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創業時代 >第一百零二章 再埋伏一手
    這一晚,許逸陽失眠了。

    而遠在深市的馬化藤,也同樣一宿沒睡。

    兩個人都處在一種極度的亢奮情緒中,無法自拔。

    許逸陽覺得,只要自己飛到廣城、把這份合同簽了,自己下半輩子算是穩了,就算是幾輩子,都穩了。

    馬化藤覺得,自己終於熬過死亡關口了,四百八十萬現金如果打進來,能立刻幫助藤訊擺脫困境,最重要的是,它還能讓藤訊快速發展。

    總之,是皆大歡喜!

    現在,投資藤訊的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許逸陽相信,絕對不會有人在這個時間段截自己的胡。

    這個階段性的重大勝利,也給了許逸陽一個巨大的鼓勵,看來投資確實是一條好路子。

    於是,他不由想到另外一個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

    藤訊都入股了,能不能想想辦法也參阿里一股?

    用趙全斌的話說,自己乾脆也去支持馬老闆一把。

    一念至此,他立刻爬起來,仔細回想阿里成立之初的一些細節,用筆在空白的練習冊上畫了一套思維腦圖。

    隨後,他回憶起自己看過的鄧肯·克拉克的《阿里》一書,把能想到的重要節點,都寫在了思維腦圖上。

    其實,馬老闆是一個深謀遠慮、謀而後動的人。

    他早在1998年10月,就已經開始籌劃創立阿里。

    那個時候,他甚至已經想好了,公司的名字就叫阿里。

    1998年的11月和12月,馬老闆分別註冊了兩個域名,第一個是alibaba-online.,第二個是alibabaonline.。

    馬老闆爲什麼要註冊這樣兩個加了online的域名?

    原因是因爲,alibaba.的域名其實已經被一個加拿大人早早的註冊過了。

    馬老闆捨不得也不敢花幾千美元買這個域名,沒辦法,才註冊了兩個加online的域名,作爲退而求其次的備選。

    98年就想好了公司應該叫什麼名字,並且提前註冊好了域名,一直到到1999年的9月才正式成立公司。

    這中間,光是籌備的時間就用了一年不止。

    那馬老闆這一年都在籌備什麼呢?

    除了域名,更多的,是發展方向與團隊。

    馬老闆在1999年的2月,就已經集結到了阿里的核心團隊。

    那個時候,馬老闆每天在給自己的團隊講述互聯網、講述硅谷、講述電子商務。

    同時,馬老闆也已經開始啓動了自己的網站,但依舊沒有註冊公司,只是剛剛開始小試牛刀。

    1999年5月,他認識了華爾街的高端人才蔡崇新。

    蔡崇新何許人也?

    臺灣省出生、美國長大、在美國讀高中、讀大學、然後在華爾街工作,當時年薪已經數十萬美元。

    隨後,馬老闆用他八列火車都拉不動的口才,把蔡崇新挖到麾下。

    蔡崇新最擅長的就是華爾街的資本路線,所以他加盟阿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註冊了一個離岸公司,給阿里規劃好了一條美元融資路線。

    國內互聯網企業,融資一直有兩種貨幣單位。

    有的企業宣佈融資,融資披露裏,金額用的是人民幣,但有的企業用的是美元。

    融人民幣的企業,就像許逸陽現在投資藤訊,藤訊註冊在深市、沒註冊離岸公司、標準國內民營企業,自己過去直接用人民幣投資它即可。

    具體操作方式很簡單,自己打款給藤訊,藤訊變更股份給自己。

    但是,融美元資本的企業,是另外一種操作模式。

    他們首先會在開曼羣島等離岸法區成立一家離岸公司,然後在國內註冊分公司,再用離岸公司的主體,去跨國資本手裏融美元資本。

    融來的美元放在離岸公司主體內,不受國內外匯政策管控。

    比如,一共融了一千萬美元,國內如果分公司的發展需要一百萬美元,就把一百萬美元結匯進來換成人民幣,剩下九百萬還放在離岸公司,哪裏需要去哪裏。

    將來做大之後,離岸公司的資本家溝,也能很大程度上避稅。

    而且,這樣的架構還有一個好處:更方便拓展海外市場。

    如果是人民幣架構的企業,出海發展的第一個困難是美元不足,畢竟外匯管制的政策是寬進嚴出。

    而且,人民幣架構的企業,將來去海外上市也很困難。

    所以就算一家企業,初創的時候是人民幣架構,但後期做大、爲了走海外路線,也會在某個時期成立離岸公司、引入海外資本。

    後世的bta以及絕大部分赴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都採用了這樣的路線。

    蔡崇新一上來就註冊離岸公司,也證明從最開始,阿里就準備走美元資本路線、拿海外資本的投資。

    而蔡崇新也不負衆望,阿里九月份正式成立之後,他就幫助阿里搞

    定了高盛的500萬美元融資。

    至於蔡崇新爲什麼能搞定高盛的投資,這件事許逸陽也有所耳聞。

    蔡崇新1999年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時候,一次在臺北到紐約的飛機上,偶然認識了高盛資本的華裔高管林夏茹,建立了朋友關係。

    正因爲有這麼一層關係,蔡崇新在阿里創業之初,就找到林夏茹運作投資的事情。

    1999年9月,林夏茹在蔡崇新的牽線搭橋下,去杭城見了馬老闆。

    隨後,她決定投資阿里五百萬美元。

    而作爲回報,她要了阿里50萬股,也就是50%的股份。

    也就是說,阿里此時的估值,是一千萬美元。

    天使輪給出50%的股份,聽起來很誇張、會讓很多人聽到就大叫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但遺憾的是,這都是真的,這就是馬老板的真實操作。

    所以相比藤訊天使輪出讓了40%,馬老闆還要更勝一籌。

    事情發展到後來,是林夏茹的公司爲了更好的操作,主動把股份降低到了33%,剩下的17%則由另外幾家公司共同承擔投資,但估值還是一千萬美元。

    最終,在1999年秋天,高盛林夏茹牽頭幾家投資機構,一齊用五百萬美元,瓜分走了阿里50%的股份。

    也正是因爲如此,許逸陽才斷定,就算自己捧着等值的人民幣找到馬老闆,求着要投資他,馬老闆都不可能要。

    因爲人民幣資本已經和他的公司架構、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完全不在一條路上了。

    這五百萬美元到了之後,緊接着,明年第一季度,阿里就又融了孫政義給的2000萬美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