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18章 試攻東城
    且說白馬城東門外,蘇遊所部的近三千人早就在營中做好準備,在聽到北大營的鼓聲一停後好似接力一般揚起了激昂的鼓聲,士卒們在鼓點聲中紛紛涌出營寨,迅速往城下推進。

    與北大營穩穩列好方陣緩緩推進的風格不同,東大營的士卒雖然也隱約分爲兩個方陣,但他們的推進速度很快,很有一副直接衝上城頭的氣勢。

    與北大營的純以步卒爲主不同,東大營爲首是六具新打製的樓櫓,這幾具樓櫓的高度普遍都在四丈以上,一字排開往前推進。

    因着白馬城的城牆纔不過是三丈多高,所以攻城方的樓櫓反比城牆還要稍高上幾分,不過要是算上城牆上的城樓就比樓櫓要高,但白馬城本就不大,也就在城門正上方,以及四個城牆轉角處設有城樓。

    在白馬東門外,城頭的守軍就眼睜睜看着攻城方的樓櫓越來越近,而雙方士兵都已經握住了遠程武器,一待令下便要遙相攻擊。

    要問在座的各位看官,在漢代,軍中主要裝備的遠程武器是什麼?我估計大多數人會回答弓,但很抱歉地告訴大家,這個答案應當是錯誤的。

    根據尹灣漢墓考古發現的西漢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的東海郡武庫籍冊所列,當時武庫**有弩537707具,弩矢11458424支,而弓的數量則爲77521張,弓箭1199316。

    根據簡單的計算可知,武庫中弩與弓的數量比約爲7比1,而弩矢與弓箭的數量比約爲10比1。由此可見,當時軍中的主要制式遠程武器絕對是弩,而不會是弓。

    不過想想也知道,同樣訓練一個弓手和一個弩手,定然是弩手要簡單得多。

    因爲弓的使用純粹是靠使用者個人的力量來開弓,再通過長期的訓練來確保精準度。

    但弩就不同,給弩上弦可以用擘張、腰張、蹶張等方法,甚至可以用絞盤來輔助,射擊時,亦可以由弩機上的準星來幫忙對準。

    雖然這年頭的弩機準星想要做得精準度十分高或許不那麼靠譜,但在軍中本也不需要這麼多神射手,只需要對準大致的方向,一排排弩矢射過去,便算完成了任務。

    而且弩相對於弓更有一個好處,便是可以相對降低人體疲勞,畢竟連續開弓對於弓手身體的負擔會較大,而連續發弩則會好上很多。

    但並不能因此就說弩要比弓更優,其實弓弩也各有所長。

    弩雖然短距離內力量要比弓來得更大,但因爲弩矢要比弓箭短上不少,在長距離的飛行上便容易失速且不穩定,在總的有效射程上就要比弓略弱。

    且弩的上弦發射是兩步分離的動作,從短期來看連續發射的頻率不強,且要精細瞄準更難。而熟練的弓手可以通過長期大量地練習而達到肌肉記憶的程度,他們開弓射箭簡直就是張手就來箭出連珠並保持極高的準確度。

    總而言之,相較於一個熟練的弩手而言,一個高明的弓手更爲難得。但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僅僅要有諸多能夠熟練操弩的蹶張士,更需要有關鍵時候能夠一箭穿雲的神射手。

    具體落到白馬城攻守雙方來看,白馬城頭大多數守兵使用的多是鐵官作坊製造的制式軍弩,但因爲樓櫓上不能像城牆上把弩手一線排開,只能登上少數精銳,所以上樓的基本都是軍中的弓弩好手,其中尤以擅弓者居多。

    當樓櫓推進至距離城牆兩百步時,雙方便開始試探性地射擊,在這個距離上能夠造成有效殺傷的只有弩中利器的大黃弩。

    大黃弩既長且大,其最強的弓力可達十石,最遠距離可達三百步,非身大力強者不可駕馭,據說前漢的李廣將軍就曾經以大黃弩來射殺匈奴將領。

    但此等大型弩機操控不易,想要瞄準就更爲不易,一般軍中都不常備。攻守雙方在嘗試發射了幾次大黃弩後,便都一同放棄了這個看似威猛,但實際收效不大的傢伙。

    隨着樓櫓繼續推進到一百五十步左右,這時候雙方的射手都開始更頻繁地攻擊。

    在這個距離上弓就比弩要佔據優勢,因爲弓可以通過仰角向上的拋射來利用羽箭的勢能,但弩卻只能平射利用弩臂的力量。

    並且河北軍挑選在上午攻擊白馬的東面還佔了天時,從東面升起的太陽直直照向白馬城頭,城頭上的弩手要迎着刺眼的陽光瞄準。幾波對射下來,看似人比較少的攻城方反倒逐漸壓制了城頭守軍。

    不過,若是樓櫓繼續往前進到百步左右,弓手的優勢就會被逐漸抵消,在百步左右的射程內,平射的強弩力量十足,會對樓櫓上的射手造成很大的威脅。

    就在雙方射手隔空對射的時候,感覺自己被愚弄了的劉延也從北城牆急急忙忙地跑到了東城牆上。

    他也看到了本方的弓弩手稍顯劣勢,不過由於雙方隔得距離遠,羽箭的殺傷力已經相當有限,大多數都被城頭的守軍用兵器盾牌格擋掉,即便有誰運氣特別背被射中,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要害一般也沒什麼大礙。

    若是雙方就這麼不痛不癢地相持,對於守軍來說倒也可以接受,但劉延心知敵人在城外準備了四天,定然不會就這麼簡單。

    在持盾親兵的護衛下,劉延冒着敵軍的箭矢,親自跑到垛口旁觀察下方敵情。

    他發現河北軍除了以八具樓櫓開道外,後邊的軍陣裏還推着六七輛長車,車輛之上都覆蓋有木製尖頂的棚,看其長度不像衝車,也不知是何功用。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河北軍在東門外的軍勢與北門截然不同,北門外人雖多但都是些持長矛的步兵,而東門外人雖少但預備了諸多攻具,那麼河北軍的主攻方向也就呼之欲出。

    河北軍樓櫓上的射手見城頭突然有一處防衛如此密集,心知必是敵方大將到來,便不約而同地往他所處的位置攢射。劉延雖然有諸多親兵護衛,但也被不斷擊打在盾面上的響聲所懾,不得不往後退避。

    退回到了城樓裏的劉延,望着攻城方的樓櫓還再繼續逼近,心知今天這場大戰看來是在所難免,而想要挽回目前城頭的頹勢就必須要壓制住樓櫓上的射手。

    不過劉延也知道待到距離更近後,己方的弩兵就能發揮密集優勢,且太陽更會越升越高變得不再刺眼,屆時便是重新搶回主動權之時。

    他拿起一支令符,召過一個傳令兵道:“傳我將令,到後備兵中再召兩百名擅射者上東城牆助守。”

    傳完令後,劉延心道:“我等也在城中修整了幾天了,這一戰必要極力撲滅河北軍的氣焰,提振一下士氣不可。”

    劉延的想法很好,不過人生不如意事十有**,而這戰場上很快就又出現了他意料之外的變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