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定遠侯班超 >第十七章 隱祕戰線
    廷議後的當天晚上,漢明帝便了竇融的奏章。

    晌午前殿議結束後,漢明帝劉莊即與馬後到郊外西苑蠶室注:馬後養蠶、織績室,濯龍園、西苑各有一蠶室散心後,夜裏帝后便一起幸河南宮。

    河南宮位於雒陽郊外,山野叢林之中,是一座園林式宮殿建築,十分雅緻恬靜。當年,河南宮是光武大帝的靜養之所。光武大帝大行後,治喪期間,山陽王劉荊謀反,曾被漢明帝幽禁在這裏。喪事辦完後,才徙封荊爲廣陵王,並將其趕到封國。

    竇融的奏章遞進宮後,尚書檯郎官藥崧將奏章連夜送到河南宮。

    此刻河南宮大廳內,火燭通明,漢帝國一次最高級別的絕密會議,正在進行。參加會議的只有皇帝與太尉虞延、尚書令孫湛三人。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聽取楊仁稟報漠北奸細在漢朝的活動動向,是部署更加血腥、更加詭祕的第二戰線。

    “去年冬,單于得到漢朝奸細密報,即柱璽未在漢朝,知其去向者疏勒姬也。於是,單于在燕然山左鹿蠡王王庭,與衆王議決,命左賢王留、左鹿蠡王屠耆烏二人,加派人手,奪回大寶,統一漠北,重振帝國,角逐中原按照單于令,從去冬至今春,左賢王派出數百人進入中原。”

    “這些人,多數被吾沿邊各郡查獲捕捉。原臥匿於吾大漢各郡之匈奴奸細,也開始蠢蠢欲動。皋林溫禺犢王則在駐牧地涿邪山,集結兩萬餘人,準備年內相機寇五原郡、雲中郡。目下進入雒陽和中原各郡的北匈奴有好手近百人,前期在張掖紅山馬場襲擊西域商賈權魚,被張掖士卒擊退,不知所蹤。”

    漢明帝問,“疏勒姬是何人難道在權魚府中”

    “是,陛下。疏勒姬乃疏勒王后人,隱在權魚府中。”楊仁稟報道。

    尚書令孫湛道,“柱璽既爲草原信物,豈能爲匈奴所有陛下,臣以爲,當找尋疏勒姬,置於朝廷管護下,不使其落入胡人之手”

    太尉虞延卻搖了搖頭,“陛下,吾以爲不可也。疏勒王心向大漢,雖與國亡,卻將小女藏匿於大漢,是依然心向大漢也。西域胡人素來詭異,不會讓彼女身藏寶物,假如柱璽在權府,必早送朝廷矣。”

    漢明帝思忖半晌,轉身拿出一塊玉碟,交給楊仁道,“幹這個買賣,汝是行家裏手。在黑暗世界,如不及稟報,一切由汝做主。吾只要結果,既要保護權氏一族和疏勒姬,勿讓歹人傷之。亦要找到信物,勿使胡人得之”

    “臣遵旨”

    楊仁在太尉與尚書令的注目中,尊重地接過玉碟,同時也接下了這沉甸甸的國家使命

    漢明帝鬆了一口氣,讚許地看了楊仁一眼,又對太尉虞延與尚書令孫湛道,“命南匈奴抓緊備戰,定要擊破北匈奴犯境之敵。太尉府要督令沿邊各郡,訓練郡兵,各郡太守,保境安民”

    此時在另一室,從來不離皇帝左右的尚書檯衆官們,都在緊張地各地奏摺。而馬後則捧着論語,與夕照坐在一起,在一旁靜靜翻閱。

    藥菘送來竇融的密摺後,尚書檯衆官不敢啓閱,又不敢耽擱。可皇帝有令,無令不得進入廳堂,衆閣官們都有爲難之色。馬後見狀,便將奏章拿起,見是竇融密摺,便親自走進大廳,面呈皇帝。

    此時,大事已經議決。漢明帝見馬後拿來的是竇融密奏,便認真地展開一遍。閱畢,又用硃筆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他命尚書令孫堪,“周公此折,置章德殿案”

    孫堪趕緊將奏摺收起放好,“臣遵旨”

    見皇帝並沒有加罪竇融的意思,孫堪懸着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

    從永平三年竇融自去衛尉印綬時起,河西集團竇融、梁統等各族,因子孫枉法受到的打擊最爲嚴厲。就在年前的時候,陵鄉侯梁松因怨恨朝廷,被人張貼匿名書信告發,而被捕入獄,剛剛死在獄中。在外人看來,竇融的河西集團已經完全失寵,君臣間已經失去信任,其實不然。

    光武大帝晚年,曾多次告誡過時爲太子的劉莊:

    “本朝起於南陽祖地,南陽衆臣,乃吾朝廷柱石。竇氏久居河西,熟悉漠北邊務。馬氏久居隴右,熟悉羌情。國倘有難,對內可依託諸南陽舊臣後人之佼佼者。對外,則馬氏可撫諸羌,而既能拒諸羌又能拒漠北、滅匈奴者,非竇氏不可也”

    漢明帝即位後,牢記着先帝的囑託。

    但他並不想延續父皇的帝王之術,即靠南陽、河西、隴右三大集團的互相制衡,來穩定大漢朝廷大局。他恢復禮制,倡導儒學,明定輿服,整肅吏治,並嚴厲管治外戚。對王公、列候、諸小候和三公九卿,枉法必究,重罪者一律處死,絕不遷就。

    令他萬分欣慰的是,整肅吏治與外戚,非但沒有受到南陽、河西、隴右三大集團的抵制,相反,這些國家柱石支持皇帝整肅朝綱。在整個永平年間,功臣之後和外戚行爲收斂、低調,名望極佳,也使朝野風氣爲之一變。

    但漢明帝不敢懈怠,他深知這些功臣均是世家大族出身,其後輩中可謂藏龍臥虎,既是國家一旦有大事時的依靠,可一旦行爲不法,則也是朝廷最大的禍患。

    如竇氏一脈,自祖及孫,均是國家重臣。他們能在天下大亂時,據河西使匈奴、羌人不敢逾越邊界,並助先帝一統天下。竇氏是匈奴和羌人的剋星,有他們在,匈奴和羌人不敢妄爲。竇融忠心付國,天可憐見。但令人惋惜的是,竇融卻疏於治家,後世兒孫多行爲不法,成爲朝廷隱患。

    漢明帝贊同父皇對功臣們的認識,即拒匈奴、羌人者必竇氏也。但他吸取前漢從治到亂的慘痛教訓,比其翁光武大帝更進一步認識到,如放縱管肅,在所有功臣後輩中,崇尚血性、虎輩迭出的竇氏子孫,亦最有可能成爲大漢禍首

    竇氏是猛虎,而皇帝便是馭虎和縛虎之人

    ,,<ter>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