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醮,《隋書.經籍志》解釋:“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爲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爲醮”。.1kanshu《道門定製》引杜光庭語:“醮,祭之別名也。”有人說,自古只有齋儀而無醮,只是在齋儀之後爲拜謝那些在冥冥之中護衛齋場,闢斥魔靈,宣通神祗之旨的各位神靈,後來才衍生出專門祭祀供養諸神的醮儀。事實,從巫覡時代起就有祈福者自己登壇祈禱的禮神之儀,和由巫覡進行的娛樂神之禮的分別。如《楚辭.九歌》巫覡們從“東皇太一”起祭,到“禮魂”“送神”爲止,一會兒扮成天地星辰山川之神,向人們宣通旨意,一會兒代表人向芸芸衆生,向神頂禮膜拜,正是“醮”的源頭。宋玉《高唐賦》中寫到“醮諸神,禮太一”,醮就是從楚地祀神儀式中演化來的。

    東漢末年,佔有楚地的孫權,讓巫覡方士在星辰之下爲大將呂蒙請命除病,是楚地祀神儀式的遺,也是道教“醮”的先聲。後來大體上認定,凡祈福者或申請入道者已入壇“首過”“祈福”,道士只是在一旁主持儀事,幫助齋主通神致意的,叫做“齋儀”;由道士們祭祀的儀式,叫做“醮儀”。由於齋和醮緊密關聯,齋指祭禱中必須整潔身、心、口;醮指祭禱活動,齋醮異而事同,因之往往齋醮連稱,內容也不再區別,又由於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設壇,(有的搭臺代表壇)故齋醮稱醮壇。

    按道教的醮壇,來源於我國古代的祭壇。所謂“壇”即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築的高臺。古代的壇爲祭祀天神及遠祖的場所。張道陵創立道教時已初具醮壇之儀。《魏書.釋老志》:張陵受道於鵠鳴,因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齋祠跪拜,各成道法。到了北魏,道教的醮壇規模,已相當可觀。《魏書.釋老志》記載:及嵩高道士四十餘人,遂天師道場於京城之東南,重壇五層,其遵新經之制,給道士百二十人衣食,齋肅祈請,六時禮拜。其後道教醮儀經寇謙之、陸修靜、杜光庭等道教大師的收集、整理、改革、編纂、刪定、ri臻完善。到了明代,太祖於洪武七年敕禮部會僧、道擬釋。道二教的科儀格式,令全國僧道遵行。正一派道士傅若霖、鄧仲修等人奉旨編定《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將齋醮合併,融爲一式,又吸收了相當一部分佛教的法事儀式,使道教的醮儀更是內容複雜,名目繁多,現就醮儀中有關事項分述如下:

    一、醮壇的程式,一般不旬是設壇、上供、燒香、升壇、禮神、存念如法、高功宣衛靈咒、鳴鼓、發爐、降神、迎駕、奏樂、獻茶、步虛、讚頌、宣詞、復爐、唱禮、祝神、送神等等。不過地區這間也有差別,名稱也不盡相同,但內容大同小異。

    二、醮儀的名稱,根據龍虎山天師道祖庭的調查收集統計有(一)太平清醮,也叫羅天大醮(屬於陽醮),用於普祭衆神,祈求平安,賜福降吉;(二)功德醮(屬於陽醮),用於晚輩對長輩思念其功德而作的道場;(三)壽醮(屬陽醮),用於祝壽;(四)火醮,用於防火、滅火、退火;(五)蟲醮,用於防治蝗蟲和侵食莊稼的害蟲;(六)萬門醮,用於一個村或一個鎮集體做的平安醮;(七)五雷醮,用於被雷打後而舉行的醮儀;(八)保福醮,用於求福,求壽的醮儀;(九)瘟疫醮,用於發生瘟疫傳染時舉行的醮;(十)譜醮,用於修宗譜時給全族人所進行的祈禱。其他還有祈晴、求雨、chun祈、秋報等等。後根據法事(醮儀)內容的要求,又逐漸形成二天二晚,三天四晚及時間更短的法事,以代替醮儀的名稱。天師道龍虎山地區傳統的法事(醮儀),又按yin陽法分類,計有七十餘折。陽間法:折名有清水、安監齋、傳遞、發奏、啓師、揚幡、掛榜、安監門、安監壇、分燈、淨壇、迎鑾接駕、開啓、宿啓、參社、散榜、拜斗、香歇、早朝、午朝、禮拜玉皇、三元法懺、臨晚普度、拜表、育經、解壇、收榜、放河燈、飪舟小濟、圓滿送聖等。yin間法:折名有清水、靈寶濟煉、安監齋、安龍奠土、傳遞、發奏、啓師、揚幡、掛榜、分燈、淨壇、迎鑾接駕、開啓投詞、宿啓、參社(以上十五折與陽間法相同,但內容不同),開荒、召亡、誦經、關燈、破獄、告歇、三朝、轉度人、拜九幽贊、引亡朝參、講經說法、完禮經贊、普度施食、告歇安奉、啓請上聖、拜表、誦經、解壇謝師、祭夫、有先、結帖、花財、小濟漢孤、美滿送聖、天真返駕等等。以上yin陽法事,都緊緊圍繞“八卦神圖”所包括的內容進行。陽間法的主要目的是“chun折秋報”,表示民間得天時地利的恩情,禳災降福,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因此要報謝天地祖師恩德。yin間法的主要目的是“超度亡魂,脫離地獄,”表示長輩終生爲子女cao勞,逝世後,子女誦經禮懺,追薦善靈,報謝和緬懷長輩的養育之恩。

    三、醮壇的佈置:擺道場(也稱法場)是做法事的綜合表現形式,由唸經、唱贊(唱經詞)、步罡(走方位、步八卦),手勢,伴以吹、拉、彈、打音樂以及神壇法具的襯托聯合組成。按天師道的要求,擺道場的高功不僅要做到“五到”,即手到、眼到、神到、氣到、意到,而且要通過內氣運轉,達到人體宇宙的有機聯繫,稱“功到神法到”。全法事過程中始終貫穿着常清常靜,時隱時現,運心默唸,內運外靜,哀沉緩慢,輕巧穩健的內祕功夫和特點,而且高功必須具備吹、拉、打、念、講、寫的本領,否則不能勝任道場職務。“道場”的佈置,一般分前後兩個“法壇”(也稱神壇、壇案),“前壇”即外壇,表示凡間,案桌上擺老祖天師畫像,一對紅臺燭,檀香爐,檀香碟,淨水盅,法簡,令牌,木魚,黃表紙,香。五升米鬥盛滿米上插鎮妖劍,令旗,惠光鐵叉等法器,供執法時應用。法壇上方收“金樓玉室”橫聯一副,下面懸掛“八卦圖”(也稱旋璣神圖),表求八卦神引路,法壇兩邊各書“迎真榜”,表示迎接老祖真人降臨法壇助法。“後壇”即內壇,表示仙境,上方懸吊“琉璃仙燈”,(也稱神燈)表示仙輝人間,案桌上擺黃靈始祖等衆多神像,以香燭供奉,四方位各座青靈、白靈、赤靈、黑靈始老神像,以香燭供奉,小型法事二至三人即可,大型法事(也稱正統法事)需二十四名以上道士執法,分設高功**師,都**師,表白法師,其他的稱伴奏師。高功**師立身法場總指揮,爲主導道士,都**師爲高功**師的第一助手,他必須能夠講解經書,傳道演法。表白法師爲高功法師的第二助手,職責是宣讀文書和表章,並具備隨時補充高功**師的執法能力。伴奏師等則具體負責吹、拉、彈、打等樂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