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買宋 >第五百四十六章
    所以這個著作在紅樓夢研究當中是功不可沒的,它裏面所講的問題,對它的看法它是一個美學角度的評論文章。

    要知道它雖然講人生,說紅樓夢寫的就是人生的這種,不能得到滿足就永遠是痛苦的,這是他的觀點。

    因爲人就像鐘擺一樣,擺過來擺過去,都是在痛苦之間,不會超出這個。

    所以他認爲用這個觀點解釋紅樓夢,就比如像賈寶玉看到他的未來就是賈雨村賈政第二,他不願意再走這樣同樣的路。

    此外賈寶玉越是有,他希望過那樣的生活,他希望得到像林黛玉那樣的愛情,那麼這些又是不能夠實現的,所以他就永遠在痛苦當中。

    並且賈寶玉最後怎麼辦呢,出家是一種解脫,人生是永遠不能擺脫痛苦的,因爲你人生老是有,不能得到滿足,所以就永遠是痛苦的。

    那麼怎麼才能夠解脫呢,就像賈寶玉那樣,這是他特定的想法。

    但是我覺得紅樓夢評論的價值不在於這兒,在於紅樓夢的美學的批評,美學的鑑賞。

    他提出來中國兩部悲劇作品,一個是桃花扇,孔尚任的長篇傳奇另一個就是紅樓夢,而且他說紅樓夢是悲劇中的悲劇。

    這樣引進悲劇的理論來研究紅樓夢,王國維是首功,地位是很高的。

    而孫玉明先生認爲,對於王國維先生這邊,首創之功不可沒,他也是承認的。

    但是老先生覺得現在紅學界對這篇文章評價非常高,而他當時之所以沒有引起反響、後繼無人的原因:第一是當時咱們的留學生太少,瞭解歐美的人還太少,那麼它引不起反響。

    第二是他這個文章現在仔細讀一讀,給我們現在研究界基於用歐美的方法,弗洛伊德、尼采的理論來肢解文學作品是一個道理,只不過王國維先生是一個大學者,他駕馭起來遊刃有餘。

    就說讓你讀着非常什麼,他純粹用叔本華的理論來解釋人生可以,來解釋紅樓夢不可以,紅樓夢雖然寫的是一部人生的悲劇。

    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那種思想和叔本華是不一樣的,叔本華所謂是人生是痛苦的,痛苦來自於,這樣解釋人生我覺得有時候行得通。

    可是紅樓夢表現的不是這樣,紅樓夢表現的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是美中不足的。

    人生許許多多的美的東西被毀滅,它又無可奈何,無法挽回這樣的一首悲歌。

    所謂的人間是有許多樂事,只不過是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這是當時那個石頭動了凡心要下凡的時候說的那一番話,在曲子裏面也唱到了“嘆人生美中不足今方信”,有的版本是“嘆人間”,實際上還是一個道理。

    通過紅樓夢的描寫,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痛苦煩惱,還有許多歡樂歡笑和幸福,大觀園裏面的描寫,許多情節的描寫,令人羨慕、令人嚮往、令人忘憂、忘卻痛苦,可是這些東西恰恰被毀滅了。

    這由此以人爲本、以人爲出發點,由此觀照到整個自然宇宙。

    爲什麼花開了它要凋謝,爲什麼人年輕的時候那麼漂亮她要老,爲什麼人有生還有死,爲什麼還有四季的變化,等等東西。

    他在探索自然,所以它通過黛玉之口發出問蒼天這樣的話。

    他是一種無可奈何,所以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人死去,人老去,無可奈何世界的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毀滅了。

    真善美是他所讚美的,假醜惡是他所譴責的,他在挽留世界的一切,他在哀嘆世界的一切。

    包括賈寶玉的心勞力竭、無可挽回、無可奈何。

    當然最後論主題思想,從紅樓夢產生以來,甚至每一部小說,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流傳到今天我們在座的甚至我跟我兩位老師,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

    剛纔張老師已經談到了紅樓夢是一部人生的悲劇,我也承認,但是我們關於人生的那個內涵又不一樣。

    另一位先生張俊則覺得是這樣的,從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的觀點來看,可能有它的缺陷。

    但是呢覺得我們首先要肯定它首創之功。

    因爲他是研究紅樓夢裏邊,段啓明先生講的那個,是第一個把西方的美學觀點引用來評價紅樓夢的,這一點是應該對它肯定的。

    至於說它裏邊有些觀點,今天我們可能不認同,這是很自然的,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咱們改革開放以後,引進一些西方的一些觀念,我們研究紅樓夢。

    實際就是說在當時的時候,西方有一些文章寫得還是很好的,我們看不着。

    在1975年的時候,有一個美國的漢學家,紅樓夢研究家余英時先生,他寫了一篇論文,就是〈紅樓夢〉裏面的兩個世界,這一篇論文在當時反響很大。

    他講的紅樓夢的兩個世界是什麼,一個是大觀園裏面,一個是大觀園外。

    大觀園裏就是“情”的世界,就是感情的世界,大觀園外就是“禮”的世界,禮教統治的世界。

    此外海外學者比如說像余英時先生,他的論〈紅樓夢〉裏面的兩個世界,好像很強調大觀園的超現實性。

    所謂的超現實是在賈寶玉的眼裏邊超現實。作爲讀者來說,作爲研究者來說,不能夠認爲這個是超現實的。

    它的現實性,最後大觀園的被毀滅,才體現了紅樓夢的這種悲劇美,這種悲劇精神。

    至於段啓明先生則認爲,這“兩個世界”他都有點想法。

    因爲老先生覺得這個大觀園是不是能夠跟外邊的社會分開,它是另一個世界,這個值得研究。

    余英時先生這個是影響非常之大的,在海內外影響都很大的。

    因爲魯迅先生曾經講過一句話,“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受之者,獨寶玉而已”。

    那麼它所說的這個“悲涼之霧遍被華林”,這個“華林”是包括了大觀園的。

    而且從賈寶玉的生活來看,賈寶玉主要生活的是大觀園嘛,不是說他跑外面去了,受了種種的挫折或者怎麼樣,他對於人生的感觸、他對於人生痛苦的深切的體驗,就是在大觀園生活所獲得的。

    所以大觀園並不是什麼理想的地方,更不是說超脫了現實的一個什麼理想的地方,它跟牡丹亭裏邊那個夢裏面的東西不是一回事,它是實實在在地寫了這麼一個生活的環境。

    而賈寶玉所蒙受的種種人生的苦難,對於人生的這種感觸,就是在大觀園當中生活所得到的,所以它跟外面是有一個圍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