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抗日之我爲戰神 >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
    楊震的這種做法,在很多人眼中不僅是敗家子,甚至還被帶上了高帽稱之爲洋奴作風。如果不是顧忌到兩黨之間的關係,很多人恐怕連漢奸兩個字都會罵出口來。

    在抗戰結束後,已經當選中央委員、軍委委員的楊震,到中央開中央全會之時,卻沒有想到因爲這件事情再加上之前的某些事情,這次中央全會演變成了一場對他的批判會。某些人措詞強硬的批判,讓楊震在相當難堪之外,幾乎成了過街老鼠。

    儘管某些黨內高層人士的指責,讓楊震很難接受。但對於自己的做法,熟知今後未來海軍發展趨勢的他,卻沒有改變自己的觀點。但是這些話,卻是不能當着外人說的他,只能將所有的事情隱藏在心裏。偶爾的時候,纔會與主席和老總私下裏談一談。

    只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主席再三希望有衝勁,最關鍵的是主意很多,目光很長遠的楊震擔任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或是總參謀長的想法,卻還是被他拒絕了。不想陷在中央這個權利鬥爭漩渦之中的他,選擇了去因爲蘇聯人的插手和宗教勢力干擾,已經亂象叢生的新疆擔任第一任新疆軍區司令員,併兼任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楊震的這種選擇,未必不是與當初的黨內掀起的這場風波有關係。儘管私下被稱之爲新中國海軍之父,但楊震卻依舊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從海軍之中徹底的抽身。將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東北軍區已經形成一套有效的海軍體系和所有的艦艇、學校、人員全部轉交給了新任的海軍司令部。

    指責楊震的不僅僅是黨內人士,還有就連無數次喫過日本海軍大虧,當時已經日薄西山的國民政府很多人更是藉此機會大事公開指責,楊震將這兩艘對於中國來說史無前例鉅艦交給蘇聯人的舉動是賣國賊。

    甚至在很多民主人士的眼中,楊震也與賣國賊劃上了等號。甚至有人在報紙上公開宣佈,這些艦艇你們養活不活,爲什麼不交給國民政府?只是這些人卻沒有考慮過,抗戰結束之後,國力已經瀕臨崩潰,又一心想要打內戰,工業基礎還不如抗聯的國民政府是不是也一樣無法養活這些龐大艦艇。

    當然這些都已經是後話,當時的楊震在移交的時候,只考慮國內的承受能力,以及今後海軍發展趨勢。卻是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會在國內、國際上引起了如此大的風波,弄的自己幾乎都快成了過街的老鼠。

    更讓楊震想不到的是,蘇聯人在接受完畢這兩艘艦艇以及大量圖紙之後,還真的在幾年之後造出了兩艘仿製的翔鶴級,當然現在叫做莫斯科級航空母艦。三艘現在被稱之爲蘇聯級戰列艦的大和級戰列艦,以及兩艘斯大林格勒級的原長門級戰列艦,六艘高雄級重巡洋艦。

    當然蘇聯人新造這兩艘航母,以及經過維修後又投入使用的葛城號航母所使用的艦載機,已經不再是日軍使用的烈風戰鬥機、零式戰鬥機和日式攻擊機、魚雷機。而是經過改進的米格十五戰鬥機以及伊爾十強擊機,還加上了米四直升機。

    至於仿製大和級戰列艦的蘇聯級戰列艦的

    武器,除了四百六十毫米艦炮之外,還先後裝上了反艦導彈和艦空導彈。至於被稱之爲斯大林格勒級戰列艦原日軍長門級戰列艦,原有的四座四百一十毫米雙聯裝艦炮,在新建的三艘上出於口徑統一的因素而改爲與蘇聯級一樣,改爲雙聯裝的兩座四百六十毫米艦炮。

    相對於仿造比較老式長門級的斯大林格勒級戰列艦,幾乎完全是仿製大和級的蘇聯級戰列艦其巨大的艦體,無疑更加符合蘇聯人的胃口。瘋狂的蘇聯人,不僅先後爲其裝備了大量的反艦導彈和艦對空導彈。甚至後來還拆除了一座三聯裝四百六十毫米巨炮,在艦上安裝了一個彈道導彈發射架。

    而那艘後來成爲太平洋艦隊旗艦的原長門號戰列艦,也在拆除了兩座炮塔之後,一口氣被安裝上了二十部冥河導彈發射架,以及四部艦對空導彈發射架。將其改造成爲一艘火力強大的導彈艦艇。

    當蘇聯人將這些軍艦建造和改造完畢的消息傳回國內之後,楊震在目瞪口呆之餘也不由的佩服蘇聯人的能搞。在軍艦上安裝彈道導彈,不是瘋了是什麼?難道他們就不擔心,當時還是液體推進劑的彈道導彈一旦爆炸,搞不好把整個軍艦直接搞上天了。

    而且將這幾艘目標龐大的軍艦,開到對手門口幾百公里範圍內去發射當時射程只有幾百公里的彈道導彈,你當你的那些對手都是傻子啊,還是當人家的海空軍都是擺設?四百六十毫米艦炮的確是威力巨大,但是在對手有着大量航母的海軍和一支強大的空軍情況之下,開到人家門口去,只能是自己找死。

    不過這些與楊震已經沒有一點關係,這些軍艦蘇聯人怎麼用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就算是蘇聯人,真的開着這些裝備了射程五百公里的彈道導彈和威力巨大的四百六十毫米艦炮的超級戰列艦,去轟擊珍珠港也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儘管在這些艦艇下水之後,蘇聯的海軍實力一躍超過因爲二戰已經耗幹了血液,實在無法承受一支龐大海軍巨大消耗,將大量艦艇退役的英國人,成爲世界第二大海軍。但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這幾艘鉅艦的建造,對於正處於二戰恢復期的蘇聯國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影響。

    與以海軍立國,既有本身長期積累的對大型艦艇製造使用經驗,並有着完備各種海軍設備研究體系和造船基礎的日本、英國,以及工業基礎雄厚的美國人不同。蘇聯人原來的造船工業基礎並不發達,在戰前甚至無法自行設計驅逐艦以上的艦艇。

    二戰之中的蘇聯艦艇,雖然大部分爲自行建造。但原始設計卻是多依靠外國,特別是德國和意大利海軍的支持。建造艦艇所需要的動力系統以及光學方面也有很多東西需要進口。儘管在二戰之中,通過抓捕德國科技人員爲自己效力,使得蘇聯人的科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總體實力,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的人才和基礎方面與西方相比還相去甚遠。畢竟德國人在二戰之中,無論如何也稱不上一支海軍強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國力以及科技實力遠還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之下,想要建造這些巨型艦艇,代價無疑是巨大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