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七〇小村女 >第二百三十一章
    由吳家,小秋很快想到了同在軍中,並且身處南方,比吳家離戰場近上幾倍的廖家。廖家比吳家受排擠更嚴重,時至今日仍舊無法恢復原職的廖凱,會不會也投身戰場呢

    答案是明確的,只是,廖家出征的會是廖凱,還是已經錯過了兩次高考的廖辰呢

    小秋不得而知,而且,她發現自己什麼都做不了。既不能詢問廖辰,也不能安慰吳戈她甚至沒給秦戎回信。秦戎給她寄信還能避開吳戈,她寄信過去,可難說不會被吳戈看到

    糾結、憂心之中,78年接近年尾。

    然後,她聽收音機的時候聽到一則新聞:徽省小崗村的村民,所有社員簽名通過,分地到戶。

    小秋聽着這則新聞笑了,小崗村被推出來做了典型,殊不知,早在兩年前,三合村的村民早已經悄悄地走在了前頭。

    一進入79年,就傳來一個爆炸性消息一月份,中美正式建交。

    不論城裏農村,百姓們無不奔走相告,曾經的反動派代表美帝國主義,也成了可以互相往來的友邦了

    秋後時,二牤子在王利軍王利民兄弟們的幫助下,把塌了半間的老屋挑了頂子,修繕了一下,外牆用黃泥抹了,內牆還刷了白灰,門窗由王利軍修過,又刷了一遍漆,看起來,也算是整齊了。

    臨進臘月時,二牤子和王愛巧結了婚。不過是把村裏有頭臉的人請來擺了兩桌,王利軍幫着妹妹打了一個衣櫃、一個炕櫥,宋秀蓮則幫着做了兩牀新鋪蓋一身新衣裳,王利民捉了三十隻自家養成下蛋的母雞送過去。

    這樣的婚禮,不說比王愛巧自己想象的,就連李秀英之前要求的也基本沒有顯得倉促而潦草,這娘倆卻意外地沒有鬧騰,王愛巧更是一路沉默順從,據說結了婚之後,也會做飯、洗衣裳、收拾屋子,像個普通農村婦人一樣會過日子了。

    等寒假回家,小秋驚訝地發現,自家爹孃把舊屋改造了一番,做成了專用的孵蛋暖房,兩盤炕上密密麻麻擺的都是雞蛋。年前是第一批,整整五百個雞蛋,孵出482只小雞。小雞就養在暖房裏,然後,小秋發現,老爹王利民喂的不再是最傳統的小米,而是混合飼料,還加工成了細小的顆粒。

    小秋問了問才知道,這飼料是王利民今年琢磨出來的,有小米麪、玉米麪、魚蝦乾粉、蛤殼粉、雞蛋皮粉,甚至,還有一定比例的雞蛋。當然,還加了小秋之前研究出,泡小米的藥方,同樣是把藥材粉碎之後添加進去的。

    看着爹孃加上大哥大伯大伯母倒班加熱,飼餵照料、清理,繁忙辛苦,小秋就問,爲什麼不年後再孵蛋,臘月裏孵雞,成本高不說,人也累的不行,關鍵是成活率也比年後低。

    王利民卻給閨女算了個賬,農村裏一般是出了正月,甚至二月末三月初才孵雞,他們臘月裏孵雞,就比大多數人提前了兩到三個月,這樣,他們的公雞就可以提前兩到三個月出欄上市出售。母雞也會趕在夏季來臨前開始下蛋,比常規育雛的母雞多兩三個月的產蛋期,喂的好了,第一年就能回本,甚至實現盈利。

    小秋爲老爹的智慧深深折服果然,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容小覷的。

    因爲孵蛋育雛,這個年過得都忙忙碌碌的。

    忙着過年、沉浸在節日氣氛中的人們大多沒有注意到,南疆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終於揭開了序幕。

    彷彿一轉眼,就過完了年,又過了十五,小秋和兩個哥哥要開學了。

    就在她開學的前一天,王家育好的雛雞敞開售賣,結果,消息一放出去,村裏人就都蜂擁而來,四百六十多隻雞雛都沒到晌午,就被搶購一空了。

    有那聽到消息晚的,只能空手而歸,臨走還拉着王利民一個勁兒叮囑,下一批一定給留一些。甚至,還有人給王利民手裏塞錢的,說是付了定錢,才放心。

    日夜忙碌了將近兩個月,第一批雞雛順利孵化並賣完了,王利民算了一下,四百六十多隻雞雛,一共掙了二百塊錢還掛零。這比養大了賣划算得多,主要是週期短。

    於是,在小秋兄妹離家的時候,家裏已經做完了消毒,準備迎接第二批小雞出殼了。

    路上,小秋還在想,什麼時候,村子裏能夠通了電就好了。有了電,就能用上全自動孵化器,同樣,製作飼料也不用人力了

    開學後不久,剛進入三月份,小秋就接到了吳戈和秦戎共同寫來的信,吳海港的去向終於確定了,他去年暑假就率隊開赴南疆,此時,已經成爲上前線的第一批隊伍。

    小秋默然:她隱約記得,這場戰爭持續了十數年,但傷亡大的就是初期,後邊小十年就主要是武力對峙和小規模零星衝突了。

    對於那段戰爭她瞭解的有限,但印象中那個時期出了好幾部反映戰爭的電視劇,戰爭場面很激烈,甚至稱得上慘烈。而且,她相信,真實的戰場,遠比電視劇表現的更血腥,更殘酷。

    她竟然下意識地在心底唸了一聲佛:阿彌陀佛,希望吳叔叔和前線的戰士們平安歸來吧

    儘管,她的理智很清楚,這個祈禱太不現實,太天真

    三月末,宋家終於迎來了一件喜事宋家在縣城的舊宅,終於發還了。一同發還的還有當初宋家的老字號牌匾:兆豐園。

    當初創建鋪子的曾外祖,就是想着討一個兆豐年的好彩頭。之後幾十年,兆豐園鋪號經歷了幾代人,一直傳承下來,並越來越大越來越興旺,最後開進了省城,十多家分號遍佈全省。

    這塊老牌匾歷經了歲月風霜,牌匾背後邊緣密佈着深深淺淺的刀痕、缺損,原來,那人就把牌匾藏在了伙房中,充當了案板的墊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