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12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下)
    (注:此章乃描述麴義與隗冉等人當年的經歷,與故事主線關聯不大,不喜的讀者可自行略過。)

    袁紹這邊則情況差得多,他剛剛被原冀州牧韓馥私相授受朝廷公器,州各郡人心尚不能安。

    隨後公孫瓚就舉大軍來襲,頓時有小半個冀州郡縣都依附了公孫,就比如常山趙子龍就率領了真定子弟投奔了公孫瓚,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袁紹逼不得已,只得倉促應對,與公孫瓚會獵於界橋。當時的情勢,有如官渡大戰前的袁強曹弱一目瞭然,只不過,界橋時卻是袁弱而公孫更強。

    在此戰之中,袁紹命麴義率本部八百精兵,千餘強弩併爲先驅,擇險要之地列陣。

    而公孫瓚見敵勢單薄,竟不動用三萬步卒中軍,即命騎兵直接踏陣。

    面對公孫軍的騎兵衝陣,麴義所部絲毫不懼,先是以大楯遮護。待公孫瓚的騎兵衝至五十步內後,突然拋擲沙土,令來騎驟失視野,在驚慌失措之際,麴義軍中千弩併發,射得前衝之騎兵人仰馬翻,而後繼之騎兵看不清前面情勢,與前騎衝撞跌倒。

    趁着敵軍混亂之際,麴義本部八百梟卒呼嘯而出,殺得敵人措手不及,陣斬騎軍主將,也是公孫瓚所署的冀州刺史嚴綱。嚴綱人死旗偃後,公孫瓚的騎軍大敗潰逃,隨後麴義又領步騎銜尾直追,竟把公孫瓚數萬大軍的陣勢一舉衝潰。

    可以說此戰公孫瓚輸在輕敵,但若非麴義戰術狡詐,兵卒梟銳,也難以贏得如此漂亮。

    在隨後數年的幽冀大戰中,麴義多次率兵出擊,屢屢建功。在興平二年(195年),又聯合閻柔、鮮于輔等人在幽州境內的鮑丘水畔大破公孫瓚軍,逼得公孫瓚只能退保易京。

    當時的麴義,可以稱得上是袁紹手下當之無愧的頭號猛將,而顏良、文丑等人無論是年資還是戰功都要略遜於他。因他來自西涼邊地,又精通羌人的戰法,所以被軍中同僚戲稱爲公羊兒。

    麴義屢戰屢勝,漸生驕矜之態,他欲要一戰而定公孫瓚,率軍遠追,在易京城下與其對峙。

    此時袁紹手下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支持的人認爲趁着公孫瓚連敗疲弱應該一舉夷滅,反對的人認爲大軍勞師遠征而久戰不決,靡費良多恐有不測。

    消息傳到麴義耳中,他自然是極力主戰,決不肯退,但他所部野戰爲長,攻城爲短,竟拿公孫瓚經營日久的易京毫無辦法。

    兩軍在易京城下相持一年有餘,最終冀州因爲種種原因供應不上麴義的糧草,麴義只得退卻,但公孫瓚乘勢追擊倒是讓麴義損失了不少人馬輜重。

    麴義先大勝而後小敗,論起來也功也可抵過,袁紹對其仍舊是多有嘉獎。

    但麴義此人若是領兵在外倒也安生,一旦回到了後方,他這野性難馴囂張跋扈的脾性立刻就讓很多同僚所反感。顏良、文丑等領兵之將與其或多或少有過袍澤之誼,倒也能入其法眼和顏以待,而那些以籌劃謀略見長的文士多不被他放在眼中。

    袁紹本人乃是天下名門,手下更不缺那些高冠士族,他們受了麴義的粗魯對待自然要在袁紹面前大進讒言。那些說麴義粗鄙無禮的話袁本初自然是毫不在意的,但另有一種說法卻令他心生忌諱。

    麴義長久統兵於外,其手下直接統領的人馬經過多年征戰補充兼併,已經達到了萬餘人,且這萬餘人個個善戰,人人驍勇。

    當初麴義在韓馥手下人不過千餘,便敢不尊州府號令,如今他愈發勢大,且屢戰屢勝氣焰滔天,前時使君稍有意召回遠征易京之軍,他便行文一力主戰最終導致喪敗,便是自恃功高爲所欲爲之兆。

    且其麾下有部將論功行賞時,敘功可升爲校尉獨領一軍,但卻聲稱不願別屬,只願爲其麾下一別部司馬。而麴義聞聽之後,大笑而重賞其部將財貨,其收攏人心之舉,圖謀不小。

    不得不說,袁紹手下有些個所謂謀士,要他們謀劃於國於民的大事力有不逮,但捕風捉影顛倒是非指皁爲白的水平那是大師級的。

    袁紹本就性情多疑,他靠謀奪韓馥的冀州而霸河北,對於有叛韓前科的麴義也是頗多忌諱,最終經受不住手下謀臣的反覆讒言,召見麴義暗設刀斧手殺之。

    要說麴義爲人是跋扈驕矜,但他肯應袁紹的召見身入鄴城,說明他心中至少此時還沒有反心更沒有防備,但袁紹與那些無良謀士可不作如此之想,仍舊一意孤行不教而誅。

    在袁紹殺麴義之前,顏良、文丑等與麴義交好的統兵大將也曾得到過消息,暗中勸說麴義要謹慎待人,莫要太過張揚。但麴義自恃是袁紹手下第一武將,哪裏會把顏良、文丑等人隱晦的勸說當一回事。

    在麴義被殺的那天,顏良、文丑等人早就被調離了鄴城,待得聽說麴義因心懷不軌在鄴城被殺的消息急忙趕回鄴城時,麴義已經身首異處不能復生。

    顏良等人雖魯莽,但知道人也死了再分辨麴義是否有反心已是無用之舉,只得退而求其次,請求袁紹只誅麴義一人而不牽累其餘。

    袁紹心中只忌諱麴義,對於其手下的精銳部屬倒並不怪罪,反倒是欲圖兼併,便下令只誅殺軍中各麴氏族人,對於其他人一概寬赦不究。

    袁紹在誅殺掉麴義的當天,便派人前往其部衆的駐地宣達諭令,要求接管所部。但麴義的部衆沐其恩義,大多數人是絕不相信麴義有反心的,他們面對袁紹的使者,只有少部分人表示服從,一部分人直接跑了,還有一部分人固執地認爲麴義還沒有死,據營自守等待自家將軍歸來。

    袁紹派去的人既無力於約束人不至於逃亡,又拿據營自守的兵卒毫無辦法,那種混亂的場面直到顏良、文丑等人的前來,才稍有改觀。

    在顏良、文丑等人的勸說,以及所帶部隊的威懾下,麴義的餘部才被迫接受了這個令人痛心的事實,隨後被化整爲零各自編入了諸將的麾下。

    一代猛將麴義的人生就此劃上句號,只留下衆多不知所措的兵卒和少部分依舊不願相信這個事實的親信部衆。

    而隗冉,便是其中最爲特殊的一個。

    2019年3月30日00:15:52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