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李逵的逆襲之路 >第246章 縣試第一
    縱使沂州士子成爲整個大宋學界的笑柄,對於沂州讀書人來說也無所謂。

    沒錯,真沒看錯,是無所謂。

    本來,沂州的士子在大宋的風評就很不好。這地方吧……其實不出士子,而是出反賊。大宋有點影響力的叛亂,一小半都和京東東路有點關係。而沂州,無疑是重災區。但凡中原的叛亂,沂州城都無法倖免,被反賊反覆攻破。對於朝廷來說,地方勢力太弱,無法控制沂州的局面是最主要的原因。至於臨沂顏氏,還真壓不住暴躁的沂州百姓。

    有人以爲,大宋的叛亂基本上都不成氣候,唯獨差點成氣候的方臘叛亂,還早着呢。至於說爲什麼方臘叛亂會成氣候?

    因爲方臘叛亂髮生在大宋最爲富庶的蘇杭地區。

    而且方臘很有機會佔領江寧府。

    江寧府是什麼地方?

    六朝古都,其勢虎踞龍蟠,又有大江天險保護,是成就帝王之業的龍氣匯聚之地,說玄幻點,就是有龍脈庇護。作爲南唐的都城,江寧府的防禦自然不成問題,尤其是控制了長江的航運之後,真有可能將大宋劃地而治,生出一個和朝廷分庭抗禮的王朝。

    而在方臘之前,沂州的叛軍頭子王倫(與梁山的那個沒關係,仁宗時期的人物),帶領大軍,從京東東路的沂州打到了淮南路的採石磯。

    沒錯,這是大宋有歷史記載的唯一一次叛軍打出路一級行政區的叛軍。而採石磯是什麼地方?江寧的門戶,一旦採石磯失守,江寧也守不住。真要是讓叛軍攻克了採石磯,大宋的歷史說不定真能改寫。

    至於王倫?

    他是沂水縣人民的驕傲啊!草莽眼中的大英雄。

    一個地方的小縣城,最出名的人竟然是讓大宋朝廷驚恐萬分的反賊頭子。這還有什麼好說的,讀書真不是沂水縣精英們的首選。

    至於說李逵的小手段讓沂水縣的士子們蒙羞了,別多想了,沂水縣的讀書人神經大條着呢,根本就不會因爲文風不盛,而自慚形穢。基本上所有的讀書人都不會以中進士爲人生目標。沂州雖然有臨沂顏氏,可顏氏不過是將祖宗祠堂放在臨沂。

    顏氏的富貴已經延續了一千年,打從漢朝開始,就是世家門閥。子弟多半去京城發展。留在老家的,只有兩種人,告老還鄉的老人,還有就是沒什麼才能的看家子孫。前者,風燭殘年,沒幾年好風光了;後者秉承了顏氏的家風,基本不會多事。

    所以,沂水縣士子丟人,是個人原因,和地域黑沒有關係。

    反正沂水縣已經夠黑了,根本就不怕再黑出點光來。

    導致結果就是,李逵將沂水縣士子黑了一把之後,竟然沒有人怨他的不是。反而將譚敏這個始作俑者恨到了骨子裏。大家都不是中進士的料,爲何你要跳出來?

    策論考試就是在這種奇怪,且壓抑的氣氛之中舉行。

    不同於論,詩賦之類的題材。地方科考題目,在策上,很不重視。不重視的原因不外乎,策是以皇帝身份向國之棟樑詢問的考題,出題者如果是縣令和知州的話,基本上沒有資格代表朝廷出題;第二個原因就簡單了,策是時政,地方官員即便有資格出題,也會擔心出的問題太尖銳,而導致自己陷入非議之中。

    比如說西夏問題。

    河湟問題。

    宋遼的戰略問題。

    出題者都不會去碰,就算是皇帝也會很小心。

    還有,百姓的賦稅問題,沒錢繳納徭役的錢,民間被掩蓋的最黑暗的疾苦問題,都不會出現在策論的考試之中。

    高屋建瓴也好,粉飾太平也罷,反正策論的範圍其實並不大。

    不外乎祖宗之法是否要變;具體的財政問題如何解決;人心散了,還能不能要……

    周元出的策論題目很簡單,‘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李逵看着考卷上的題目,嘖吧了一陣,終於明白了爲什麼老師在蘇門之中不受待見了。

    至少,周元出的考題雖然是元佑年間的標準考題,應該是前科的省試考題。

    可終究缺乏一種大氣概,顯得小家子氣,給人一種隨波逐流的感覺。

    蘇門雖支持舊黨,但同時也是朝堂之中幾乎是唯一的反對派。一味的追求穩,自然不犯錯,但也不會太出彩。

    這道策破題很容易,可惜,李逵心裏頭不屑一顧。

    “臣對曰……”

    策論的格式就是這樣,題目是皇帝出的,答題必須要又‘臣對’的格式,要不然就有藐視朝廷的嫌疑。

    至於說題目,更本就沒有任何新意。直接那前幾年的省試或殿試的策論題充當。

    當然,這樣做完全沒有問題。

    畢竟,縣試和解試對於大宋的科舉來說並不重要,至少在省試之前的考試,重要性都是要打折扣。原因就是解試相對大部分的考區來說都不算太難,甚至難度比不上太學的上舍生的選拔。用以往的題目,也完全說得過去。也算是大宋科舉的潛規則了。

    別看題目看似簡單,但做題的人多了,想要出彩就不容易了。

    好在縣試而已,只要文理初通,在北方大部分州縣都能妥妥的過了。

    李逵在草稿上寫下一個個論點,然後琢磨一陣,措辭和文藻,一個時辰之後,纔開始動筆寫起來。

    一千字的策,寫起來不算太麻煩,但寫完也至少一個時辰之後的事,加上謄卷,足足耗費了兩個多時辰。

    別看元佑年間的策都有一股仁義的風氣。

    考題還都是出自小皇帝,但李逵明白,明年的省試絕對不會如此簡單。小皇帝被如同犯人一般的監視了多年,內心早就對保守派的主張厭惡的不得了。伊川先生程頤的帝王教育,早就宣告失敗,只是很多舊黨的人還不知道罷了。

    如今舊黨在朝堂上還沒有徹底敗下陣來,所以考題還會選用元佑考題。

    李逵小心翼翼的將考卷送到了閱卷房,面對周元,他咧嘴笑道:“老師,看看吧!”

    他眼巴巴的等着周元看了試卷,然後一拍書案,朗聲道:“當爲魁首!”

    可惜,周元撇了他一眼,上下嘴皮子一碰,道:“放邊上。”

    “您老不看看?”李逵擔心周元生氣,畢竟對他來說,沂水縣名聲臭了,毫無干系。反正本來就夠臭的,再臭一點也無所謂。可週元不一樣,他是要靠着政績上位的人。不過李逵也知道,就周元的立場來說,升官發財恐怕真不容易,因爲周元支持舊黨。

    周元真沒有和弟子過不去的心思,擡起眼皮道:“鐵定能過的,看什麼看?你以爲這沂水縣的縣試會難住你參加解試?當年你的願望不過是參加解試,然後運作個官身。如今看來,對你來說似乎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