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斫宋 >第三十五章 故土不是家鄉
    朱文先教李寇長揖,此尋常所用禮儀。

    李寇照着學三遍,像模像樣便不再多學。

    朱文又教他跪與拜,李寇莫名又想到宋將撅的高高的屁股。

    只不過跪是一種古時的坐姿,拜纔是叩首。

    且拜有略拜深拜之別,只在隆重場面或者祭祖的時候才用。

    而後,朱文又教李寇學習趨步,是小步快走,但男子與女子的趨並不相同。

    如是學再三等着李寇會了,朱文才目視他的帽子問頭髮又該怎麼圓場過。

    李寇道:“本是脫離西賊時權宜之計,”他指着自己的臉問,“若不然,以我這年紀又用什麼法子混過去?”

    朱文搖頭提醒李寇必須再加一些細節:“文臣當不問這小時,然大郎既說自西賊封鎖下逃走,只怕經略使定然要問西賊軍事佈置,這不可大意。”

    李寇連當世地理形勢都不知怎麼圓過這謊?

    索性他道:“只是爲躲避而已,又何曾見過西賊兵力部署。”

    “卻要謀劃,牽涉到軍事,經略使必然不放過細節的。”朱文肅然道,“折家七代將門,折經略又在莊敏楶公部下從擊西賊,‘謹慎仔細步步爲營’這八個字可謂學了十成,可莫要試圖蒙哄過他。”

    李寇不由心下起疑,這朱文莫不是也在打探他的來頭吧?

    他狐疑地看兩眼朱文,索性依照記憶,腦海中想着賀蘭山以南,涇河以北的地理位置,這他並不十分熟悉,只是在家鄉附近,多少總是聽過一些的。另外他去過慶陽,知曉這一片軍事要地的大略地形,這就好糊弄這些追根問底的人了。

    李寇遂告訴朱文他從記事起,今日在這個山上,明天又去那個山腰,兜兜轉轉只在賀蘭山之南,也不記得哪一次戰爭裏,他只記着“西賊步軍馬軍都有,席捲而來”,於是他“殺三五人,亡命地竄進山裏去了”,自此“只記着家在渭州,於是一路往南”,不意“竟在秦州地界”,後來“又見蕃人”,又撞見“你們都說要去渭州”,他便“隨衆一起來到渭州了”。

    朱文聽得頭大如簍,只好道:“大郎便是說從天都山出來也好啊。”

    李寇道:“我哪裏知道什麼是天都山,否則怎會走錯路程來渭州去了秦州?”

    朱文無計可施,只好幫着出主意。

    他道李寇只推說一切不知,只糊糊塗塗到了秦州地界隨着流民涌入渭州便可。

    朱文自說與李寇父輩有交情,只是不知音訊十數年矣,曾有書信往來書信都遺失在兵災當中:“若如此,纔好有見面不相識,後來談及才知曉的緣故,只是這又要找個由頭,好證實大郎是宋人,不然恐爲一些覬覦寶貨的誣告是西賊探子——大郎是不甚知曉人心的,爲了錢,一些人草菅人命算甚麼。”

    這話李寇贊同,只是他奇道:“可見有我這般年紀,起落殺西賊十數人的西賊探子?”

    朱文恍然道:“有此一事,縱然有人說大郎是行苦肉計,那也有辯駁頭了。”

    “好辦,只須叫他們也行此苦肉計便是。”李寇道,他又叮囑,“可叫家人都記住此事。”

    然而他把交情都推到祖輩頭上,否則若教官府問起父姓母名該當如何是好?

    父母定然要長命百歲無病無憂的!

    朱文笑道:“看起來大郎祖上也有些齟齬。”

    “那是相當不淺的齟齬。”李寇不再提此事。

    他只說家人失散在兵災之中,朱文也並無異議。

    商量妥當朱文先去叮囑家人,李寇徑直出門,卻見梁登怏怏自門外進來,身後跟着兩個幫閒,看起來都是很不快活。

    那梁登口中噴着酒氣,也不知去了什麼地方,只看他衣角有黑碳顏色,應當是去談生意了。

    李寇站在拱門外看着,梁登見了他,吩咐兩個幫閒:“去把那賬目都收拾起來,幾日後返回華亭去。”

    而後他向李寇拱手很是意興闌珊道:“李少君可是要去軍司衙門?”

    李寇道:“梁先生有什麼心事?”

    梁登過來一屁股坐在拱門下的門檻上,抓一團雪在手裏拋來拋去,惱火地道:“平涼縣人好不爽利,灑家百石石炭,雪前賒欠給他們,雪後了也不結算,又推說冬日將去不須石炭了,直娘賊就是用了別人家的,手持欠單不肯痛快結賬,要灑家再壓些碳價而已。”

    李寇心道原來渭州之下這裏還有個縣。

    聽到這熟悉的名字他心裏又踏實一些,於是藉機打聽渭州的行政區域。

    梁登不疑有他粗略一說,李寇心道:“原來宋朝的州也分上中下,渭州是個下州,這應當是以人口爲算法的吧?要不然以渭州支撐涇原路對西夏作戰大本營的地位,不應該是個下州纔是。倒是這五縣一城一堡很是陌生,若不然,以平涼、潘原、安化、崇信以及華亭五縣爲一州,大略也能對應上半個市。只是這靖夏城與甘泉堡又是什麼地方?甘泉堡這名字似乎頗爲耳熟似乎曾經聽過——哪本穿越小說裏提到過?那也不該是渭州所有啊。”

    李寇連忙請教梁登:“先生走南闖北見識非凡,當知生意之事首在人口,又在經濟,渭州人口如何?平民年有積累幾何?”

    梁登道:“見識非凡可不敢當,”他笑道,“少君與別個同齡人都不同,是個會說話的,果然有淵博家學,”再才說,“咱渭州人口可不多,灑家只看華亭那邊有官兒說過,什麼崇寧年間的清查,渭州有戶兩萬六千餘,不到兩萬七千,口六萬五不足,如今只怕人口多了一些,但也遠不足以有四萬戶,十萬口——此中必有隱匿,平民哪來那樣本事,那些良田千畝的大戶,纔有隱匿戶口的必要。至於這積累,”他一笑道,“少君是讀書的,見哪朝哪代的平民歲有積累?”

    他甚是憤懣地道:“縱然書裏有些記載,那也不過是富戶,尋常平民有幾個大老爺們當人看的?!”

    李寇道:“這便不提了,梁先生何日歸鄉?”

    梁登奇道:“少君要買石炭嗎?”

    李寇道:“天晴後成年人都去修繕城牆,我也須有個營生纔是,有一些碎碳細煤的需要,只是不多,一天有三五斗足矣。”

    他穿越之前村裏進行煤改氣工作,原來村民家每到冬天就要製作蜂窩煤,蜂窩煤製作器全村足有十幾條,後來利用華亭煤礦提供的便宜氣,全鄉推動煤改氣工作,村裏便把蜂窩煤製作器都沒收了扔在村委會倉庫,李寇要做些小本生意,此時能用的最好也不過蜂窩煤了。

    梁登聞言不由悻然揮手:“那能用得了多少,昨日得少君請喫酒,灑家送你十石無妨——只是細碳耐燒,但煙太大,又沒火苗,少君要來作甚?”

    如此說來煤的價格更低一些?

    李寇心喜嘴上說道:“做生意須分文打算,怎能受梁先生的贈送,若是先生要在州城多待三五日,到時來找先生買些碳末就好。”

    梁登道:“這卻容易,灑家吩咐碳店仔細着些,少君要買,只管去便是。”

    李寇道:“那就多謝梁先生了。”

    他要再問些周邊局勢時,朱文從後頭出來了。

    張小乙也在前頭叫道:“快些走莫誤了時辰捱一頓好打!”

    李寇只要與梁登暫且作別,只盼這人能在縣城多待些時日。

    此地是故土,卻不是他熟悉的家鄉。

    他只想多問一些,多找一些能與記憶中的故鄉重合的地方。

    要不然,他不知要怎麼度過或許一生也無法完全安定下來的恐慌的這個階段。

    在這裏,他只是一個可憐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