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不求仙 >第七十二章 代師授藝(五)
    李華搖頭晃腦道:“潛移默化?小師兄這個詞用得好,頗有春雨潤物細無聲的道理。對了,郭小師兄,我剛纔聽《三字經》內裏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孟母又是出自何典?”

    郭大路脫口而出道:“孟母擇鄰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他的話音突然頓住了,糟糕,自己差點忘了,這大李朝有沒有孟母三遷的典故?郭大路話峯一轉,含糊道:“這孟母三遷是師傅取自一個域外小國的故事,那小國有個姓孟的母親,爲了給孩子找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

    李華點點頭:“原來如此,沒想到域外小國也有如此敬學的人士,倒和我朝的王母相似,那王母爲給兒子找個良師,五遷其居。”郭大路一頭瀑布汗--這個強,搬了五次家,這王母可比孟母厲害多了。

    他忙道:“李師弟,這《三字經》是師傅信口所作,如果要刊行大李朝,還應該用本朝的典故,此外,有什麼爲尊上者避諱的,還請師弟給予糾正。”

    李華想了想:“原本師尊所著文章,我們做弟子的是不容置喙的,只是師傅是化外高人,不顧俗世小節,這《三字經》如果要刊行天下,的確需要有所修改,否則的話,引來一些小人的攻擊,卻是得不償失了。”

    郭大路拍着手道:“好好好,那此事就有勞李師弟了,對了,我等會兒就將《百家姓》《千字文》等默寫出來,一併交給李師弟修改。我想,剩餘的幾張蠟紙,用來印刷這幾篇啓蒙文足夠了。”

    郭大路突然臉色一正:“李師弟,剛纔你說,師尊所著文章,身爲弟子的不可修正,這句話,卻是大錯特錯了。我在此向你轉告我學藝之初,師尊教我的第一句話,也是科學一道的根本之一,那就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李華在心裏默唸了數遍“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喟然長嘆:“郭小師兄,我只恨未能識吾師於當面,古往今來,無數大德高賢,再無一人能說出此話來。”

    李華做事倒也乾脆,當下寫了一封請假書,託人帶到縣學,自己就在郭大路家裏住了下來--正好郭家還有一間空屋--一邊整理郭大路假借山中老人名義交給他的啓蒙文,一邊學習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晚上則幫助郭大路在學堂教孩子們。

    郭大路其實是半瓶子水,帶了一肚皮現代知識,但是將這些知識如何教給孩子們,畢竟隔了一層,教學效果事倍而功半。

    但李華卻不同,他可是正經八百的縣學教習,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別的不說,自從他代郭大路上課後,課堂紀律就好了不少,再皮的孩子面對李華嚴正的臉,都坐得端端正正。

    更重要的是,李華能將郭大路的現代知識與大李朝的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融匯貫通,讓孩子們更易於接受。

    不得不承認,大李朝的知識分子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李華對郭大路的一些現代知識很有些獨到的見解,比如他立刻發現拼音字母如果用來編撰字典,將會給當前的單純釋義的字典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不過郭大路趕緊打消了李華的熱情,因爲這編撰字典工程浩大,非舉國之力不能成功,自己加上李華才兩個人,可不敢碰這事兒,要不然別的事兒都別幹了。

    有李華這個自己送上門來的師弟相助,郭大路進一步從實務中解放出來,如果不是斷了糧,天天喫粗糙得拉嗓子眼的高粱小米飯,這混在後隆村的日子還是蠻寫意的,只是不知道,那新任的黃典吏帶着一箱子的鏡子,究竟拿下了雪糖生意沒有。

    後隆村裏的變化,對這個大李朝而言,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就連鄞縣縣城,也無人知道,有一門叫“科學”的學派,在大李朝正式開宗立派了--李華親手大書“科學”兩字,掛在學堂的中堂之上。如今孩子們終於可以向自己的父母講明白,自己跟着郭師傅、李師傅學的不是亂七八糟寫的字象蚯蚓爬的古怪東西,而是“科學”。

    鄞縣城中,一處極富麗堂皇的大宅子,穿過一進進院子、走廊、廳堂,在一處綠意濃濃的後花園裏,幾個婦人正圍着一個老婦人談笑,旁邊流水潺潺,幾個小丫環輕輕打着扇子,在這炎炎夏日裏帶來了幾分清涼。

    一個微圓臉蛋的中年婦人含笑對正中的老婦人道:“這幾日天氣又熱了幾分,媳婦看老太君胃口有些不好,今兒的中飯,只吃了小半碗飯,還請老太君多多珍惜身子。再過半月,就是老太君的60大壽了,雖然老太君再三叮囑簡節辦壽,但少不得有各方人士前來祝壽,這要是看到老太君精神不好,挨埋怨的還是我這媳婦。”

    正中的老太君呵呵笑道:“你們看你們看,我這個大媳婦就是會說嘴,我只不過少喫半口飯,就換來她一頓嘮叨。你們不知道,有道是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年紀大了,不能太貪嘴,節食是福。”

    旁邊的幾個中年婦人紛紛逗趣說笑,微圓臉蛋的大媳婦笑道:“話雖如此說,老太君不開胃,不光我們擔心,就連小少爺也是急得上竄下跳的,這不,又在滿縣城亂翻,說要給老太君找好喫的。”

    聽到大媳婦提到小少爺,老太君笑得滿臉是花:“福坤那孩子是極好的,我原本擔心,他跟着他老子和兩個叔叔呆在京城,跟着那起子飛鷹走狗走馬章臺的紈絝弟子,學了一身壞毛病來。可沒想,那孩子極是純良,更是重孝道,這次特意從京城千里迢迢回到鄞縣給我這老婆子祝壽,也算我沒白痛他。”

    大媳婦聽到老太君誇自己的嫡子,心裏甜得如蜜一般:“那還不是老太君教導得好,咱們諸家雖然頗有家底,卻從來不欺壓良善,逢節過節都少不了到各大道觀寺廟佈施,這浙東一帶誰不知老太君慈悲爲懷。”


章節報錯(免登陸)