了權奸賈似道的荒淫本性和殘暴罪行。

      僅僅就是因爲侍妾李慧娘對遊湖美少年的“一念癡情,十分流盼”,賈似道便大施淫威,殺一儆百,揮劍斬了慧娘,還把美人頭放在金盒內,讓衆姬妾逐一觀覽,殺雞給猴兒看。

      而賈似道卻沒想到,執著的李慧娘“一身雖死,此情不泯”,其不散的陰魂,不僅繼續大膽追求意中人,而且還當面怒斥賈似道無恥。

      總之,這部劇既歌頌了愛情,又揭露了權奸,愛情政治互爲表裏。

      現代京劇《李慧娘》就是據此改編而成。

      最後就是孟稱舜的《嬌紅記》了,並且孟稱舜是受湯顯祖影響最深、創作成就也最大的明末劇作家。

      他的傳奇劇《嬌紅記》,根據宋梅洞的同名小說、劉東生的同名雜劇改編而成。

      劇中寫小姐王嬌娘、書生申純的戀愛悲劇。王嬌娘是宋朝眉州王通判的女兒,與申純是表兄妹。

      申純在母舅家做客,與表妹嬌娘產生感情,私定終身。

      不想嬌娘侍女飛紅髮覺,心生嫉妒,把書生小姐這番私情告知了王母,於是在家長干涉下,申純被打發回家。

      後來申純科考高中,準備正式迎娶王嬌娘。

      不料,鎮守西川的帥節鎮爲兒子強求嬌娘,嬌娘誓死不從,以致絕食而死。

      申純得知消息,也立即懸樑自盡。王家見這兩人如此堅貞、癡情,只好把女兒靈柩和申純合葬。

      後來這兩人的魂靈,又在墳頭化爲一對兒鴛鴦,朝夕相伴。

      所以,本劇的稱是《節義鴛鴦塚嬌紅記》。

      顯而易見,《嬌紅記》生動塑造了一對青年男女傾心相愛、誓同生死的感人形象,肯定了他們無視門第、不畏壓力、矢志不渝得堅貞愛情和抗爭精神。

      劇中王嬌娘美麗動人,知書達理,對當時的青年男女“婚姻兒怎自由?好事常差謬。多少佳人,錯配了鴛鴦偶”深感惋惜。

      她對自己婚姻很有主見,不慕富貴,不慕才華,只希望遇見一位“同心子,死共穴,生同室,便做連枝共塚,共塚我也心歡悅。”

      爲此,當初申純雖無功名,只因“同心”自己便以身相許,即使帥節鎮那樣的豪家富室,她也表示不屑一顧。

      王嬌娘所追求的這種愛情,顯然帶有一定程度的現代情愛色彩。

      王嬌娘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後期婦女的覺醒,表現了她們希望掌握自己命運的民主要求。

      劇中男主人公申純,不僅文才出衆,而且又義重如山。他表示“不怕功名兩字無,只怕姻緣一世虛”,把知己之愛看得遠遠重於科舉功名。

      他堅貞執著,以致竟能殉情自縊,以死明志。

      這也反映了當時青年知識分子對現實認識的不斷深化和日益覺醒。

      藝術上,劇末男女合塚同葬的情節安排,墳墓出現比翼鴛鴦的浪漫奇想,無疑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大有《同窗記》梁祝化蝶、成雙捉對、起舞翻飛的場面和情味。

      另外,劇作語言雅麗,風格未完,色彩繽紛,美不勝收。

      不過不管怎麼說,不管這些人如何出色,湯顯祖還是明傳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家,也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戲劇大師。

      像是日本曲學家青木正兒指出:“顯祖之誕生,先於英國莎士比亞14年,後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一奇也”。

      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也與湯顯祖的生平經歷有關,因爲他一生歷經了嘉靖、隆慶、萬曆三個時代,而這三個時代正是朝廷、政治黑暗、社會動盪的明代中晚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